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剧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所以引发了网友们的好奇心,到底纪王爷口中说的“那个孩子”是谁呢?

我们根据剧中给的信息逐一推断。

琅琊榜言豫津的后人是谁(琅琊榜未解之谜)(1)

“那个孩子如果还在的话,也应该是你这个年纪了。”得出两个结论:第一,这个男孩年龄与豫津相近;第二,他已经“不在”了。

这个“不在”,可以理解为死掉了,也可能是因某种原因离开了,永远不回来了,所以王爷才会那样的感慨“时过境迁”。纪王爷是个有情有义又心思缜密的人,为了避嫌韬光养晦寄情诗酒,一副富贵闲人的形象,少见的几次动情,才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例如林殊谢他救庭生时,他那句“谁和谁又不是骨肉呢”真的让人莫名的感动,如果人人皆存此心,那么历史上那些为争权夺势骨肉相残的事就都不会发生了。提到“那个孩子”,纪王的声调低沉了一下,应该也是在为那个孩子的命运在惋惜吧。

所以有猜测这个孩子可能是祁王,或者林殊。可是,这两个人的年龄,都比豫津大很多。赤焰案时,祁王已娶王妃并且怀有身孕,而且祁王是皇长子,景琰是皇七子,兄弟之间年龄相差很大,景琰和林殊都曾“受教于祁王”,所以祁王相对于景睿豫津他们应当是师长的角色;林殊赤焰案时十七岁,是书中明写的,重返金陵二十九岁,霓凰二十七岁,景睿二十四岁,而豫津,当比景睿小一些——送别时景睿曾说“我会走路时,你才刚刚会翻身”。所以,从年岁上看,纪王口中这个当年差点与言豫津指腹为婚的,绝不会是祁王或者林殊。

琅琊榜言豫津的后人是谁(琅琊榜未解之谜)(2)

其次,能够有实力和纪王妃抢“儿媳”的,定是与纪王、言侯门第相当的人家,而且他们之间关系亲密,女眷之间也互有交往。最起码在相助梁王夺嫡上位之时,他们属于同一阵营。这样一加限定,符合条件的人选似乎就只有一个了:夏江的儿子寒濯。

从言阙寄书诱夏江可以看出,他们和林燮应该是辅佐梁帝登上皇位的同盟军,所以夏江才会相信被他气走的原配夫人一旦与金陵故人联络此人一定是言阙。事实上后来韩夫人携儿子寒濯来到金陵,也确实是直接登门言府,足以说明他们当年的关系;言阙在道观直斥夏江“你可以不相信情义,但最好不要蔑视情义,否则你终将被它所败!”夏江也威胁言阙:“你当年已经选错过一次立场,难道还想再错一次?”

琅琊榜言豫津的后人是谁(琅琊榜未解之谜)(3)

这就是真实的过往:当年他们都是梁帝萧选阵营的得力干将,是患难与共的生死同盟。为辅佐梁帝也曾齐心协力,立下不朽的功勋。梁帝登基以后,派林燮剿灭了滑族,玲珑公主战死,璇玑公主魅惑夏江,使得夏江夫妻反目,寒夫人一怒之下携子远走他乡多年不通音讯;之后在璇玑公主与夏江、谢玉的精心设计下,利用梁帝对祁王和林燮的猜忌,制造了赤焰冤案。万念俱灰的言侯爷,强抑满腔悲愤,佯装看破红尘求仙访道逃过一劫,十几年来,他冷眼旁观暗中筹划,一心想的就是给宸妃和林家报仇。

琅琊榜言豫津的后人是谁(琅琊榜未解之谜)(4)

纪王毕竟是皇亲,寒夫人离家不会和他有任何联络,所以他并不知道寒濯母子的下落,时隔多年偶然想起,也只能是一声慨叹,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一切都已随风飘远。

悬镜司首尊夏江,一代英雄豪杰,却为女色所惑,背弃夫妻、父子、兄弟情义,终致身败名裂,万劫不复。幸而有子寒濯,在母亲的教导下,明事理,晓大义,濯净蒙尘的心,替父亲洗清罪恶与冤孽。

感谢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