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可自动转载,如需白名单请联系原作者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

网络票选“2019最想看谁上春晚”,

他高票当选、排名第一,

甚至连回归作品的名字,

网友都替他想好了,叫《猪联璧合》。

但今年春晚却依然没有他,

因为一个他,

央视让十个亿的春晚观众都失望了。

他曾被央视雪藏20年

他曾怒怼央视:

“那里工作的都是爷,惹不起!”

他还痛斥评奖黑幕:

“我是一个干净的人,这些奖让我厌恶!”

他有敢说真话的“倔脾气”,

更有真才实学的“硬功夫”。

他,就是陈佩斯。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

1950年,演员陈强随团去匈牙利首都,

布达佩斯演出,

期间第一个儿子出生了,

便将这个孩子取名为“布达”。

4年后,二儿子在吉林长春出生了,

父亲说:

“你哥哥叫布达,那你就叫佩斯吧。”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3)

小时候的佩斯,

机灵调皮,常在课堂上捣乱。

老师让大家用“五彩缤纷”造句,

他抢答:

“我放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豆花儿屁!”

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喜剧天赋打小儿就显露端倪。

1969年,文革爆发,

他被下放至内蒙古做一名知青。

边疆条件极其艰苦,

15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他却吃不饱,穿不暖。

看着瘦骨嶙峋的儿子,

父母怎不心疼,只得四处求人,

终于在文工团为他找了个活儿。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4)

虽然只是一个跑龙套的,

但他很认真,

平日用心揣摩每一个小角色。

编剧毓钺说:

“当时他就与众不同,

总有把人逗笑的天赋。”

知子莫如父,父亲陈强说:

“中国的老百姓太苦了,你可以演喜剧,

以后多给大家带去一些欢乐。”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5)

文革后期,

电影《瞧这一家子》开机,

这是中国第一部“非严肃”电影,

在人人自危的年代,

谁都不知道这种“不严肃”的电影播出后,

会产生什么效果,

弄不好会葬送一生的前途。

但父亲没怕,他也没怕,

接下男一号这个没人敢挑的大梁。

他们一家人力主做喜剧,

就是想试图用电影告诉中国人:

“新环境下,人人都有笑的自由。”

结果,影片大火,

自此,他正式进军喜剧界。

但让他火遍全中国的,

却并不是这部开山之作,

而是小品《吃面条》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6)

《瞧这一家子》电影剧照

当时,

他只是八一电影厂的一个龙套演员,

每次随团演出时,

就把这个《吃面条》拿出来演一演,

虽然只是个热场段子,

但效果却极好,

所演之处,掌声雷动。

1984年春晚筹备期,

《吃面条》名气越来越大,

导演组半信半疑,

就安排在国家体育总局食堂面试,

庄则栋等体育名将好奇充当观众,

而刚看一半,大家就笑滚地面,

据说食堂大师傅肚子大、衣服紧,

当时愣是笑的衣服扣子都崩掉了。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7)

小品《吃面条》看着看着,也想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打卤面。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8)

盛面条的手抖抖嗦嗦,面条就从筷子头滑到了筷子尾,说什么也捞不上来。

可当时国内文艺环境严肃而正统,

即便笑果如此,

领导一直定不了这节目是否能上。

他和朱时茂在春晚剧组苦等数月,

作为不确定的节目,

他不能参与排练。

三十那天,央视派车来驻地接演员,

车上没他们位置,

两人蹭车前往央视,守在演播厅走廊。

当晚新闻联播都播了,依旧无定数,

最后,导演黄一鹤拍板决定硬上,

他说:“表演错误,你们担;

政治错误,我担”。

于是,节目上了,

自始至终,笑声不绝,

演出大获成功,

从此,《吃面条》成了,

央视春晚史上永恒的经典。

而这个作品也让一个紧张社会,

终于学会发笑,

两人组合如隐喻,

浓眉大眼的朱时茂像严肃的时代,

而陈佩斯则是严肃之下的通融。

一夜之间,

他们的名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当年的老台长洪民生退休后说:

最喜欢1984年春晚,

因为最真诚,只是纯粹让老百姓高兴。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9)

之后,他连上了整整11次春晚,

1986年春晚,

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羊肉串》,

他说:“当时缺笑料,,

马季、姜昆等人一起帮忙想办法,

后台就像一家人”,

那是他喜欢的“联欢”,

远离严肃,无关名利,

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单纯的欢乐。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0)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1)

看到这幅图,耳边有没有想起魔性的卖羊肉串声音?

