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江泽民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毕业。

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1)

江泽民1947年毕业照

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也有着毕业赠言的留念方式,有一位同学在毕业纪念册上这样“描述”江泽民:

江兄泽民,举室共知之博士也。博士自幼即聪慧异常,在校成绩,每列前茅,尤长数学,为全级冠。遇友热心诚恳,处事迅速果断。持相对论,每辩必胜。创三曲线,得博士衔。平昔爱好运动,长单杠,善短跑,近则喜赋词弹曲,俨然“江大爷”矣。

对江泽民了解如此全面、刻画如此生动,又如此大胆亲昵地称呼江泽民为“江大爷”的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江泽民大学时代互助成长的同班同学、宿舍室友,人生道路上一直互重互爱的好同学童宗海,即使年华老去,即使另一个人成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两个人都十分珍视、爱护这一份学生时代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

童宗海1943年考取南京中央大学的机械电子系,同批同专业录取了8名学生,除他之外,8人当中还有一人就是江泽民,童宗海和江泽民既是同班同学,又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江泽民是同班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而童宗海则是宿舍4个舍友里年龄最大的,17岁的江泽民,19岁的童宗海,他们在南京相遇,从此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在学业上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一起参加爱国运动,一起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2008年9月1日童宗海去世,江泽民经湖南省委办公厅向童宗海夫人李开群发去唁电:

惊悉宗海病逝,不胜哀悼,逝者已去,夫复何言,望节哀保重。

饱含深情的23个字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江泽民与这位老同学之间延续一生的真挚同窗之情。

一、两人南京初遇:“他真的非常年轻,比一个孩子大不了多少。”

比江泽民大2岁的童宗海初次见到江泽民时,第一印象是什么?《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的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2001年在长沙(童退休前的单位是湖南沅陵凤滩水电工程指挥部和水电部第八工程局,退休后他在湖南长沙居住)曾经采访了江泽民这位普通而又特别的大学同学,童宗海告诉罗伯特,在中央大学第一次见到江泽民时,他就像一个少年,“他还只是个少年,他真的非常年轻,比一个孩子大不了多少。”

此时的童宗海19岁,来自浙江宁波,江泽民17岁,是江苏扬州人,他们住在一个4张单人床和1张公用桌子组成的拥挤宿舍里,童宗海和江泽民的床铺并排。上个世纪40年代两个来自江浙地区的大一新生,他们之间的第一次交谈会谈些什么呢?交谈之后,江泽民带给这个寝室里年纪最大的童大哥什么样的感觉呢?江泽民在挑选铁杆朋友时非常谨慎,两个人最初的话题是围绕着各自的家乡和家庭。

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2)

童宗海

和江泽民的初次交谈,童宗海有一种非常轻松自在的感觉,让他在第一时间就对江泽民产生了足够的信任。实际上江泽民的这种亲切随和不仅是他的本性和品格,也是将来他在重要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时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就这样不是睡在上下铺而是睡在并排的兄弟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尽管如此,这个时候的江泽民在年长他2岁的童宗海眼里是一个小弟弟,不仅童宗海这样认为,其他的同学也这样想,但是很快江泽民就慢慢展现出他的勤奋、毅力、睿智、深刻、成熟,让年长的同学们很快认识到江泽民绝对不是他们眼里的小弟弟。

二、难忘的同窗岁月:全能型学霸,宿舍里最开心的一刻

要想了解大学时代的江泽民,室友童宗海一定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在大学学习的时光,童宗海和江泽民大量的时间在一起,童宗海有很长的时间近距离观察这位未来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当然在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将来会有如此让人激动、震撼的事发生。

大学时代的江泽民在生活上和其他多数普通学子一样,非常简朴,尽管衣服不多,但是总是保持干净整洁。在平日与同学的交往中,江泽民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稳重和谨慎。江泽民喜欢交朋友,喜欢和人聊天,在宿舍里,大家经常畅聊到深夜。但这不意味着他是一个随便发表意见、随便交朋友的人。相反地,江泽民在挑选朋友尤其是铁杆朋友时非常谨慎。正是这种谨慎的态度,让很多同学喜欢和他探讨,向他请教问题。

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3)

