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善良格言(孔子箴言故事仁者爱人)(1)

《论语·学而》篇记着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是说天下有一种人,惯于对待别人花言巧语,容颜上还装出一副谦恭的样子,这种以言貌取悦别人的人,是最没有仁德的人。

这种阿谀谄媚的人,历代都有,举两个秦朝的例子。

孔子善良格言(孔子箴言故事仁者爱人)(2)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把自己封为皇帝,自称朕,为天下第一人,自然就喜欢别人献媚讨好。当时国都咸阳市面上有个无赖名叫嫪毐,专会看风使舵,巴结讨好。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宫内,受到秦始皇的宠信。后来又被秦始皇的母亲倚为心腹,日久天长,成为宫内最显赫的人物。这个心术不正的人,对上巴结谄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他经过精心准备,居然发动了一场改变。幸亏秦始皇发现及时,镇压及时。才把嫪毐打败,保证了秦帝国的安宁。

秦始皇把天下当作自家的私产,希望自己的子孙永远承袭帝位,二世、三世……永远无穷。他死后传给儿子胡亥,即秦二世。

秦二世是秦始皇的次子,他为什么能承袭帝位?又是一个惯于“巧言令色”的小人操纵的产物。此人名赵高,是继嫪毐之后,在秦宫中最红的人物。其发迹史自然也是千方百计巴结秦始皇,取得他的信任以后,把持了宫内大权。秦始皇死后,他假造诏书,迫令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把胡亥扶上帝位,当作自己的傀儡。

孔子善良格言(孔子箴言故事仁者爱人)(3)

一天上朝时,赵高令人牵来一只梅花鹿,身上有很多花点,头上长着两只角,谁都知道是只鹿,赵高却说是匹马。满朝大臣见赵高说是马,都不敢说实话,齐声说“是马”、“是马”。又问到秦二世胡亥,胡亥也老老实实地说“是马”。这一“指鹿为马”的故事,体现出赵高专横跋扈到极点。当然,此后不久,赵高被攻进秦宫中的农民起义军杀死。历史上很多“巧言令色”的坏人,都没有好下场。

一个人对上巴结逢迎,献媚讨好,为了获取一己之利,丢失人格,丧失国格,这些做法从来为人们所不齿,孔子早就反对这种人。这句话在《论语》里出现过两次,可见其重视程度。人们常说“做一个大写的人”,就是一个平时能站得住的人,遇困难能挺得住的人。上头小,下头大,扎根于民众之中的人。善于对上巴结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一直向上爬,终生在巴结。这是一种“鲜矣仁”的不仁者。当然也有一种迫不得己、违心地巴结别人者。这种人固然有些难言之隐,但这种做法总是不好。人们还是歌颂直率,赞扬光天化日之下解决问题。

孔子善良格言(孔子箴言故事仁者爱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