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于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译文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所,都要在车上起身行礼,四方贤良之士纷纷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期间,忽然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郊野。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十分开心乐,天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猎苑主管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此饮酒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就前去赴约,亲自告诉猎苑主管取消当天的射猎。

韩国向魏国借兵准备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以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气愤地回去了。后来韩、赵两国得知魏文侯所说的话是为了他们之间的和睦,都前来感谢,尊魏国为盟主,魏国因此才成为魏、赵、韩三国之中的强国,当时的其他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魏文侯重视人才经典语录(魏文侯靠阳谋迅速崛起)(1)

魏文侯成为战国初期的霸主,他依靠的是阳谋

魏文侯是魏桓子的孙子,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的盟主,也是一位保留了春秋霸主基本素养的邦君。

三家分晋之后,赵、魏、韩三家被封为列侯,从而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战国时代,他们也成为战国七雄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独立登上历史的舞台,而魏文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

魏文侯的成功是典型的阳谋,归纳起来其实就是八个字:礼贤下士、行己守信。这是自古以来有大作为的君主都曾经实践过的成功之道,也可以说是成功的必然之路,看上去平淡无奇,却是真正意义上大道。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对当时的名士段干木也礼敬有加,丝毫不敢以诸侯之尊而傲视国人,表现出儒家恭敬的个人修养,隐隐有贤帝王遗风。商汤以伊尹为师,周文王以太公为师,为后世树立了尊师的典范,他们能够以百里之地而王天下,就是从礼敬贤能开始。

古人曾经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王。古往今来成功的帝王,几乎没有人能脱离这则历史兴亡的法则。卜子夏、段干木都是当时的儒者,以道德学问闻名于世,魏文侯以他们为师,就表示他有雄霸天下的情怀。他能够放下诸侯的身段,师事儒者,就会吸引天下贤达之士归附。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情怀和胸襟,因此,当时一大批才俊都来到魏国,像著名的李悝、吴起等人,纷纷到魏国施展抱负,帮助魏国迅速崛起,跻身于七大强国之列。

孟子说: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要想为天下得人,为富国强兵延揽人才,就要具备上善若水的素养,能够善利万物而居卑处下,这就是成功的阳谋,放之四海而皆准,只不过多数人有始无终,不能坚持到底而已。

在现实中,很多人喜欢谈论谋略,喜欢谈论成功学,喜欢投机取巧,以为成功有捷径。其实,成功的捷径就在于修身,尤其是那些希望成为管理者,甚至希望成为领袖的人,如果做到了礼贤下士,就能聚集一批才俊,如果做到了行己守信,就能赢得普遍的信任,那么成功也就是水道渠成的事了。那些投机取巧的邪门歪道,往往把成功寄托于侥幸,虽然也有捡漏和天上掉馅饼的津津乐道,但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成功,而像魏文侯那样的阳谋才是可复制的成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