国立中央大学大礼堂——今东南大学大礼堂

有一回,宿舍里一位家庭富裕、同样来自扬州的同学家长请江泽民吃大餐,而当江泽民知道宿舍的其他两位同学并没有被邀请时,他礼貌地拒绝了。同乡坚持要请他,江泽民坚持要带上另外两位室友,最终在江泽民的坚持下,所有宿舍成员欢快出行。

在学业上,对于更加丰富,更加繁重的大学学业,他继续满怀热情地投入其中。童宗海回忆,那个时候学业负担比较重,交大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凑,每周课时量超过40小时,老师们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和实验,还有每章测验、月考评估测验(月考成绩计入最终课程成绩),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学业的压力。因为投身学生运动,会耽误白天的课业,但江泽民非常自律,因此更加刻苦,一定会想办法把落下的课补上,江泽民在宿舍挑灯夜战是很寻常的。

江泽民学习非常努力,尤其是毅力超人,在做数学题时,再棘手的题目,他都不会放弃,一定会绞尽脑汁最终解决。江泽民对待难题绝不半途而废的态度,令童宗海印象深刻,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感染了童宗海。江泽民的数学非常好,为了养活自己,他利用课余时间去上海青年会创办的夜校勤工俭学,教的课是自己擅长的代数和三角学。

江泽民的爱好广泛,喜欢阅读,喜欢听音乐,热衷于体育锻炼,尤其擅长拉单杠。由江泽民发起的宿舍4人制引体向上比赛经常上演,宿舍门框上的木制横梁就是器械,发起比赛的人总是最后的获胜者。

“你想知道江泽民大学时代最开心的是哪一刻吗?”在童宗海印象中,江泽民最开心的一刻就是他在赢得引体向上比赛的时候。童宗海回忆,江泽民引体向上的最高记录是一口气做了24个。和解数学题一样,江泽民拉单杠也表现出他的自严自律,每次都是非常标准,不会只拉到一半,下巴一定越过横梁才算数。

通过锻炼,江泽民的臂力过人,在他放假回家时,家中的两个妹妹一边一个抱住哥哥的胳膊,江泽民就像体操运动员一样一直保持这个姿势。江泽民的妹妹江泽慧回起这一幕,仍记得哥哥为自己的臂力感到自豪的神情。

三、共同参加学生运动:他是我们的“领头羊”

江泽民出生于爱国知识分子家庭,不仅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也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江泽民的祖父江石溪十分关心家国大事,撰有不少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曾经批判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曾将自己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爱国歌曲。

世人更熟悉的是江泽民的养父江上青——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成为中共党员,积极投身爱国进步运动,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时年仅28岁,在江上青牺牲后,13岁的江泽民过继给江上青。长存济世心,向无凌云志!江上青烈士的牺牲深深地影响了年少的江泽民,在小小少年的心中注入了爱国进步的血液。

近代中国,稍有正义感的国人一提到鸦片就会无比愤怒。童宗海和江泽民1943年——1945年间在南京中央大学求学,正值汪伪政权统治时期,这时的南京有一个反历史的怪现象,抽鸦片的烟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统计,当时南京市内“合法”领得营业执照的贩毒商人多达30余家,有“合法”售烟执照的鸦片烟馆多达170多家,还有鸦片旅馆10余家,此外还有不少私贩毒者,民众用“五步一灯,十步一枪,横床吸毒,到处皆是”形象地描述这个时期南京的丑陋怪像。

日本侵略者想以此来摧毁中国人的体质、斗志,堂而皇之毒化国民的邪恶政策深深地刺激了象牙塔内的爱国学子。爱国的学生怎么能容忍这样的毒化政策?大一第一学期的冬天,当江泽民得知学生领袖已经对此采取行动时,他像一阵风一样冲进寝室,激动地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学生们在封烟馆时被烟馆老板叫来的日本宪兵毒打了,有同学受伤了,“我们要集体出动,人越多越好。我们都得去。”

江泽民向童宗海及其他室友发出了动员,尽管其他同学也恨抽鸦片的行为,恨日本鬼子,但是要站出来和背后有日本士兵撑腰的烟馆老板斗争,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些烟馆老板很多也是黑帮势力。童宗海对江泽民表示自己的担心,“那些老板是帮会分子。我们凭什么和他们斗呢?如果我们真的砸了一些烟馆,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我们会被认出来,列入黑名单,一个一个地被清除掉。”

