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央视新闻发布了一段关于宋朝叫卖的视频,并配有著名艺人王力宏的讲述:宋朝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小商贩最注重吆喝,不仅都有一副好嗓子,还能即兴填词演唱,卖包子的唱“包子令”,卖饮料的唱“甜水令”……假如穿越到宋朝,处处都是美妙动听的市井吆喝,就仿佛置身于音乐节,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小贩是怎么叫卖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代小贩是怎么叫卖的
前几天,央视新闻发布了一段关于宋朝叫卖的视频,并配有著名艺人王力宏的讲述:宋朝生活安定,经济繁荣,小商贩最注重吆喝,不仅都有一副好嗓子,还能即兴填词演唱,卖包子的唱“包子令”,卖饮料的唱“甜水令”……假如穿越到宋朝,处处都是美妙动听的市井吆喝,就仿佛置身于音乐节。
宋朝商贩叫卖,真的是这样子吗?叫卖是古人为谋生所衍生的一种手段,发展至宋,已俨然成为了一种艺术,宋人称之“吟叫百端”。但可惜的是,宋朝完整的叫卖内容已经失传。 综合北京青年报 中青网
不同行业的小贩
用不同唱词吆喝
南宋风俗宝典《梦粱录》有云:“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在南宋都城临安府,小商贩们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吃的用的穿的戴的玩的看的,其方式都是“歌叫关扑”。
所谓“歌叫”,就是用唱腔来叫卖,吆喝出来如同唱歌。至于“关扑”,则类似于有奖促销。小贩把货物摆在你面前,旁边放一个轮盘,轮盘上画着各种小动物,他把轮盘转起来,让你用飞镖去扎。扎到狮子,几文钱就能买一只大烤鸭;扎到别的动物,只能用正常价钱购买。不同行业的小贩会用不同的唱词来吆喝,同时也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关扑”。
在北宋风俗宝典《东京梦华录》中,小贩吆喝像唱歌,饭店的伙计报菜名也像唱歌:“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您下馆子吃饭,点了几样菜。小伙计听您点完,转身面向后厨,扯起嗓子就唱,把您刚点的所有菜品一五一十唱出来。后厨里那些掂勺的大师傅听完唱词,立即给您做。
报个菜名而已,为啥非要唱出来呢?从音高上讲,唱比说要响亮,把客人点的菜一一唱出来,客人能听清有无错漏,同时后厨里那些掂勺的和切墩儿的也能马上得知,需要给客人准备哪些东西,而不必让服务员捧着记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送到后厨。
反应快记性好嗓子亮 跑堂的待遇不输厨师
当然,唱肯定比说要难得多,记性必须出奇的好,不然如记不住店里那几百样菜名,也不可能在瞬间工夫立马记住客人都点了哪些菜;嗓子也必须出奇的亮,如果是一副公鸭嗓子或者破锣嗓子,唱出来能把客人吓跑;同时脑子也必须出奇的机敏,不然怎么在刹那之间就能把报给客人的菜以及客人所点的菜组合成舒缓悠扬的曲子呢?
在宋朝的饭庄和酒店里,服务员的待遇并不比厨师差。一个合格的厨师,要会煎炒烹炸汆焖溜扒,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个合格的服务员,同样需要掌握多种绝活儿——嘴要甜,眼要活,手脚要快,记性要好,还要有一副好嗓子,以及在电光石火间就能把菜名组合成唱词的好本事。
不夸张地说,宋朝服务员的这种本事,一点儿也不亚于当时的词人。优秀的作家可以“即席赋新词”,优秀的服务员呢?瞬间能用合辙押韵方式唱出各种菜肴的组合,脑子不敏捷能行吗?
挑选小贩进宫吆喝
皇帝和妃子成顾客
宋人笔记里提到,宋仁宗在位时,有个姓杜的宫廷艺人,专门搜集街巷小贩和饭店伙计的唱腔,据此创作了一套乐曲,名叫《十叫子》。顾名思义,那应该是来源于市井叫卖的十种曲调。
宫廷艺人是给皇帝服务的,为啥要从市井叫卖里寻找灵感和挖掘素材?因为宋朝的皇帝也喜欢听唱腔优美的叫卖声。
南宋文献《武林旧事》记载,每年八月十五晚上,皇帝带着嫔妃们在宫里赏花灯,一边看灯看烟火,一边让临安知府从宫外挑选市井小贩。时辰一到,小贩们提着篮、推着车、挑着担,穿得漂漂亮亮,乌泱乌泱进皇宫,在一大片空地上摆起摊来,各自叫卖各自的货品。怎么叫卖?当然还是唱。
《武林旧事》原文写道:“京尹预择华洁及善歌叫者谨伺于外,至是歌呼竞入。既经进御,妃嫔内人而下亦争买之,皆数倍得直,金珠磊落,有一夕而至富者。”临安知府预先挑选形象好和唱腔好的小贩,让他们在宫外等着。圣旨一下,不同的唱腔轰然而作,边唱边往宫里走。皇帝和妃子们成了顾客,循着唱腔去买东西,或买小吃,或买首饰,或买宠物,或买玩具。这些高级顾客不仅给钱,而且打赏,谁的唱腔好,谁的东西地道,谁就有可能挣到大钱。
商业文明遭战争毁坏
完整叫卖内容已失传
可惜的是,北宋败于女真,南宋亡于蒙古,和平稳定且非常繁盛的商业文明遭到了毁坏。那些优雅的唱词,那些动听的曲调,那些兴于市井又兴于宫廷的叫卖声,统统遗失在野蛮残忍的战火中,我们再也听不到了。
宋朝小贩到底是怎么唱的?宋朝服务员到底是怎么把菜名编成歌的?非常遗憾,现存文献里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想象。
宋元话本里有一出《快嘴李翠莲记》,新媳妇李翠莲给公婆敬茶,出口成章,应该有市井小贩唱卖货品的样子:“公吃茶,婆吃茶,姆姆(婆家嫂子)来吃茶,姑娘、小叔若要吃,灶上两碗自去拿,两个拿走慢慢走,泡了手时哭喳喳。此茶唤作阿婆茶,名实虽村趣味佳。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江南橄榄连皮核,塞北胡桃去壳楂……”
来源: 厦门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