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一提到古代的”青楼“女子,多数人总是会立刻面露鄙夷不齿之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因为古代的”青楼“女子并不完全都是靠出卖色相和肉体来谋生。因为种种不得已的原因,这些女子被迫沦落风尘,丧失人格,最后成为遭人鄙视和唾弃的娼门女子。可是,在她们之中也有一些女子,多才多艺,品行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最后靠着自己的一腔深情和满身才华赢得了梦想中的爱情,获得了幸福人生。

在北宋年间,就有这样一位聪慧美丽,多情温柔的”青楼“女子不仅靠着一首词打动了一位男子的心,最后还与这位男子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这位女子就是北宋名妓聂胜琼。而那首打动人心为她赢得爱情和婚姻的词作就是《鹧鸪天 别情》。那位被她打动的男子叫李之问,是一位普通的礼部官员,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气。如果不是因为这首词,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他。

冯梦龙《情史》介绍,李之问是在任职期满到京城述职的时候与聂胜琼相遇的。当时,两人一见钟情,情愫暗生。后来,二人在一起吟诗作词,酬唱往来,情意逐渐加深,竟至难舍难分。不久,李之问要离开京城去属地任职。聂胜琼伤感不已,遂作词一首寄给还在半路上的李之问。当李之问读完这首词后,内心也同样无限伤怀。可是想到家中的妻子,他也万般无奈,最后只有把这首词藏了起来。

鹧鸪天·寄李之问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从它出现那日起就感动了世间不知多少痴情儿女。然而,一往情深的不止有高贵的富家公子纳兰性德,也有虽身处”淤泥“却不染的聂胜琼。在这首词的上片,词人用充满伤感的笔调叙述了自己送别恋人的情景。开篇两句”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就把送别时的无限伤感诉说了出来。一个”愁“和一个”惨“形象地刻画出了此时主人公内心的不舍以及即将与恋人分别的痛苦。

她愁容满面,望着眼前即将离去的恋人,眼中充满了不舍。临走之前,她在莲花楼为恋人践行。此时,道路两旁的杨柳早已枝叶繁茂,绿如碧丝。春光正好,可是她却要与爱人分别了,真是令人伤心不已。在践行的酒席上,词人为恋人唱了一首《阳关曲》,闻之令人动容。”阳关曲“在古代多用来表达送别之意。歌唱完了,词人还是舍不得与恋人分别,于是又送了他一程又一程,直到最后再也看不到恋人了。

一句古诗词公布恋情(一首词成就一段好姻缘)(1)

读到这里,我们仿佛也亲眼目睹了词人依依不舍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景在上片中,作者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注入无限深情,为下片写分别后的相思做了很好的铺垫。在下片中,开头两句”寻好梦,梦难成“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因过于思念心上人而夜不能寐,连在梦中与爱人见一面都成了奢望。于是,她紧接着就发出了”况谁知我此时情“的询问。看似在询问,实着是词人在一吐自己内心强烈的孤独和苦闷。然而,夜深人静,无人可以倾诉!

此时,词人内心的相思之情逐渐由内而外地弥漫了整个房间,词人的情绪也即将达到极点。突然,帘子外面的雨声传了进来,词人顿时泪流如注,打湿了枕头。窗外的雨声不断,词人的泪水也不止,直到天明。在最后一句中,”阶前雨“与”枕前泪“互相映衬,以雨声的无情来反衬词人的深情,窗外窗里,雨泪交织,行成情景交融的画面,令人心碎,让人动容。

其中最让人称道的是”隔个窗儿滴到明“一句,词人与窗外的雨声被窗子隔成了两个世界。表面上,词人是在写雨声下了一夜未停,实际是在说自己因为太思念远方的李之问而哭了一夜。雨声不停,泪流不止,真实任谁读到此处,都会为她的一腔深情而感动,何况是曾经相爱的恋人呢?词尾泪如雨,雨如泪,雨泪交织,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谱成了一首哀痛欲绝的乐章,更加深化了整首词相思之情。

一句古诗词公布恋情(一首词成就一段好姻缘)(2)

聂胜琼虽然身份低微,沦落风尘,但在这首词中,她写出了自己对李之问的一腔深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因此,它不仅感动了李之问,也感动了后世很多文人大家。清朝学者,词论家许昂霄在他的《词综偶评》一书中就曾说该词”风致如许,真所谓我见,犹怜者也”。就是说,这首词很有风致,就算是他本人见到了都会禁不住生出怜惜之意。一个外人都能为之动容,何况李之问了?至此,大家应该能明白这首词为何即能感动李之问,也能感动李妻了吧。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