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4)

旧社会南京的烟馆

江泽民肯定也想过这些,但是他却表现出了坚定的决心,果敢的勇气,并发出了他真挚的恳求:“请和我们一起去吧。不管怎样,我们今晚都得去。”江泽民通过他在寝室发表的慷慨激昂的历史演说,成功动员了两位室友的加入,其中有一个就是童宗海。在12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江泽民和其他同学一起,形成了1000多人的学生队伍直奔烟馆最密集的夫子庙。“我们一边无畏地举起右臂,勇敢地握紧拳头,一边唱着抗议歌曲并呼喊口号。”童宗海回忆,通过这样的行动,爱国学生成功吸引到了更多南京市民的关注,并且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最后队伍发展到了4000多人。“1943南京硝烟”运动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也取得了成功。

这是江泽民参加的第一个公开的政治运动,他和童宗海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锻炼。尽管荷枪实弹的汪伪汉奸和日本宪兵一直尾随,大家无所畏惧,高唱《毕业歌》,当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江泽民和童宗海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不仅从自己身上,也从站在身边的对方身上,童宗海看到江泽民的脸上都是汗珠。尽管此时的江泽民并不知道这场运动是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实际上他的命运已经深深地和共产党联系在了一起,真正继承了养父未完成的革命事业。

四、政治上共同进步:他是我思想上的良师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获得了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国人民兴奋之至,欢欣鼓舞。江泽民、童宗海和其他同学一道欢庆胜利时刻,准备迎接美好未来。

但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国民党政府发布的《沦陷区大学学生重考程序》。他们将面临所有学分一律作废、参加一次政治是否合格的毕业考试,对于在沦陷区坚持学习、积极参与爱国进步运动的江泽民、童宗海而言,他们对此感到无比愤怒。

“真是荒唐!这么多年我们在敌人的占领下忍受煎熬。到头来我们却要受到自己政府的惩罚。我们感到苦闷极了。”

童宗海的想法也代表了其他沦陷区学子的心声。怎么办呢?童宗海得知有一种变通的办法,来向当局表示忠诚,学分可以保持有效,也不用参加所谓“甄别”考试,那就是成为国民党党员。作为一名热爱学习的学生,童宗海毫不讳言当时得知这个“好办法”时候的兴奋,他不只想到自己,还想到把它分享给好朋友江泽民,他甚至觉得江泽民一定会很高兴。

而当他和江泽民分享这个“好办法”时,江泽民勃然大怒,“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国民党腐败透顶。你怎么能加入这种党?你真是个傻瓜!”童宗海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严厉地训斥自己,但他真的感受到了江泽民的怒火,童宗海顿时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此时,江泽民感到自己对这位好朋友过于严厉,又耐心地安慰童宗海,不要向压力低头,“不要灰心。打起精神来!”江泽民相信一定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给了童宗海信心。

最终童宗海没有加入国民党,在共产党的努力下,鼓励沦陷区组织学生会,抗议国民党政府的教育政策。沦陷区的大学生陆续掀起了反对搞“甄审”的运动,上海尤为突出。此时南京中央大学被解散,江泽民和童宗海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学业。

江泽民在上海参加了抗议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请愿运动,这是江泽民第一次参加由共产党公开领导的抗议运动。江泽民再次向他的老同学、好朋友童宗海发出邀请,不同的是江泽民变得更加勇敢、更加睿智、更具有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

当军警扑向他们的时候,江泽民把童宗海拉到一边,告诉他:“你自己走,或者和两三个人一起走。不要再跟着大队了。直接回学校去。我们不要再见面。”在学生运动中,江泽民逐渐积累政治斗争的能力和经验,他保护着同学,帮助同窗进步,争取斗争的最大胜利,江泽民注重斗争策略,强调团结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这时的江泽民已经成长为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参与到一系列学生运动中,在爱国运动的一次次洗礼中,江泽民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完成人生道路的选择,在1946年经由王嘉猷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5)

厉恩虞

童宗海也越来越得到江泽民的信任,童宗海被江泽民带去见被藏在他姨妈家的学生运动领袖厉恩虞。这充分说明了江泽民对童宗海的绝对信任。三个人一起谈论人生、信仰和道德,也谈到了共产主义。童宗海看到了越来越成熟的江泽民。江泽民的思想和行动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童宗海视江泽民为自己思想上的良师。

