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脑血管病)后偏瘫自病情稳定后便开始进入运动功能的恢复阶段。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最大的障碍就是异常运动模式的干扰。

脑卒中,不论脑缺血还是脑出血改变,都是作为人体高级中枢的大脑的损害后,不仅有脑本身损害出现的一系列异常表现和功能障碍,还有低级中枢脊髓失去部分大脑控制所表现出来的异常运动模式。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

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成为干扰脑卒中偏瘫后功能恢复的一大难题,比如过高的肌张力(痉挛)、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而这些,不仅影响运动功能恢复进程,也对运动能力和正常姿势的复原造成了极大障碍。

瑞典物理治疗师Signe Brunnstrom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机能进行了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提出了“恢复六阶段”理论,根据肌张力的变化和运动功能情况依次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弛缓期或软瘫期、痉挛期、共同运动期、部分分离运动期、分离运动期及正常运动期。

在Brunnstrom的运动功能分期的各个阶段中,患者的上肢、下肢及手的运动功能呈现不同的特点。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

01脑卒中后偏瘫常见的异常运动模式

痉挛:

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康复上,肌张力高于正常水平,我们就说肌肉存在痉挛;

检查时,触摸肌肉,变硬,被动运动时,活动不再平滑,能感知到阻力或有卡顿;

它不同于平常人们所说的“抽筋”(抽筋是一次性的肌肉强直性收缩)。

联合反应:

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诱发患侧肌群不自主的肌张力增高或出现运动反应;

是不随意性运动

健侧抗阻越大,患侧的联合反应越明显;

常在咳嗽、打呵欠、打喷嚏等时,出现患肢的肌张力增高,表现为痉挛、不自主运动等;

痉挛的程度越高,联合反应也越有力、越持久。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3)

共同运动:

指偏瘫患者想要完成某个方向的患肢活动时引发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的运动模式;

运动的模式是定型的,在同一时间点、以同样的努力试图进行某项活动时,参与活动的肌肉及肌肉反应的强度都是相同的,不能选择的;

从整体来说,是患者的随意运动,但从运动模式中不可控制的特定模式来说,又是不随意的,因此,共同运动可称为“半随意运动”;

患侧的上、下肢都可以表现为相对固定的屈曲共同运动模式和伸展共同运动模式。

屈肌共同运动:

上肢:

①肩胛骨:上提后缩;

②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

③肘关节:屈曲;

④前臂:旋后(旋前);

⑤腕关节:屈曲;

⑥手指关节:屈曲内收;

⑦拇指:屈曲内收。

下肢:

①骨盆:上提后缩;

②髋关节:外展外旋;

③膝关节:屈曲;

④踝关节:背屈;

⑤趾关节:伸展。

伸肌共同运动:上肢与下肢都与屈肌共同运动模式相反。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

02 Brunnstrom的运动功能分期各阶段运动特点

1级:弛缓期

上肢:肌肉弛缓,无任何随意运动。

: 肌肉弛缓,无任何随意运动。

下肢:肌肉弛缓,无任何随意运动。

2级:痉挛期

上肢:出现联合反应,不引起关节运动的随意肌肉收缩,出现痉挛(被动活动时有阻力)。

手: 出现轻微屈指动作,但不能伸展。

下肢:出现联合反应,不引起关节运动的随意肌肉收缩,出现痉挛。

3级:共同运动期

上肢:痉挛加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分。

: 能全指屈曲,勾状抓握,但不能伸展,有时可由反射引起伸展。

下肢:痉挛加剧。

1.随意引起共同运动或其成分;

2.坐位和立位时髋、膝可屈曲,但是共同运动模式。

4级:部分分离运动期

上肢:痉挛开始减弱,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模式的运动。

1.手能置于腰后;

2.上肢前屈90°(肘伸展);

3.屈肘90°,前臂能旋前、旋后。

手:能侧方抓握及拇指带动松开,手指能半随意、小范围伸展。

下肢:痉挛开始减弱,开始脱离共同运动出现分离运动。

1.坐位,足跟触地,踝能背屈;

2.坐位,足可向后滑动,使其背屈大于0°。

5级:分离运动期

上肢:痉挛减弱,共同运动进一步减弱,分离运动增强。

1.上肢外展90°(肘伸展,前臂旋前);

2.上肢前平举并上举过过头(肘伸展);

3. 肘呈伸展位,前臂能旋前、旋后。

1.用手掌抓握,能握圆柱状及球形物,但不熟练;

2. 能随意全指伸开,但范围大小不等。

下肢:痉挛减弱,共同运动进一步减弱,分离运动增强。

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

2. 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

6级:正常运动期

上肢: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大致正常,5级动作的运动速度达健侧2/3以上。

手:

1.能进行各种抓握;

2.全范围的伸指,可进行单指活动,但比健侧稍差。

下肢:协调运动大致正常。下述运动速度达健侧2/3以上:

1.立位伸膝位髋外展;

2. 坐位,髋交替地内、外旋,并伴有踝内、外翻。

03 自己可掌控的预后

一般情况下,偏瘫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是沿着这六个阶段逐步恢复的,但对于不同的患者,恢复的进度各不相同,与自身的病情状况、康复参与的主动性、康复方法、支持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

功能康复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是要长期坚持的,也是循序渐进恢复的。在这个过程中,不管上述情况如何,患者的积极主动性、长期坚持和坚定的自信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临床实践证实,患者如果能长期坚持康复,有一个从医院康复到家庭康复很好地延续,一般都有不错的功能恢复,即使是手部,也在持续缓慢进步。

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

当然,除外病情较轻的患者,也有少部分患者,没有很好地延续家庭康复并持之以恒地坚持,或者未有效地控制痉挛,或者不注意休息与放松,促进分离运动等,他们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如共同运动阶段,甚至痉挛期阶段,未能达到较理想的阶段,如部分分离运动期、分离运动期或正常运动期。

如果你是一个康复中的脑卒中患者,现在处于运动功能恢复的哪个阶段呢?你坚持家庭康复吗?希望此文能够帮助到你,引发你的思索。

如果你在卒中偏瘫等心脑血管的康复的过程中,遇到上肢挎篮手,鸡爪手,手指伸不直,僵硬,没有功能、肩痛及下肢的膝过伸、长短腿、走路划圈、踝阵挛、偏瘫等方面的问题,想需要帮忙解答,可以私信给我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脑梗塞# #章鱼康护脑梗训练营# #长城心血管健康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