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概况

A.分类: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B.成因:与外力作用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

A.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型。

B.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

C.河流的侵蚀作用与河谷的形成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1)

溯流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指向河流上游。

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垂直方向。

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致垂直。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2)

3、河流的堆积地貌

A.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堆积下来而形成

B.典型地貌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洪积平原:发源于山前,由多个洪积扇连接而成。

河漫滩平原:发源于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3)

C.河流流速下降,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比重大的总是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总是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分选性。

D.对于整条河流来说,由于受到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因此自上流到下游,堆积物颗粒并非都是由粗到细。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2、山区:聚落多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

3、平原地区:更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沿河或沿海发展,形成聚落带,

4、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表: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4)

聚落是指人类的聚居地,包括城市和乡村,往往形成和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三、课外补充

1、三角洲的发育,主要取决于河口地区水流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河流含沙量、海洋潮流作用、口外海滨地区地势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三角洲的形成。

2、三角洲形成的条件:丰富的泥沙资源;海洋侵蚀搬运能力小;口外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3、河流凹岸和凸岸的成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影响下,表面水层趋向凹岸,而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4、板块边界与地形关系比较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5)

A.板块间的界限,不是大洋或大洲的界限,而是构造带。

B.板块范围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板块都包括大洋或陆地。

5、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及分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6)

6、溶洞主要由一些可溶性岩石在水和空气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可溶性岩石主要为石灰岩。

7、向斜、背斜判定方法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7)

注:1、2、3代表地层,且从1到3岩石年龄由老到新。

8、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8)

影响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源、交通、自然灾害

9、乡村规模北方大于南方,因为北方耕地连片,水源获得困难,南方河网密布,耕地破碎。

10、流水搬运物质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