去年6月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后,一场围绕开发区改革的“风暴”就已缓缓掀起。

如今,西咸新区及五大新城的机构职能调整、新区直管镇街、新城社会事务剥离、人员转隶、人事制度等改革已初显成果。

同时,这一年来,西安还有更多开发区正在逐步、稳妥精简剥离社会事务,为未来的发展做好“轻装上阵”的准备。

西安市经开区事务移交公告(剥离社会事务后)(1)

多个开发区正在移交

西安开发区改革,阎良和航空基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去年8月被西安市赋予“区政合一”这一重大改革试点任务之后,通过改革领导体制、整合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创新人员编制和薪酬管理,两区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和行政区的社会管理的优势。

最为大胆的改革则是,航空基地党工委(管委会)与阎良区委、区政府机构整合设置,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一体化管理。

机制上,党工委与区委一体运行,由区委常委会履行党工委职责。保持管委会在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等方面的高效议事决策机制。

同时,考虑到航空航天两大开发区多年来存在的多种问题,西安为捏合三区,由一人身兼三区一把手,实现统一指挥,让西安航空航天产业一体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西安市经开区事务移交公告(剥离社会事务后)(2)

剥离社会职能上,本次改革共剥离航空基地社会事务管理职能104项,归并到17个区级部门承接。社会管理职能剥离移交以后,阎良区承担社会事务,使航空基地回归聚焦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责主业。

并对航空基地机构设置进行整合,围绕“大部制、扁平化”要求,将与阎良区职能相近、业务重叠的航空基地工作机构进行精简,由原来20个调整至9个。

抬眼望去,航空基地负责社会事务的机构移交的相当彻底,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民政事务、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城管执法等相关职能已统统移交给阎良区了。

西安市经开区事务移交公告(剥离社会事务后)(3)

取而代之,更为醒目的则是,经济发展局、开发建设局、招商一局、招商二局、企业服务局、科技创新局等经济导向为主的机构。

据了解,改革后航空基地承担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服务企业等经济发展职能的机构占比由原来的65%提高到85%以上。

这也是开发区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让开发区回归本源,全力聚焦经济发展。

航空基地向阎良的移交也在为后续西安开发区改革打好了“模板”,据了解,目前各开发区的移交情况为:

国际港务区

8月10日,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举行了剥离社会事务签约仪式。

向新筑街道、新合街道移交确定了的包含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民族宗教在内的11类78项剥离事项。

是全市唯一一家通过向街道剥离部分社会事务事项,来实现区级部门“轻装上阵”的改革目标的开发区。

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向雁塔区移交

9月28日上午,雁塔区与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剥离移交社会事务框架协议签订仪式举行。

根据协议有关内容,浐灞生态区10大类44项社会事务、航天基地6大类18项社会事务移交雁塔区管理。

经开区向未央区移交

9月16日起,文景东区、西区社区由经开区移交至未央区管理,按照“整体移交、能交尽交”的总要求,坚持“分批移交、先易后难、权责一致、稳妥推进”的原则,第一批先选择较易移交的社区管理、养老服务等事项包含12类41项社会事务。

探索出经验后,再加快其他事项的移交,最终实现建成区社会管理职能的整体剥离移交。

西安市经开区事务移交公告(剥离社会事务后)(4)

高新区

9月30日“古都先锋”文章中透露,高新区已召开高新区托管相关区县镇街退还移交暨合作共建会议。

曲江新区

同样在9月30日“古都先锋”文章中透露,曲江新区联合雁塔区政府召开剥离移交社会事务工作对接协调会。

由于,西安的“开发区造城”模式,开发区所占土地权属复杂,相关社会事务移交预计还将持续。

如雁塔区就与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等4个开发区有着联系,雁塔区也在确定“先易后难、权责清晰、整体移交、分批落实”工作思路后,研究制定承接移交事项清单,加快推进工作落实。

轻装上阵的开发区,下一步,该如何走?

开发区模式自1981年在中国起航以来,从一开始就承担着改革开放的任务,并大放光彩,成为城市化的加速器,其中西安可以说是将“开发区造城”模式利用极致的城市之一。

通过四十年的发展,开发区从传统意义上的招商引资窗口功能,演变至如今即承担着孵化产业链条、带动区域发展的“引擎”作用,又承载教育、医疗、地产、商业等功能,等于为高速发展的“引擎”安上了车身。

这种变化在高速发展的开发区身上,呈现着如虎添翼的变化,一座座宜居宜业新城就这么自荒地而起。

但对更多开发区而言,原本一心发展经济的开发区越来越像行政区,辖区的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难以集中精力干好主责主业。

西安市经开区事务移交公告(剥离社会事务后)(5)

因此,近些年来有关开发区的行政边界的讨论愈发强烈,与此同时的是,开发区大手笔的托管,在各地屡见不鲜。

以改革为己任的开发区,也到了再次承担改革重任的时候。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优化开发区形态和布局,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

2019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2020年7月,国务院又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顶层设计定调后,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就此开启。

西安市经开区事务移交公告(剥离社会事务后)(6)

2020年4月,辽宁省发布《关于推进全省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精简或剥离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2021年,贵州省发布《贵州省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创新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的若干措施》,宣布剥离不必要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和具体的开发运营职能;2022年,河南省印发《关于加快剥离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的通知》……

而西安,早在2016就在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进一步理清开发区与行政区的管理权责”;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各开发区“促进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2022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理顺开发区管理机制,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等,作为西安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

随着今年5月西安市印发的《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一条条一项项为开发区改革划上界限,西安开发区去行政化的脚步已然迈出。

西安市经开区事务移交公告(剥离社会事务后)(7)

如今,西安正以去行政化为导向,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开发区职能配置,逐步精简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明晰开发区和行政区责权利清单,让开发区发展回归本源、轻装上阵。

那么,轻装上阵的西安开发区,下一步该怎么走?

毫无疑问,瘦身强体的开发区将全身心的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要素高度聚集的平台,让开发区的职能精准、功能精准,为其释放压力、聚拢精力,将激发出其新的活力,使之迸发出更强的动力。

同时,剥离社会事务的开发区,也更容易将资金、资源、人才聚焦至主责主业上,全力以赴去抓招引、抓项目、抓服务。

西安市经开区事务移交公告(剥离社会事务后)(8)

对西安而言,这不仅是八大开发区的改革,为这些马力强劲的“主引擎”,减轻负担,加速其运转的速度。

另一方面,对发展不温不火,乃至一潭死水的中小开发区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

在增大盘活可能的同时,已无继续托管行政区土地可能的大开发区,被西安赋权,在“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原则上,鼓励国家级开发区通过“以大并小,一区多园”等方式,对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省级以下开发区进行优化整合。

并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以“飞地园区”“合作共建”“代管”等模式开展市域内及跨省市区域合作。

为这些“引擎”以更合理的模式,寻求土地、发展上的突破,为所合作的行政区带来开发区先进经验,行政区也能以此收益,汲取经验,扩大产业体系。

IXIAN.CN

如今,西安开发区改革已成定局,但是多年来,“开发区造城”模式下的西安人已习惯开发区带来的效率和速度,如今社会事务重回行政区,也向行政区提出考验。

能否做到在接受移交后,同样保持开发区的效率和速度,并将其向全区全市推广,真正做到为开发区做好后勤准备,让开发区无负担的发展经济呢?

编辑:解革

审核:Lyna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