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时期易错点:1、重要的历史名词:三省六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曲辕犁、筒车、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重文轻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七下历史知识清单人教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七下历史知识清单人教版(七下历史重难点)

七下历史知识清单人教版

隋唐宋时期易错点:

1、重要的历史名词:三省六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曲辕犁、筒车、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黄巢起义、重文轻武

2、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曲辕犁是耕作工具,筒车提水灌溉工具。

4、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5、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6、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易混点

1、唐太宗时期名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唐玄宗重用:姚崇和宋璟。

2、李白:“诗仙”,飘逸洒脱、浪漫情怀;杜甫“诗圣”“诗史”淳朴厚重悲愤凄婉;白居易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3、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特点是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特点是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4、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特点: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欧阳询(特点:方折峻丽,笔力险劲,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易考点:

1、大运河的开通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

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A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3唐朝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4、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

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

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5、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影响: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明清时期易错点:

1.易错的历史名词:八股取士、达赖、班禅、驻藏大臣、伊犁将军、金瓶掣签

2.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没有到达欧洲。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

4.明朝的“八股取士”不是一种独立的考试制度,而是科举制度走向僵化的表现。

5.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易混点:

1.明朝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蒙古族,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族。

2.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科学巨著。

3.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属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的措施;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属于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4. 注意辨析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是两个有联系的概念,同时也要认识到强化君主专制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5.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才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易考点:

1.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加强中央权力,削弱地方权力。以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发展、加强和结束为纵向,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2.郑和下西洋影响: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易联系丝绸之路,唐朝、宋朝的对外交往,“一带一路”倡议,新航路开辟考查。

3.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1)特点: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时间早(比欧洲新航路开辟早半个多世纪)、航程远。

(2)借鉴意义: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对外友好往来。

4.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为线索,联系当今时事热点,考查国家统一问题。

5.明代科技巨著的典型特点是继承与总结(1)从内容上看,多为总结性的巨著,为集大成之作。

(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但中国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从部分内容看,开始涉及西方自然科学,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新疆、西藏、台湾】

一、台湾:

开始归中国管辖:元朝——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明朝:1662年2月,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意义: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

1. 1684年设置台湾府;(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 1885年设置台湾省。

二、西藏:

开始归中国管辖:元朝——宣政院(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清朝:

1.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册封: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康熙时,册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3.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4.作用:通过以上措施,清朝有效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三、新疆:

开始归中国管辖:西汉——西域都护府

清朝:

1.设置伊犁将军;

2.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顺治)(作用:稳定了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

四、启示: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