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相(活动预告孤独之间)(1)

《孤独之间》

李炜 著

上海三联书店

现代人单身宅家,一个月不出门都不稀奇,因为他和外界的物质交换没有中断,和其他人类的精神联系也一直畅通。从这个意义上讲,算孤独吗?

艺术家创作时,沉浸在内心世界里。作品是他内心世界能呈现给外在世界的实体。有多少人能读懂呢?这算孤独吗?

也许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吧。

有这样一本书,看上去好像是写西方艺术史,其实是描绘那些艺术家文学传记,因为极其另类,所以第一次出版时就有很多拥趸,多次加印。作者李炜的鬼才也被更多人了解。时隔五年,李炜修订全文,并增补了一倍的内容,再次出版《孤独之间》。

和首版相比,增订后的版本内容增加了一倍。

孤独之相(活动预告孤独之间)(2)

李炜说,“如果优秀的艺术家皆有自己的格调,为何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去书写他们?”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的书写方式,是李炜征服读者的主要原因。在新版增订的内容中,大家会发现,他的尝试更多,个性更强,手法更多变。强烈推荐第3、6、17章(绝不是说其他章节不精彩),它们将带给你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新奇感。

孤独之相(活动预告孤独之间)(3)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说“李炜把艺术史写成艺术本身。”

里尔克说:艺术作品永远是孤独的,绝非评论可及。唯有爱能够搂住它,了解它,珍惜它。”

《孤独之间》是一个深沉而有趣的灵魂对一群深沉而有趣的灵魂爱的致意,它不是一部艺术史,即便说是艺术家传记也不合适,它如此另类而个性。

孤独之相(活动预告孤独之间)(4)

增订版包括了二十余位大师的故事,两百余幅名画插图及阐释,纵横西方艺术史三千年。然而“这绝不是一本令人昏昏欲睡,只有‘圈内人’看得懂的书,(李炜)的解读或许不够‘客观’与‘冷静’,但出于爱的分享,而非枯燥乏味地阐述,更能接近艺术的本真。”(来自《单读》的评价)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说:“李炜并不装做‘客观’,更不在行文中擦去自己的行踪,反其道而行之,他常常把‘我’置于一个不容忽视的位置,或一本正经,或插科打诨。……在某种意义上,李炜对于正统艺术史编撰中的偏见与浅薄深心明眼,这才使他的‘另类艺术史’绝不人云亦云,相当自由,也相当睿智。”

12月17日下午14:00,“鬼才”李炜将在上戏艺术书店和大家分享他的新版图书。

孤独之相(活动预告孤独之间)(5)

欢迎大家来现场和李炜先生、马凌教授面对面分享阅读《独孤之间》感受和对艺术的理解。

一幅幅作品,只有和我们产生了共鸣,才能滋养我们的灵魂。一位位有才情的人,只有熟悉和亲密起来,才能感受到彼此的光芒。如何和艺术建立亲密关系,作家李炜和书评人马凌和你分享他们的经验。

活动地址

作者介绍

李炜并不喜欢抛头露面,所以,本尊能到场的活动很稀缺。

孤独之相(活动预告孤独之间)(6)

李炜,作家曹又方之子,清末南粤状元梁耀枢之后。十五岁赴美学习英语、法语,并以数学成绩被芝加哥大学录取,后转至英语文学系,学习拉丁语、古希腊语。毕业后在纽约大学、新学院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专攻意、德、俄三语。撰写了大量横跨文学、哲学、音乐、艺术领域的文章,被公认为“创作才子”以及“华语创作界独特的孤岛”。余光中曾赞许地说:“李炜读过的西书应该十倍于我,他虽然年轻,西学之博中有精却相当惊人。”文坛前辈夏志清被他的“读书之广博通达所惊奇”。著有《书中书》《碎心曲》《4444》《反调》《无比的黑暗》《嫉俗》《永恒之间》等。

他的自我介绍——

虽笔耕不辍,但仍旧写不出哪怕一星半点接近萨德侯爵的那段文字,每每阅读时都令他热血沸腾却又自惭形秽:“要么杀了我,要么全盘接受我。要我改变,除非地狱先结冰……我就是满腔盛怒无法自抑,就是爱走极端,就是对道德有闻所未闻的意见、挥霍不尽的想象,就是相信无神论到痴迷的地步——还是那句话,让我再说一遍:要么杀了我,要么全盘接受我,我永远不会改变。”

线上参与:“上海三联书店”视频号

天猫店中的袋子是李炜亲自选图设计,数量有限。17日现场将作为礼品送给参与互动的读者。

孤独之相(活动预告孤独之间)(7)

资料:上海三联书店

编辑:马泽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