这种平等,在1988年《胡椒面》中,

也达到了极致,

知识分子和农民工一样都是俗人。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2)

《胡椒面》里吃馄饨,一看就是真被烫过

1990年的春晚也许就是童话的尾声,

那年两人演了巅峰之作《主角和配角》。

很多年后,春晚导演袁德旺说:

1990年春晚是个拐点,

之后只有盛宴,再无联欢。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3)

1990年春晚《主角与配角》,里面那个吊儿郎当的假八路。“皇军托我给您带个话”曾经是多少人的接头暗号。

1991年春晚,

陈佩斯表演《警察和小偷》,

那是春晚最后一次有人头戴丝袜,

也是最后一次有人能台上抽烟,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4)

他的表演技巧已炉火纯青,

一口气用了伦理、颠覆、错位等多重套路,

观众很满意,可他不满意,

因为他最满意的部分被砍了,

最终版本只剩50%剧情,

他反复申请但反复被拒,

劝他听话,老实演出。

他所习惯的平等早已一去不返。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5)

1998年,

他上演最后的作品《王爷与邮差》,

这个本子准备了7年,

是他用惯多年的颠覆权威套路。

只是那时的春晚舞台,

再也和从前不一样了。

喧闹吵闹的现场像名利旋涡,

悲喜交集的明星如进京赶考,

满场都是广告赞助商品。

那时开始新年钟声响前,

要先听““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

当晚11点30分,临近新年钟声敲响之时,

他和朱时茂登场,

麦克风被工作人员随意挂在戏服上,

朱时茂一登场麦就掉了,

只能蹭他的麦说话。

节目最后,他跑起来时,

朱时茂只能扯着嗓子喊台词。

他涂着红脸蛋,戴着假辫子,

最后笑着看了一眼这个舞台,

拉着朱时茂下台。

他在台下崩溃大哭,继而离去,

春晚舞台从此他再未归来。

可他所有的小品成都为了,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他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小品王”。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6)

这可能是春晚历史上第一个敢光着上身的形象

曾有人这样评价他:

“他能够不使用任何俚语进行表演,

而当代喜剧离开方言和网络潮词,

离开了所谓的段子,几乎无法续命。”

他的小品不用方言,

不拿残疾人开玩笑,

笑料多靠人物矛盾,

幽默高级且干净,

以至数十年后,人们仍念念不忘。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7)

1992年,

春晚舞台上出演小品《姐夫和小舅子》,

这是他最不满意的作品,

他坦诚的说:节目是临时凑的,

和时事贴得太紧,反而不自在。

小品中,陈小二一边应付着姐夫,

一边心猿意马,原来,

他的注意力也已投向春晚外的世界。

计划经济时代,

到处都是刻板的、正经的文艺,

老百姓太缺乏放松娱乐了,

他认为,

应该将喜剧搬上大银幕,

走入百姓生活。

但那时,没人敢拍喜剧。

于是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离开八一厂,自己拍电影!

厂里领导说:

“走可以,分的房子就没了!”

他听后洒脱一笑,

“那简单,我不要就是了。”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8)

钻石光芒初现,

电影《父与子》一经上映,全国轰动。

他趁热打铁,拍了一系列喜剧:

《父子老爷车》《傻冒经理》

《二子开店》《孝子贤孙伺候着》…

才华横溢的他,

可谓红透了半边天。

而之后的一件事,

却让他的人生彻底改变……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19)

1999年,央视下属的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未经他许可,

就擅自发行了他的小品光碟,

这是赤裸裸的侵权啊!

当时很多艺人都有此种遭遇,

但鉴于央视的特殊地位,

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了沉默。

但他却偏不!

他愤怒、他执拗,

他说“人有骨头,怎能如此软弱?!”

决绝的他竟将央视告上了法庭!

最终,他胜诉了。

但同时,这胜利也是悲壮的——

央视封杀了他。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0)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

这无异于宣告了演艺事业的终结。

多年后,

有人问他,后不后悔,

他斩钉截铁的说:

“不后悔!若不这么做,

我的后代一定会为我感到丢脸,

会愤怒我屈从强权,

我不要让后人嘲笑我。”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1)

他曾创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小品盛世,

又亲手拉下了这个鼎盛时代的帷幕.

但正直总要付出代价,

而这代价让他痛不欲生......

被封杀、被误解,恶意如潮;

谩骂声、恐吓声,铺天盖地。

昔日辉煌不再、掌声不再,

一手创办的大道影业公司也面临倒闭。

他的办公室里一直挂着,

他手书的郑板桥《沁园春·恨》

词中下阙写道: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2)

名毁利焚、钱粮耗尽,

如大梦一场般,他一无所有了。

据说他为了维持日常生计,

只得变卖家产、四处借钱,

最窘迫时,竟连女儿一个学期,

280块钱的学费都交不上......

一夜之间,他竟苍老了好多!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3)

他曾黯然回忆道:

“我不是个好父亲、好丈夫,

她们跟着我,吃了太多苦......”