五、帮助江泽民找到第一份工作

1947年夏天,江泽民、童宗海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爱好广泛、学业精进、学识渊博的江泽民赢得了同学们授予的“江博士”的赞誉。然而特殊的年代,即使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师长心中善于思考、勤奋踏实的好学生,同窗眼里聪明睿智、博学多才的好学友,江泽民还是遇到了就业难的问题。当得知东北的电厂有职位空缺,江泽民曾想去东北寻找就业机会,但是因为正处于内战时期,前往东北异常艰难只好作罢。

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江泽民与大学室友童宗海的一世同窗情)(6)

毕业合影摄于1947年,第三排右起第三位戴黑框眼镜者为江泽民,左扇门正前为童宗海

江泽民、童宗海——两位交大的应届毕业生,两位同甘共苦的好同学,此时一起以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迫切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来发挥所学、服务国家。两个同专业毕业的好友有一个约定,不时地回看学校公告栏上贴出的招聘信息,如果有发现适合对方的工作,都要告诉对方。实际上,后来看学校公告栏上招聘信息的事主要就靠童宗海来做了。

1947年8月,在毕业一个月后,童宗海在学校看到了上海粮服实验工厂(前身为1913年成立的美商海宁洋行,国民政府的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所属的食品工厂,解放战争期间更名为第一粮粖厂)的招聘信息。童宗海敏锐地发现这是自己的一位老师张贴的,他找到江泽民,两个人一起来到了这位老师的办公室。

当他们拿着老师开出的介绍信来到粮服实验工厂时,经理热情地招接待了他们。这家工厂是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生产冷饮的工厂,生产的“美女牌”冰淇淋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拥有上海最大的制冷设备的工厂正需要电机方面工作人员。

有了老师的推荐,再加上专业对口,江泽民和童宗海很顺利地进入了粮服实验工厂的电力供应部工程科,在这里江泽民历任工程师、工务科长、电务工场主任、动力车间主任等职,凭借自己在大学时代从微积分、物理和工程课中学到的知识,他成为了工人心中修理东西的行家。不仅如此,他还在工人群众中宣传革命工作,1949年组织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活动,迎接上海解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上海粮服实验厂,更名为国营新华蛋品厂。1950年2月,华东工业部成立,改名为华东工业部上海益民工业公司食品第一厂。江泽民曾担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第一副厂长,负责研制和创立了“光明牌”食品品牌;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他组织生产了专门供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罐头食品。

这里也成为了江泽民事业上的出发地,从这里他一步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谁想得到是我帮江泽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童宗海自豪地说。

然而在这里工作4个月后,童宗海决定到湖北黄石大冶电厂工作,童宗海出发的那天,清晨5点,江泽民和厉恩虞来到码头为他送行。此后童宗海先后在湖北黄石大冶电厂、北京燃料工业部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中南电业工程公司、郑州中南电业工程公司郑州电厂、中南电业工程公司衡阳电厂、长春电建总局第六工程公司第一汽车制造厂电热电站、电力部武汉基建局422工程局、湖南省电业局火电安装公司、湖南省电力局机电安装公司、湖南沅陵凤滩水电工程指挥部和水电部第八工程局工作,直到1988年4月经组织批准离休。

六、患眼疾向江泽民求助:“我已为你安排好一切。请立即来上海。”

在江泽民担任上海市长的时候,童宗海视网膜脱落面临失明的危险,尽管他感到羞愧,不想麻烦老同学,但是为了挽救眼睛,童宗海别无选择。在发去求助电报的第二天,江泽民就发来回电:“我已为你安排好一切。请立即来上海。”童宗海的眼睛得到了很好的医治,最终恢复了光明。

在上海看病期间,老同学还去医院看童宗海,并安慰他,“他让我不要担心自己是外地病人,要安心休养。”江泽民的探望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市长第一次来到这家医院。江泽民对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总是充满了人情味,童宗海深深地感动。

江泽民,从童宗海眼里的小弟弟变成领头人、江博士、思想上的良师,也见证了他成长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两人在学生时代建立起来的友谊是那样的纯粹和巩固,即使在两人的岗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后,他们之间仍保持着最自然舒适的交往,因为他们共同拥有学生时代最美好的记忆和那份最真挚的同窗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