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嫌疑就是这么一位传播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行者”,为抗日救亡做出贡献的坚强战士,也有蒙受冤屈、备受打击的时候据梁茂春所撰写的《<松花江上>忆寒晖》一文记载,“人民之所爱,即敌人之所恨历来形形色色的反对派,既怕《松花江上》,又恨《松花江上》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这首歌曲及其作者施加了重重的迫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山东省抗战英雄故事50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山东省抗战英雄故事50字(定县抗日英雄传)

山东省抗战英雄故事50字

汉奸嫌疑

就是这么一位传播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行者”,为抗日救亡做出贡献的坚强战士,也有蒙受冤屈、备受打击的时候。据梁茂春所撰写的《<松花江上>忆寒晖》一文记载,“人民之所爱,即敌人之所恨。历来形形色色的反对派,既怕《松花江上》,又恨《松花江上》。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这首歌曲及其作者施加了重重的迫害。”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36年,当《松花江上》刚出现时,西安的国民党宪兵就称它为“赤色歌曲”,谁要唱它,谁就有被抓被杀的危险。只是由于他们实在查不出《松花江上》的作者是谁,误以为是由“东北流亡学生集体创作的”,张寒晖才免遭了一次灾难。”这里边,现代著名作家王林(解放后曾任天津市、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立了一大功。

王林在1980年撰写的文章里回忆说,“1936年冬,我在西安张学良将军的卫队二营东城门楼学兵队当兵,参加地下活动。”“学兵队的成员,几乎都是在北平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的学生和地下党员。”“西安事变前,我还把这首歌寄给当时在北平地下市委负责的黄敬同志,转给北平学联的歌咏队。北平歌咏队就用卡片印发流传。但上边没有印出词曲作者张寒晖同志的姓名。因为当初我寄给黄敬同志时,担心写出尚在西安第二中学教书的张寒晖的真姓名,国民党反动派很可能加以迫害,所以没有写。”

《<松花江上>忆寒晖》一文中,也对此予以了证实。“《松花江上》的曲谱,是通过地下党的关系,从东北军学兵队寄到北平的。1936年末,党领导下的北平学联歌咏队已经在唱《松花江上》了。当然,西安的同志为了遵守党的地下工作的纪律,为了保护歌曲的作者,没有将张寒晖的名字告诉北平的同志们。因此,在北平学联歌咏队油印的歌篇上,《松花江上》的作者署的是佚名。”

“日本侵略者同样惧怕和仇恨这首歌曲,他们将《松花江上》所表现的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称之为'排日情绪',还扬言要对此进行惩罚”。“他们的外交家曾经在国联行政院会议席上振振有词,替他们的军事侵略作辩护,说是这样的排日情绪,应该'膺惩'。”可见歌曲的威慑力。

“1943年,在延安由阴谋家康生一手制造的'抢救失足者'运动中,《松花江上》被指责为 '散布悲观情绪的坏歌',张寒晖也被污蔑成 '为敌人做宣传的汉奸'。天哪! '汉奸'的帽子与《松花江上》的作者挨得上吗?思念丧失了的国土,要求抗日,宣传打回老家去,反倒成了'汉奸'!真是难以让人相信。可是,'抢救失足者'确实是这么'抢救'的。”对此,敌人一定会百思不得其解,而且会大笑不止的!因为敌人办不到的事情,我们差一点给他们办到。

据《姐妹情——记人民艺术家张寒晖的两位夫人邵金萍和刘芳》记载,“然而,康生搞的'抢救运动'把张寒晖打成了特务。他曾受地下党指示,参加东北军,这成了他的罪名。他那首唱出了名的鼓舞人民抗日斗志的《松花江上》被说成了'哭哭啼啼瓦解革命斗志',他想不通。刘芳陪伴他闭门思过。张寒晖像一只遇上风浪的航船,刘芳竭尽全力作船上的帆,两人合力顶住风浪,不使航船沉没……”

