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并没有什么厚重的履历,为什么突然能拍出这么好的影片?网友一:

因为流浪地球系列属于集体创作的结果。你说大家夸流浪地球夸的是啥,是硬核剧情,是价值观,是工业风的特效,然而这些并不是导演带来的。但论起导演的镜头语言、叙事节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球1里甚至还有瑕疵。

郭帆真正nb的,其实并不是导演的部分。而是他攒局的能力,郭帆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制片人。你说郭帆到处化缘,这其实正是制片人需要的能力,只是国内一直都很忽略这些,哪个导演拍着片还操心建立中国电影工业流程呢。还有拍球1他一开始收到特效公司发来的山寨成品也是一点点磨成最后的成片。郭帆应该去电影学院当老师教教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制片。

流浪地球郭帆拍过的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没有什么履历)(1)

网友二:

2014年,电影局派了五个人去好莱坞学习拍电影,知道都是谁吗?

路阳、宁浩、陈思诚、肖央,和郭帆。

2014年4月25日,郭帆的青春电影《同桌的你》在大陆上映,首周三天收入票房1.01亿元,成功夺得该周内地票房冠军。截至6月8日,《同桌的你》累计票房4.5609亿元,全年排名第20位,仅次于《霍比特人2》。

但是,为什么宁浩他们拍不出《流浪地球》,只是拍出了《疯狂的外星人》?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是导演?

导演,是创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借助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

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往往体现着导演的艺术风格和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宁浩、陈思诚甚至肖央他们,在技术上,与郭帆没什么差别,甚至你翻翻知乎里郭帆的相关,有人认为郭帆是一个才能比较平庸的导演。然而,郭帆的思想、野心、价值观与其他导演不同,别的导演不敢攒的场,他敢攒,不敢想的事,他敢干,不敢拍的电影,他敢拍。别的创作者视科幻为烫手山芋,视刘慈欣的IP为钱袋子,他视科幻为事业,视手里的IP为传达自己想法的渠道和途径。

工业化电影,与小规模团队电影不一样,导演虽然也发挥中心作用,但各司其职、能发挥各自作用的人更多。剧本也很重要,摄影也很重要,剪辑特效都很重要,大家是一个团队。很多人的力量弥补了导演经验的不足,然而我们之前没出现过这种大规模工业化的千人影视团队,以前的惯例是,只要电影拍的好,所有的荣耀都归咎于导演。《流浪地球》并不是,虽然郭帆很牛逼,但他最牛逼的是他把这群人整合到一起为自己的想法和野心所用的能力,这份能力,让他发挥出了比其他导演强大许多的力量。

他本人的经历,就是一场传奇的盛大叙事。百年以后,这段经历,会变成历史书中的一页纸;而现在的我们,正是在见证这段历史——也是即将见证接下来许许多多历史的人。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流浪地球郭帆拍过的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没有什么履历)(2)

网友三:

球1那本电影制作手记不在手边,我凭印象写了。

首先郭帆本人就是一个长年的科幻发烧友,对科幻题材作品有很深的理解,知道拍一部科幻电影,哪些工作是需要提前统筹、重点突破的,他知道怎么去打造一把宝刀,并且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如果是不了解科幻作品的导演,可能打了半天连把刀都不是。

球1是真穷真小破球,很多地方都能看出预算受限制,渲染、打光比较糙,外骨骼装甲定了五套道具,反反复复地用,嘁哩喀喳往下掉零件,各种电子屏幕从青岛二手市场淘的,听说连店主都淘到片场了。科幻质感怎么来的呢?定下苏式重工业的主美术基调 提前编写流浪地球百年编年史,这两个前期工作不花大钱,但是提前备好了就能把握住各项工作。行星发动机、地下城、空间站(由吴京买单)几个主场景用心做好了,各种细节都考虑到提供真实感(地下城的各种标语和招贴广告都符合时代设定),内味就有了。

球1能省,球2会花,太空电梯上升和坠落、歼20 苏57在漫天近防炮火里大战无人机、地球月球发动机试车点火,哪个场面都够别的片子压轴的,到了球2打着包给当前菜上,真烧,真爽。

第二郭帆本人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他从山东这个高考大省考到海南大学的法学院,工作几年再考北电的研究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在现在的中国电影届是高的,能够支撑他不断学结提高。履历确实不厚重,但是每一步都能有所得,所以提高很快。

李献计历险记,掌握如何从无到有制作一部电影。

同桌的你,青春疼痛片,把握观众爽点,取得商业成功。

流浪地球1,手搓中国科幻工业电影元年。

流浪地球2,制作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郭帆本人也有实践中学习的意识,球2片场给新人写教程,跟北电合作记录各个部门出现的问题准备出教材等等,科幻电影是电影工业里制作水平最高、拍摄难度最大的品类,可以算是一个工业项目,需要管理者有这种能力和精力。

运气,或者说时势造英雄,这点也是很明显的。中国的电影市场井喷,观众对国产科幻大片产生需求,国家的科技力量和工业实力提升能够提供平台和资源给科幻电影去发挥,一个电厂工程师的天才创造出一流作品可供改编…缺一不可。然后才是三句话让吴京给我花了六千万,我是郭帆在拍流浪地球V我50,路过的狗都得随二百这些。

流浪地球郭帆拍过的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没有什么履历)(3)

网友四:

相较于其他国产片而言,流浪地球系列片除了常规的编剧、导演等职位外,还有一个庞大的顾问团深度参与世界观设计、道具设计、台词设计,甚至是核心剧情的设计等等,这群顾问加上原有的编剧集体创作下,使得片子在细节和逻辑上十分经得起考验,郭帆在这里面的角色是组建顾问团,沟通和汇总各方面的设计,然后选择其中好的部分,再选择合适的团队去实现。郭帆为什么能在相对不厚重的履历情况下拍出好片?因为人家懂得尊重科学、尊重观众、尊重剧组里其他主创人员,既懂得合理挖掘他人的智慧贡献,又懂得有效地把这些贡献组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