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学习 速算 技巧(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学习)(1)

一年级的时候,陪女儿写数学作业,我是习惯性地指导她一些计算技巧,或者“凑十”、“破十”,或者“好朋友数”等等,孩子对此很反感,她说:“爸爸,这些题就是个计算,我好好算不就行了,这么多技巧我记不住,你不要教我技巧了,我思路还不熟悉呢”。

我突然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是的,确实思路比技巧要重要很多,在思路尚且没有掌握的前提下,去追求技巧,就是投机取巧。

一二年级的孩子需要的不是计算技巧,“技巧”是建立在算理和算法之上的。计算首先要让孩子理解基本的算理,再从他们原生态的算法过渡到最基本的数学算法。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水平级:一级是按算法的基本计算;二级是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运算定律指的是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都是根运算规律总结出来的通识方法;三级水平是根据具体情形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因此,孩子学习速算技巧,最早也要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再开始。

让孩子过早掌握一些技巧,过程性知识、经验、思想都会流失。而初级学习中,经历、经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让孩子“绕过”最重要的算理理解,以及算法意义的掌握,这个过程是原生态生活数学向数学化过度的重要过程,计算不是单纯地算出数就可以了,它是一个建立数感,培养孩子数量认知,建立数量关系的过程。

如果只是为了计算结果,那都可以不学数学计算,现在计算机可比人脑计算得快多了。

我学生时代就喜欢研究各种速算:首同末合十、末同首合十、任意两位数的速算方法等等,这些东西本身没有任何实用性,只有炫耀卖弄而已,反而强化了投机的愿望;

后来高中阶段喜欢研究化学,总觉得可以找到一个窍门,一旦突破可以洞悉所有化学规律的本质,还真发现了一本书《全息化学》,曾经武汉大学校长吴道玉推荐的一本书。但是,实在是我的水平有限,这本书读得一知半解,本来该掌握的知识也学得一塌糊涂。

中学时代还研习过一位记忆大师的记忆法《奇特联想速效记忆法》,一时间奉为武林秘籍,不给第二人看。后来在这些记忆取巧的指导下在历史、地理、生物等多门更多需要记忆的学科上取得多次满分的骄人成绩,更荣光的是在一次学校新春联欢会上,一口气背诵了圆周率500多位。

好吧,够牛的吧。但是,现在呢,这些靠技巧学习的科目已经悉数忘却,圆周率更是只记得3.14。相反,那些经过反复学习掌握的知识反而是长久记忆,比如,那些熟读背诵的唐诗。看来,“熟能生巧”是要远强于“投机取巧”,学习来不得投机。

学习需要在宏观上把握整体,在细节上开展行动的,技巧仅仅是某个细节上的一个捷径,倘若我们一开始就追求技巧,就等于我们在还没有对事物进行宏观理解、整体把握的时候,就陷入了细节的深处,这样的话再想掌握全貌就很难了。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是局部性很强的动物,一旦陷入偏见认知,就很难自我修正,除非这种认知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或者其他更强大的外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而技巧又往往很华丽,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一定时点上确实可以给我们以帮助,但是代价可能是整体性的丧失、思路的混乱。

在学习的初期阶段,技巧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能靠朴素思路和规律的,就不要用技巧,直到已经对要掌握的事物有了清晰的认知。

要熟能生巧,不要投机以取巧。

如果大家觉得有用处,请点个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

点击头像关注我,听我聊聊教育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