“幸而,张寒晖很快得到甄别平反,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时值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张寒晖接受了文化协会的开荒生产任务。数九寒天,大雪纷飞,他拄着拐杖,踏着没膝的冻雪,到80里外的大荒山勘察开荒的地。冰雪天,参加打井,准备种菜。他开荒种玉米,种西瓜,种南瓜。”

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河北省文史研究馆共同拍摄的三集电视文献纪录片《人民艺术家张寒晖》里提到,“中央总学会”的康生在“整风运动”中也发挥了他的“创作灵感”,在7月15日作了一个《抢救失足者》的报告,把1939年以后到边区的同志都列入了“特务”范畴,更耸人听闻地宣布:“延安新市场成了特务市场”,“我们的头在敌人刀子下滚来滚去”。这个报告迅速掀起了大搞逼、供、信的“抢救运动”,张寒晖也被召回文协,停止了他阅读党内文件的权利。当时文协主任是柯仲平,白天他和柯仲平一同去西北局接受审查,晚间还有人悄悄到他的窑洞外,捅破窗户纸监视他的行动。“陕西地下党被打成'红旗党',竟存中学被说成'假红旗'。有人以张寒晖曾在'西安事变'后,曾当过东北军中校军官(是指西安事变后张寒晖奉命参加东北军,任东北军抗日学生军政治部二科三股〈游艺股〉股长,军衔中校。其后,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派张寒晖、伊洪等接管了'剿总'政训处的'大道剧团',在学兵队话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二一二'剧团,张寒晖任团长),污蔑他是'特务'。甚至《松花江上》也被说成'哭哭啼啼',瓦解革命群众斗志”。

“康生宣布:《松花江上》'散步悲观情绪',已有 '汉奸文艺'的罪证,决不能忽视这敢于公开破坏抗战的'汉奸嫌疑'。张寒晖的干部登记表里清清楚楚地写着:曾和组织失去联系多年,还有两个叛徒认识他。康生一伙颠倒黑白地一定要追查他和日本特务机关的联系,妄图追查他的全部所谓罪行。这时,全延安的外来干部人人自危,彼此见面连招呼一声也不敢了。如果不是毛泽东后来提出了'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政策,张寒晖恐怕也是在劫难逃。张寒晖接受'抢救'告一段落,仍留在机关。”当然,如果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英明伟大,张寒晖等一大批人被“刀下留人”,也就不会有张寒晖在1945年填词的《军民大生产》流传至今,也就不会有张寒晖对促进全国边区大生产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编者按:《人民艺术家张寒晖传》中也记载了此事)。

不过,请别急,张寒晖及其《松花江上》的遭遇还远远没有结束。《<松花江上>忆寒晖》一文记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一位为人民创作了美好作品的艺术家,他自己却因此而受尽折磨。张寒晖及其《松花江上》的遭遇也真是够曲折的”。“到了'文化大革命','抢救失足者'的故伎变本加厉地重演了。这回是轮到张春桥亲自出面组织、指挥'围剿'《松花江上》了。在他们当时所控制的《文汇报》上,1969年7月间连续发表了整版的文章批判《松花江上》,说它'除了眼泪和病态的呻吟,那就是苦闷和失望',说它是'三十年代的资产阶级文艺'。他们这么批判《松花江上》,有一点点历史的依据吗?懂得一点点历史的知识吗?……于是,《松花江上》再次被列为禁歌。”

但是,“敌人催残它,人民更爱它。张寒晖和他的优秀歌曲,至今仍在人们的口中或心中回响,而且似乎变得更有生命力了”。“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松花江上》和张寒晖的另一首歌曲(指《军民大生产》)被采用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这是作曲家的巨大光荣”。

“1993年6月5日,歌曲《松花江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 ,已毫无愧色地列入中国歌曲宝库的艺术珍品之列,在世界上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