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后正常心率是多少(心率会有什么变化)(1)

训练后正常心率是多少(心率会有什么变化)(2)

过度训练,在马拉松训练中出现的概率较高,本人在运动生涯中也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

训练后正常心率是多少(心率会有什么变化)(3)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00年冬训时期,我的身体类型本身就是不能“吃”大运动量、大强度的运动员,恰恰那一年为了2001年的全运会,教练要求的运动量和强度又很大,有一段时间运动水平持续下降,直到完不成教练的强度要求。

所以,训练监控在运动训练中十分必要,而且水平越高的运动员越是重要。它主要是通过主管或客观指标评价负荷量和强度和训练效果,以及训练后身体的反应和适应等,为训练计划的继续实施提供依据,也可以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主观指标的监控(自我监控)应该随时随刻在进行,从而为客观(生化)指标的分析提供一定的背景和参照。当发生过度训练时,主观感觉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精神萎靡、厌烦训练等情绪变化;感觉肌肉发不上力;免疫力下降、易感冒等等。

客观(生化)可以进一步监控过度训练,比如用血红蛋白、皮质醇/睾酮比值、血尿素、尿胆原等指标评定负荷量,用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等评定负荷强度,利用安静心率监测心脏机能等等。

其中,心率是监测疲劳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而且简单易测。当发生过度训练后,晨脉(安静心率)和运动中的心率都会发生变化。

训练后正常心率是多少(心率会有什么变化)(4)

过度训练后晨脉(安静心率)的变化

晨脉自测方法:睡觉前,准备一个小本子和笔。早上醒来,不要急于爬起来,平躺在床上,拿出秒表或手机,轻按颈部找到颈动脉(在男性喉结位置)自测一分钟,并做好记录。

晨脉是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每天早上必测的项目之一。教练员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安静心率对判断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和竞技状态有重要的科学依据。

通常,马拉松运动员如果没有心脏疾病,晨脉(安静心率)降低意味着心脏机能增强,每搏输出量增加,更少的搏动次数就可以支撑基本生命活动,也意味着有氧耐力水平在不断提高。

以本人为例:93年刚跑步的时候,晨脉(安静心率)在60~65次/分左右,01~03赛季在山东省队竞技状态最好的时候,晨脉(安静心率)在:34~38次/分左右。如今退役多年后,晨脉(安静心率)重新回到:60次/分左右,有时候也会到65次以上/分。

关于晨脉,马拉松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较大,同一运动员正常情况下,晨脉则较为稳定,具有良好的纵向可比性。如果运动员连续出现晨脉显著升高(波动幅度大于>5~8次/分),教练员就应注意结合运动员近期的训练情况、主观感受、运动水平以及相关机能指标(比如血红蛋白、皮质醇/睾酮比值)来诊断运动员是否接近或已经出现过度训练。

我记得在2000年冬训出现过度训练时,每次训练课后,心率恢复较慢,次日晨脉较高,主观感觉差(消极、累、厌跑)。虽然,后来教练给我做了为期三周的调整心率,但是晨脉还是处在一个较高的区域,体能也没短时间恢复。因此,个人认为在大负荷训练和比赛周期,马拉松运动员的晨脉对预防和诊断过度训练是有参考价值的。

训练后正常心率是多少(心率会有什么变化)(5)

过度训练后,运动时的心率变化

一般情况下,当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或者过度疲劳现象之后,再去完成与以往相同的运动负荷,达到同样得心率,主观用力感觉会增加,跑起来会很吃力。例如:当运动员在进行某一堂2000米间歇训练时,按照教练对运动员一贯的揣测,这堂课运动员主观用力应该很吃力,但可以完成训练计划,心率也能按照教练的要求应介于170~180bpm。那么,这时候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处在一个正常的训练状态。

但若运动员恢复程度不足或已经出现过度疲劳时,运动员会在这堂课出现下述情况:自我感觉很吃力,根本完不成教练规定的强度指标,而且心率仅仅徘徊于150~160bpm之间。一旦出现这个现象,就是提醒教练员,运动员体能尚未完全恢复,应该适当减量,降低强度。

这时候,有跑友会问,为什么有时候心率180bpm,还能跑的动,有时候心率只有145bpm,却跑的很累。业余跑友平时喜欢带心率表跑步,以此来控制自己的配速。对于一个跑步初学者来说,这种方法没什么错。但是随着你跑步时间的增长以及自身运动水平的不断提升,就要逐渐养成自我感知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依靠心率带上的数据,来判断你的身体状况是否还能继续进行训练和比赛。

因为,往往运动员竞技状态好的时候,只要自我感知良好,即使心率在175~180bpm,依然可以继续进行训练和比赛。当运动员竞技状态不好或者身体极度疲劳的情况,那怕心率只有140bpm,也要立刻停止训练和比赛。如果以为心率140~150bpm就是正常的有氧(安全)心率,是可以继续硬撑下去,最终就导致身体出现状况。

其实,同样的道理在马拉松比赛时也一样。马拉松比赛运动员心率最高的阶段一般会出现在前半程或最后冲刺的阶段,这两段虽然心率是最高的,但通常运动员的自我感知也是最好的。而运动员身体出现状况最多的30~35公里处,这时候运动员跑不动,往往不是心率高了(撞墙前期,心率其实已经在逐渐降低),而是因为运动能力不够或体能透支严重造成的。所以,运动员的心率一般不会太高,但如果再硬撑的话,就容易出状况。

本文为98跑原创,文章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Essence

以下内容,点击阅读

98跑

跑的再多,永远不够

想要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