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

从汉字结构来说,“嵊”,是一个典型的形声字,因汉字是表意文字,能正确分析形体结构,对于理解其本义和引申义是大有帮助的。

前人分析汉字结构,所归纳出来的方法叫“六书”,分类方法现在多采用许慎的命名方法,“形声”在《说文》定义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就是说:“通过「形旁」来表示这个字的义,再用「声旁」标注读音”,“江与河”,如果用象形文字来表达,都是水嘛,想要区别开,必须加上不同读音。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1)

「形旁」用来说明该字的‘属性’,属水还是属山,一看就明白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2)

「声旁」为新造汉字提供发音依据

形声字,占汉字的绝对多数,这一篇要聊两个字,嵊(shèng)与剡(Shàn),也都是形声字。

浙江-绍兴-嵊州市-【嵊-shèng】

在地图上,沿着杭州湾下沿找到绍兴,再往南偏东一点,就是嵊(shèng)州,按地质构造来看,属挤压变形结构,表现在地貌上就是丘陵与山间盆地,民谚曰:“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势西边高,东北低,盆地内的河流走向将这一点,展示的十分清楚。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3)

嵊州盆地-四明山与会稽山分峙东西

嵊州的纬度,与喜马拉雅山脉基本上在一条线,另外鄱阳湖与洞庭湖也在这条线上,也就是北纬30°线,围绕它有不少话题,比如横穿四大文明古国,另外百慕大三角洲、埃及金字塔、马里亚纳海沟也在其上下等。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4)

嵊州没有会稽(绍兴)那么大名声,正因如此成就了其“归隐桃花源”

嵊州地理位置上,靠近东海,因纬度低所以温暖湿润,雨水较多,山丘里溪清水美,风景秀异,有多美?古人给总结了,“东南山水越为首,剡(Shàn)为丽”。

嵊州作为地名,起于北宋,之前称“剡(Shàn)”,这个字也易读错,先说“剡”字,它有两个读音,解释为“锐利”,表示“削,削尖”的字义时,读音为-yǎn,而用在地名上,读音为-shàn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5)

也是形声字,刀表示义,炎为声部

了解地名来历,可更好理解这个字,【旧志云:县北有星子山,秦皇东游,凿其山之南千丈,以泄王气,曰剡坑,县因以名。】

这里「剡」字的使用,让这个大坑的形成过程,充满了动感,不由想象出两千多年前,在这里聚集成千上万的人,拿着各种锐利的工具上下挥舞,岩石被削砍、泥土被刮下,烟尘飞溅,号子震天的庞大场景。

‘剡’字读音由(yǎn)至(Shàn),今人觉得差别很大,若结合音韵学,疑惑就少了许多,因‘剡’字的声母与韵部,和‘杀’字声母与韵部,多有相通,从义上看,‘剡’字本义为‘锐利’,引申‘削,刮’,与‘杀’字产生关联的可能,天然的多一些,献敝人之拙见,期暗室之明烛。

今天,流经嵊州的母亲河,依然名“剡溪”,在历史上有太多诗词名句,深情描绘过它,我常思若有一日能伫立溪旁,定要吟诵诗人留下的千古名句,让古心与今意相遇。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6)

浙东风光异常秀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王羲之)

北宋宣和三年(1121),改地名为“嵊县”,原因是“两火一刀”的「剡」字不吉利,正如之前谈到过,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共生共变。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7)

地名总是不断变化的,时至今日也是如此

「嵊」字,具体什么时间造的,无法回答呢,但推测是北宋改名字时候,宋以前的字典里,没有这个字,宋以后的字典中,‘嵊‘’字的相关解释只与嵊州相关,换句话说可能更明白,‘嵊’字就是专门为嵊州市所造的专用字。(舟山的‘嵊泗列岛’是后来者,于此不展开了)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8)

形声字,山表示义,而「乘」即为声旁,也示含义

古时候,计数物品‘以四为乘’,就好比今时用语中:“他酒量不错,轻轻松松喝一打啤酒”,‘乘’与‘一打’,两者都是数量的替代词,日常用法相同,在“弦高犒师”这个典故中,就有一句:“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说的就是“四张牛皮”。

嵊州,处于山间盆地,四面环山,此‘嵊’字-形甚妙!

当‘乘’的字义用来表示‘四’的时候,读音为‘shèng’,‘嵊’也继承了这个读音。

一读就错的50个地名(易读错的地名五)(9)

都说“醉里吴音相媚好”,那就来嵊州,坐在古戏台前,听一曲越剧,沏杯上坞山的茶,瞅着杯中那盘花卷曲的芽锋缓缓散开,自己也就成为了江南的诗情与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