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

人间四月芳菲尽。富士山的樱花,结束了今年自己最美好的表演,1972年的四月,阴雨连绵,雨水落在地上还算鲜艳的樱花瓣上,哀婉又美艳。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2)

两个月前刚买了这套公寓,两个月后的傍晚,助理发现川端康成安详地躺在棉被上,双手交叠放在小腹上,身边是空空的杯子和一瓶威士忌。煤气罐子接入口中,日本文坛的领袖,川端康成就这么地向雪国走去。

说到川端康成或许会有人觉得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如果说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继泰戈尔、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这两人之后第三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东方人。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3)

很多喜欢日本文学的朋友或多或少的听过、看过《伊豆的舞女》、《雪国》这两本书,川端康成正是其作者。

川端康城的书通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哀愁,给人感觉像是烟雨朦胧的江南,伟大的作家通常经历常人所没有的磨难。

少年时代的死亡

一个人的一生,通常会经历父母的死亡,配偶的死亡,比较惨的就是子女的死亡,很少会有人在自己幼年,就接连不断的失去父母双亲,姐姐,祖父母,这要放在中国古代,妥妥的天煞孤星。很不幸,这就是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4)

传说川端家是从北条泰时(第三代执权)那里传承下来的。川端是家中长子,康成有一姐姐,名叫芳子。

2岁丧父 。作为医生的父亲染上肺结核,在川端康成刚刚断奶没多久就去世了。

3岁丧母 。家里顶梁柱去世之后,川端康成母亲带着康成迁居大阪府黑田家。肺结核具有一定传染性,康成母亲没多久也去世了。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5)

8岁,祖母去世。幼失怙恃,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抚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早产儿康城身体孱弱不堪,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这种过度的保护形成了康城忧郁、孤独的性格。

上学后的康城,开始与外界接触,性格不再那么封闭,与姐姐一起上树抓鸟、下河摸鱼,然后一身泥泞地回到家,冲个热水澡,美美地睡上一觉;跟着祖父在田埂上、河岸上、山冈上或蹲或躺,看数只蚂蚁背着蜻蜓的尸体入洞;但是12岁时姐姐去世,16时岁祖父亡故。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6)

我心里想到:自己是丧主,临出殡前,这样失态,一来对不起大家,二来会引起一些骚乱”代替了祖父亡故的悲痛;

至此,世上与康成最亲密的亲人,川端康成在这世间的所有至亲,皆离他而去,他成了“参加葬礼的名人”。

青年时代的爱情

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

越是在原生家庭里缺爱的人,越渴望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得到爱”。这正是青年时川端康成的真实写照。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7)

他自幼就失去了来自家的温暖和爱,所以他比别人更渴望得到一份具体而充实的爱来抵偿原生家庭里缺失的爱,表现在他身上就是对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8)

川端康成:“我没有幸福的理想,恋爱因而便超过一切,成为我的命根子。”

川端康成去往伊豆半岛游玩时,偶遇一舞女。并不是一时的见面,而是接连几天的偶遇。“这就是宿命吗?”他自嘲。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9)

这种宿命感让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舞女千代,路上他听到她跟同伴谈及自己,说:“他是个好人”。

川端康成第一次被人这样平等相待,心中便对她萌生了朦胧的爱意。舞女回家不久,就跟随父母去经营家业了。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0)

山间的路氤氲着雾气,衣服被蒙蒙的雨打湿,胸前和双脚本该觉得冷,背后却因为疾步而行被汗湿,更因为难耐的情绪而焦躁。初识爱情在这样年轻的年纪,在这样如梦似幻的山里,就注定这是一场足以铭记但是却不可能结果的感情。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1)

为了怀念与舞女千代之间的纯真情感,他发表了代表作之一《伊豆的舞女》。他说:“从此以后,她就像一颗彗星的尾巴,一直在我的记忆中不停地闪流。”

川端康成笔下的爱情,没有缠绵悱恻和惊天动地,平淡、感伤、朦胧、徒劳是他描写爱情的底色。

暮年时期的离群索居

1968年10月17日,凭借《雪国》、《千只鹤》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2)

“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领奖时朗诵了论文《美丽日本之下的我》,在这篇论文中川端康成引用了几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体验。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3)

川端康成本身喜欢清静,可能与幼年长时间一个人独处有关吧。对佛教情有独钟,晚年的爱好是书法,觉得汉字让人心静。获奖后带来的荣誉和涌来的慕名者,川端康成内心十分厌恶,因为上门者众多,他对夫人发脾气“家里并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为客人活着的。”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4)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因为三岛由纪夫的死亡,川端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至于川端康成为什么这么说,可能因为三岛由纪夫曾经说过自己将会是日本第一个拿到诺贝尔奖的作家吧,因为受不了自己不是第一个,所以选择切腹自杀。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5)

川端康成认为自己间接导致了三岛的死亡,一直郁结于心。

1972年4月16日,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在日本古都镰仓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6)

“站长先生,是我。您好啊!”可能川端去了雪国吧。

川端康成自杀时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17)

“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

一只壮硕的黑色秋田犬蹲在那里的一块垫脚石上,久久的舔着热水。川端已逝,雪国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