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历史的小伙伴,肯定对曹操这个人物不会感到陌生。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汉室政权衰微,各路诸侯并起。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出生于宦官世家的曹操,凭借着其随机权衡的应变能力,从一个小小的典军校尉,一步一步,开疆拓土,终成为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

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

有人说,他是一个阴险狡诈之辈,为了一己之私,到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便是手刃亲人,也在所不惜。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他一路逃亡,犹如丧家之犬一般,在遇到父辈世交吕伯奢好心收留之际,他误以为吕伯奢报官,想要加害于他,于是先下手为强,将其全家杀之。

事后,虽然知道杀错了,在逃离作案现场的路上,正巧碰到了打酒回来的吕伯奢,面对如此一位慈爱、善良的长辈,曹操选择了错上加错、一了百了,当着陈宫的面将其杀之。陈宫不齿他的行为,于是在痛斥曹操一番后,选择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和曹操分道扬镳,从此形同陌路。

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谁也说不清楚。在正史《三国志》中,吕伯奢这个人物似乎就没有出现过,又何来曹操杀他一家之说呢?但是,在《魏书》和《世语》中,却出现了不一样的表述,比如在《魏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同样的意思,在《世语》中也有所记载:“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

虽然两本史料的记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却是一摸一样,那就是曹操却是杀了父辈世交吕伯奢的家人。再加上他那一句流传千古的语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更是给人留下了一种很深刻的印象:他,就是一个恩将仇报、为一己之私,吃不得半点亏的人。

那么,曹操是否果真如此,笔者也不敢妄下评论,窥一斑而知全豹,作为一代枭雄,曹操来来也是备受争议。有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更何况,距现在,历史的车轮已滚过了一千八百余年,作为后辈,又有何资格去对一个一千多年前的枭雄评头论足呢?

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但是,结合现有的史料来看,作为汉末三国时期,雄踞一方的乱世英雄,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袁绍、袁术、刘表、韩遂、张鲁、张绣等割据势力,使得北方局势趋于稳定,稳定了汉室江山(虽然是名义上的);对外:降匈奴、平乌桓、挫鲜卑,稳固了大汉边疆。

不论是他携天子“尚方宝剑”平叛也好,还是作为汉室丞相,为子孙后代打基础也罢,他都是一个不折不扣,心系天下,深受后世推崇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

那怕是罗贯中在其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如何的“尊刘抑曹”,都无法改变历史上,曹操是一个海纳百川、赏罚分明的性情中人。之所以,说他海纳百川,可以从以下两个故事中解读。

对张绣——不计前嫌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当时割据宛城的军阀张绣自知不敌,于是率众投降。但曹操此人,有一嗜好,就是好人妻,在一次酒宴中看中了张绣的寡婶邹夫人,喜欢的不得了,于是强行纳之。曹操这一行为,却惹怒了张绣,于是怀恨在心,趁着曹操酒醉之际,举兵叛乱。

这场出其不意的兵变,令曹操损失惨重,不仅折损了爱将典韦,就连他最疼爱的长子典韦也因保护他力战而亡。遭受如此沉重的曹操,本应恨张绣才对,但是他却不计前嫌,在官渡之战前夕,接受了张绣的再次请降,不仅没有计较杀子之仇,反而对他施以厚恩,封他做扬武将军,还与他结成儿女亲家。如此之胸怀,试问一句,又有几人能做到?

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

对关羽——恩宠有加

建安五年,曹操亲征刘备,刘备不敌败,北上投奔袁绍,驻守下邳的关羽战败,不得已投降曹操。大家都知道,关羽誓死追随的大哥刘备,乃是汉室宗亲,曹操在他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贼。但为了保全刘备家小,关羽在张辽的劝说下降了曹操(在关羽心中乃是降汉),且与曹操约定,立功后便远去。

官渡之战时,袁绍大将颜良围攻白马,迫于形势所急,曹操调关羽前来,只一通擂鼓声中,关羽便斩杀了河北名将颜良,白马之围遂解。此战,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立功后,关羽便封印,不辞而别。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但爱惜关羽的曹操却厉声制止,在他眼中,关羽乃天下义士,实为各将之表率。

曹操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7)

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汉末三国的一代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其实也并非一个阴险狡诈之人,他也有知人善用的一面,为解天下苍生之苦,甘愿背负覆灭汉家之罪。从一个小小的典军校尉起步,在群雄逐鹿的年代,一步一步,不断发展,最终为结束乱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世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