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册历史核心知识点背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1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概况:十几批(次数多),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规模大),同行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人员类型多)。

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 、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风俗习惯和一些节日)。

2.鉴真东渡(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过程: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意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12、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新罗的关系:(文化交流,经济往来)

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来华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③新罗仿唐政治制度,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④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⑤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知识点13、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贡献:①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②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③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知识延伸】归纳唐朝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和个人领导才能;3)统治者戒奢从简、任用贤人和虚心纳谏;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制度革新;5)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6)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创造力。

知识点14、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1.背景(原因):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③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局面。④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过程:①从河北南下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②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③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3.平叛(763年平定):①西北精兵内调,②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军队援助,③安史叛军接连内乱。

4.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15、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黄巢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16、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时局: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3.评价: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皆是手握兵权的武将;②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