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篆刻,从汉印开始学起,是最正统,最合理的路子,“印宗秦汉”,早已成了篆刻学习者的共识,但究竟向汉印学什么?初学者总觉摸不着头脑,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祝竹先生在《汉印技法解析》一书中曾有说明,但却不够详细、具体,今天我们把这个问题细致说一下:
一、学习缪篆,养成字法规范
字法是学习篆刻的首要问题,因为字法牵涉篆法,篆法又影响章法,进而影响章法、刀法,而现在我们所说的篆刻文字,实质上大多指的缪篆文字。汉代缪篆文字,是用于治印的专用文字,《说文解字序》中说:“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月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不管后期如何发展,是“印从书出”也罢,“印外求印”也罢,缪篆始终是最基础的入印文字,而缪篆最典型的样本,即存于汉印之中。
初学者经过系统的临摹学习之后,就不会再把小篆和其他篆书文字混入汉印印式使用,而这一点,非常重要。
(汉印:任定国印)
临摹汉印是学习缪篆最笨,也是最管用的方法,刻一遍某个字,总比看着字典写一遍要记得清楚得多。《汉印文字征》、《汉印分韵》等字书,可以在创作时查字,认识缪篆,最扎实的方法还是临摹。
(《汉印文字征》内页)
在临摹汉印的过程中,一字一字地记,注意学习缪篆的规范写法,通过缪篆同一个字在不同印中的篆法变化,理解缪篆的变化规律,还要体味在不同的印面环境(长方形、方形等)中选择和组合繁简不同的文字,记准不同用字需求时笔画的增减方法。举例说一下:
(冯文之印)
比如上面这一方“冯文之印”中“冯”字的篆法,跟下面这方“冯定之印”的“冯”字的篆法差异明显,
(冯定之印)
这样的变化,大量存在于汉印之中,记忆这些缪篆文字,需要大量的临摹积累。只有有了这些积累,篆刻创作时的配篆能力才会提高。
二、学习汉印的章法,从汉印学会篆刻布字的秩序
汉印章法的基本特征是平正方整,其基本原则就是“均分印面,任疏任密”,学习汉印的章法,需要有老实的态度,临汉印一段时间之后,初学者会感到汉印的章法过于简单,过于平淡。实际不然,用心去体味汉印平淡中的深义和平正中的变化。而感受平正,读懂平正,是学习汉印的第一步,也是学习汉印的最重要的一步。
临摹汉印,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掌握汉印布局以平正为主的基本程式,学会营造平衡稳定的印面。举例说一下:
(太医丞印)
它看似只是一方四字占地均等的汉印,实际变化很多,比如“医”字的笔画变细到什么程度,比如“太”字的笔画变粗到什么程度,“太”字的左右两笔为什么没有占满右上角等等都包含在基本的平正端庄之中,秩序井然。初学汉印,就是要学会无论如何变化,都能保证印面的秩序。究其根本,汉印最基础的东西,就是古朴、平正、简单。
平正、简单,其实就是最高级的美!
三、训练严谨的规矩,蒙养博大的气象
这是祝老师的原话:临摹汉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也就是传统说法中的“养气”过程。
(汉印:中勳私印)
注重练功和养气,是前人临摹汉印的基本心态。临汉印不能希望临一方印就有一方印的用处,但却应当临一方印有一方的收获,临摹汉印,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来,练功、养气,与古人对话,感受古人的气息,学习古人的规矩。初学篆刻,不缺奇思妙想,缺失的是古人的严谨和从容。初学者不怕出不了规矩,只怕进不了规矩。
最后,附上印友“汶墨堂”一方汉印的临摹过程图,仔细观察其中的细节调整。
(钩描印稿)
认真钩描是保证临摹质量的第一步,一定要钩描精确,注意任何细微的细节,印稿越准确,临摹效果越好。
(上石)
上石不清楚时,要注意描补使之清晰。
(涂黑)
用墨将没有文字处涂黑。注意他细节处的调整和描补。
(施刻完成)
边框的处理,线质(直与曲,光与毛)的细节完成要格外注意。
(钤印)
汉印的气息,自远古而来,篆刻是古典艺术,临摹的过程,就是培养高雅情趣的过程,最大限度接近古人的过程,在临摹的过程中,初学者要自觉接受汉印平和高雅气质的熏陶,积累见识和眼界,提高审美情趣。
(部分图片引自网略,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