但生活的窘迫,

更加激发了他骨子里的倔强,

他说,“我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环境,

但起码我不会借此牟利。”

公司倒闭了,没有本钱了。

债台高筑、四面楚歌......

但人还在,日子还要过,

他住进荒山、种菜养鸡,

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两间木头房子就是卧室,

地上挖个大坑就是厕所。

枯枝败叶是唯一的燃料,

吃的是没油少盐的素菜干饭,

他用苦行僧般的生活逼迫自己坚强。

于是上天不忍英才陨落,

关上一扇门的同时,

又悄悄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在中国,话剧永远是赔钱货,

一直衰落,少有人碰,

但他坚信:

话剧舞台才能释放一个演员真正的实力,

2001年,

他再次破釜沉舟、倾尽所有,

导演了话剧《托儿》,

酷暑寒天、起步艰辛,

但他从不喊苦、从未言累,

每天跟演员一起吃盒饭、睡地铺,

一天下来,

他在现场工作的时间,

比任何人都长.......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4)

苦心终得回报,

《托儿》一经问世,

便创造了中国话剧千万票房的神话!

4000万的票房,接连演了200多场,

走过40多个城市,观众多达17万,

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随后,他又制作了《阳台》,

《雷人晚餐》《戏台》等多部话剧,

每一部又成了话剧史上的奇迹!

而这所有风光背后,

是一个老艺人不愿透露的心酸......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5)

《戏台》海报

当时话剧《托儿》上演之前,

全中国的话剧舞台都已沉寂多年了,

几乎所有的剧场都是闲荒的,

扑鼻而来的舞台霉味,

紧挨着舞台多年失修的厕所,

后台一股尿骚味,

就连冲水马桶的水阀,

都早已生锈卡住了……

而年纪渐长的他常常体力不支,

一场戏下来,

要喝好几次盐水才能坚持,

可就是这样,被他硬是坚持下来了。

话剧一演就是10多年,

中国的话剧在他手里开始走向了兴盛,

回头来看,

他又当了一回“拓荒者”。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6)

好友朱时茂曾说他:

“太倔了,认死理儿。”

工作人员说他:

“干起活来不要命”。

崔永元更是用三个字评价了他:

干净人。

小崔说:“我交了一辈子朋友,

喜欢的人约略是这样的:

质朴、平易;硬骨头,心肠软;

怀真情、讲真话;

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7)

现在几乎每年春晚,

他的名字都会被提到、被记起,

大家对他念念不忘,

不只因为他有才华、有演技,

更因为他身上那股不从众,

特立独行,倔强的骨气。

而他自己却说:

“千万别抬高我,我不是什么斗士,

只是对错误的事说了个‘不’字。”

他更愿意别人把自己叫“手艺人”,

在他看来艺术就是一门手艺,

赢得观众的笑声才是至高无上。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8)

而不同于对艺术的严苛,

对生活他是“随便主义”。

他住的地方是远离北京的乡下,

开着最便宜的车。

无论衣食住行,他从不求奢华。

他说:

“每天就是吃简单的饭,做简单的事。”

从不爱吃山珍海味,

唯独喜欢面条儿,

一天三顿都不觉得腻。

着装标配就是布包、粗布裤子,

和一双仿佛从来没有换过的布鞋。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29)

他说:“生活刚富裕才20年,

有些人享受的太过分了。”

如今,已经东山再起的他,

却仍怀念那段最艰苦的岁月、

放不下浸润了他汗水的土地。

一有空闲,

便扛起锄头、带上草帽,

回到那个小山头,

去松松土、施施肥、种种树。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30)

坚持如他,

几十年如一日守护了“喜剧人”的原则;

倔强如他,

不畏强权,传承了“演艺人”的品格;

细腻如他,

近乎苛求的延续了话剧“匠人”的精神。

如果中国演艺圈中,

多一些像他这样的“认死理儿”,

多一些像他这样的“农民气儿”,

可能观众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文艺。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31)

儿时聪颖世无双,天资初显戏正忙;

天降奇才劳筋骨,寒饥冻馁仍痴忙。

一朝登台见真情,恍悟悲喜均为殇;

世浮功名身后弃,只为初心梦难忘。

成乎败乎数十载,但教天下任贬扬;

冰雪欺我又何惧,归来仍是一代王!

他是演员陈佩斯,

更是匠人陈佩斯,

无论上不上春晚,

他都是扳不倒的人气王!

2019年2月,

已正式步入65岁的陈佩斯,

我们都会祝福你,

也期待你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欢笑!

陈佩斯少见的一段采访视频,看后感触良多!

十几年前就上春晚的他现在做什么(春晚少了一个他)(32)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