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些街道为什么“调整”?

时隔一年,

厦门又有部分街道行政区划调整。

去年4月,翔安区“2变6”。今年4月,同安区“3变6”。

新知君分析发现,两次调整的5个街道,都有一个共同点:人口数量较大。

同安“3变6”中的新民、西柯、祥平,是同安区街/镇中人口排名前三甲,比其它街镇多出的不只一点点。

以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准,新民镇218378人、西柯镇179517人、祥平街道179260人,遥遥领先于其它街道——大同街道117968人、五显镇55520人、洪塘镇54479人、莲花镇30871人、汀溪镇19927人。

翔安区“2变6”,也是对人口数量最大的马巷街道和新店街道进行调整。变之前,新店达30万人,马巷约27万人,堪称街道中的巨无霸。

调整后,街道规模优化、适度。马巷街道15万人,民安街道5.69万人,香山街道5.2万人……

二.多少人需要“调整”?

一个街道住多少人算多,需要调整?

这个问题,需综合考量人口密度、区域面积、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区位差异等因素,没有明确规定。

从民政领域,大多数省市的做法,是结合面积设定人口最低值,无上限值,比如要求街道内常住人口不低于4万或5万,有的笼络表述“3万至5万为宜”、“8万左右为宜”。

拆分街道也是采用最低人数限定。去年7月《福建省建制镇设立标准(试行)》规定,实施街道析置的,沿海街道面积应超过12平方公里,且常住人口规模超过10万人,山区街道面积应超过15平方公里,且常住人口规模超过8万人。

不过,从城市规划层面,人口规模是一个重要参数,人太多了,建议进行调整。

以厦门为例,2010年版《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街道的人口规模设定为8-12万人,公共服务设施按标准街道10万人配置,“大于12万人的街道应拆分整合成标准街道”。2016年版,“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章节,依然延用其中的数字设定。

学校、卫生服务中心、体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老年中心等,均属于此类设施。也就是说,当人数大大超过之后,公共管理和服务设施的承载力、服务力等就得打上问号,得调整。

三.管理超多少人要调整?

从城市管理角度,管理达到多少人,需要进行调整?现在陆续有了答案。

北京,2020年底发布《北京市街道办事处设立标准》,原则上,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街道办常住人口不超过10万人,其它街道办常住人口不超过15万人。

天津,2021年底发布《天津市街道设立标准》,上限也是两档,10万人和15万人,备受关注的滨海新区属于第二档。

省级,四川省在2021年8月发布“街道标准”,平原地区,上限两档,20万人和15万人;丘陵、山地地区,不超过15万人;高原地区,不超过10万人。

当然,上述标准中,也规定了区域面积、最低人口数、城镇化率等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数上,北京和天津均是从“管理辐度”角度提出。这也正是当下中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北京明确,通过优化调整街道规模,适应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总体要求上,遵循规模适度、管理科学、服务高效的原则,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和水平。

天津同样提到了“适应精细化管理需要”等词语。

《四川省设立街道标准》明确,为促进四川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规范全省城镇街道的设置,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简言之,人多了,不好管,难服务,得变。

四.新的开始

厦门同安有什么街道(厦门同安拆分3个街道)(1)

回头过来,再看本次厦门同安区划调整。

厦门市政府在批复中要求,进一步明确各个街道发展定位、目标和方向,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优化资源配置、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同安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多个关键词意与北京、天津、四川文件内容相近。

中国城市化进程走到现行阶段,超大城市、大城市如何推进社会治理,应对一个个老城市病和新的挑战,精细化管理、现代化治理是必然的阶段,区划优化调整是其中一环。未来,行政区划标准体系将会更加完善。

民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健全完善行政区划政策体系、因地制宜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动各地制定设立镇(街道)标准,规范引导城镇型政区行政区划调整,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