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8 17:2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潘心怡

“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还是我来推你嘛!”

这一句响亮的龙船调,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延续至今,回荡在恩施境内的清江上,也传颂在世代的恩施人口中,它将恩施唱出了湖北,更唱到了全球。而今,随着旅游发展的不断推进,东西联动精准扶贫的政策引领,相关产业的集群发展,这首《龙船调》中展现出的仙境恩施,正从曲调中走出,成为中国中部的旅游新发现。

恩施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图(恩施全域好风景)(1)

国家AAAA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 吴罗庚摄

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抖音”上被点赞的秘境

“求抖主安利,这个仙境是在哪儿?”“世界上竟然还有这般美景,我一定要去看看”“就在咱们大湖北的恩施!景色不比国外差”……最近,在大热的短视频抖音APP上,湖北恩施鹤峰屏山躲避峡景区瞬间凭借那一湾碧绿的湖水和仿佛漂浮在空中的小船一奇妙之景,引来了千万网友关注,恩施州也瞬间登上了“网友心目中2018年最想去的目的地”榜单。

其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这样的美景不计其数。作为全国首批、湖北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州,恩施州享有“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世界硒都”的称号,与长江三峡、湖南张家界共同构成了中国中部地区旅游的“金三角”。

这里的自然风韵得益于独特的地理地势,恩施州处于中国地势二、三阶梯的过渡带,是我国主要的卡斯特地貌区,拥有众多地质奇观和山水资源,具有代表性的有世界最深、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结为姊妹的“恩施大峡谷”,世界上最大的坡立谷鹤峰董家河,以及中国最清的江清江。这些美丽的景致以往鲜有人知,被当地人保护下来,便成了如今旅行家眼中的处女地。

除了丰厚的自然景观,恩施的人文底蕴更是别具一格,这里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是土家苗侗族文化共生区,神秘的傩文化、动听的龙船调、羞答答的女儿会,都赋予了这一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与自然风光一同,成为了横纵两向的旅游内涵与资源。

谋划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积极创新“旅游 ”产业融合

据恩施州旅游委副主任胡福先介绍到,2017年全州接待5132.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7.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22.3%,旅游业成为州内正在打造的四大产业集群的第一集群,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15%以上,旅游扶贫直接带动10万人从业,间接带动相关行业40万余人吃上了旅游饭。

恩施州旅游资源富集、民族文化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首批、湖北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州,由于“旅游产业”对于恩施州的独特性,近年来恩施州一直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州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引擎来谋划和建设,探索创新“旅游 ”融合发展模式。

恩施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图(恩施全域好风景)(2)

恩施土司城 李少白摄

在一项项“旅游 ”的落地中,恩施发生了一次次的转变。2017年,全国第三届民宿大会暨恩施州首届民宿发展大会成功召开,恩施州荣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州,将旅游种植于乡村,结出丰硕的果实;作为“世界硒都”,恩施州以“硒”为统领,整合了硒产业链的各个要素环节,打造富硒健康产品、旅游休闲养生和中医药保健等大健康旅游产业体系,让旅游与健康并进;而沉淀许久的民族文化与风情,则为恩施州旅游 文化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条件,不断挖掘土家族、苗族的文化资源并转化为文化硬实力,建设恩施女儿城、恩施土司城、龙船水乡、唐崖土司城遗址等精品文化景区、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打造“土家女儿节”等文化旅游节事……

“造血式扶贫”探索旅游新途径

杭情施意东西联动创造新格局

“旅游是造血式扶贫,是最直接的扶贫,最有效的扶贫,最持久的扶贫,也是最有尊严的扶贫。” 胡福先告诉记者,在恩施,旅游成为了扶贫的金翅膀,扶贫则是旅游的主战场。

恩施通过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文旅融合、养生度假、创业就业等多个维度全面推动精准扶贫。

恩施大峡谷景区投资近2000万元在景区出入口和景区的缓冲区投资建设了202个商铺,采取低廉的租金,引导当地近400人创业,年均收入超过4.5万元,最高超过20万元,这是恩施通过景区的发展推动的精准扶贫;枫香坡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后,建起了农家乐集群,打造了侗族建筑群,成为国家3A级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发展乡村旅游前的1200元增长到1.4万元,翻了10倍,这是乡村旅游带动的扶贫效应;利川市提出以“十村百企万户”民宿旅游工程为抓手助推精准扶贫,发展民宿1180户,直接带动就业3000多人,间接带动12000多人;而在全州,打造了湖北省第一家洞穴实景剧利川腾龙洞《腾龙飞天》、大型山水实景剧恩施大峡谷《新龙船调》等文化演出,让2000余名当地村民白天干农活、晚上当演员,每年直接增收3000余万元,文旅融合也成了扶贫的一大利器;又比如土家女儿城是通过免收租金、提供摊位等方式搭建平台,驱动当地300余村民实现自主就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吸纳农民就业,真正成为了“造血式扶贫”。

恩施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图(恩施全域好风景)(3)

土家女儿城带动了300余村民自主就业

当然,恩施州除了自身的积极主动扶贫,还联通外界,充分借助政策资源,与同在北纬30°的浙江省杭州市结对,形成了东西联动的旅游扶贫格局。

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首次将恩施州纳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范畴,由浙江省杭州市结对帮扶。2017年两地编制了《杭州市对口帮扶湖北省恩施州“十三五”规划》,签署了《杭州市人民政府恩施州人民政府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2016年-2020年)》,两地旅游部门在旅行商踩线、旅游产品包装、市场推广、职工疗休养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构建了市州、区县、乡镇(村)和企业四级联动的帮扶协作格局。

目前,杭州的游客可以选乘浙江长龙航空开通的两地直航,仅需2个小时便可抵达恩施州。据悉,2017年恩施旅行社接待杭州游客团队游客量比2016年翻了十倍,今年4月初,恩施将组团来杭推介,并为杭州市民带来“专属旅游福利”,让更多的杭州人感受恩施的魅力,选择恩施成为最终的疗休养目的地选择。

恩施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图(恩施全域好风景)(4)

景阳河画廊 刘定学摄

从处于深闺,到走到台前。恩施州从一个贫困地区,通过旅游这一场“造血式扶贫”,为自身注入了地域发展的源生动力,全域旅游正在改变恩施,乡村旅游正在改变三农,以绿色崛起为第一战略,以精准脱贫为第一路径,集合来自政府、企业、跨地域的扶贫力量,让恩施守住自身优势,找准发展路径,让旅游成为最新的动力,让人民从事一项“最幸福的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