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20日,北京机场异常热闹,原因很简单:李宗仁回国了。

为了欢迎他,周总理精心安排了一场欢迎仪式。李宗仁一出机场,就见到了100多人的欢迎队伍,其中包括我军的数位将军,也包括多名民主人士及国军起义将领。

这样的热情,显然让李宗仁颇为激动。而就在两天前,他还觉得自己能回来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他曾对秘书说:“16年前,我飞离广州的时候,万想不到还会回来!”

是的!不止是16年前的李宗仁想不到,就连现场诸多起义将领也想不到。毕竟,1949年在企图划江而治失败,匆匆飞离祖国时,他走得是那么决绝。

李宗仁回大陆后职务(李宗仁回国后找大将张云逸道歉)(1)

而此次,为了让他回归,毛主席和周总理做了许多工作。甚至,周总理曾许诺他“四可”:

第一,可以回来在祖国定居;

第二,可以回来,也可以再去美国;

第三,可以在欧洲暂住一个时期,再定行止;

第四,回来以后可以再出去,如果愿意回来,可以再回来。

应该说,这“四可”给了李宗仁极大的自由,也让他吃下了“定心丸”,这才有了这天北京机场的热闹。

在人们的注目下,身着西装的李宗仁挽着妻子郭德洁的手,显得十分精神。突然,他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身影,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那人便迎了上来,问道:“不认识了?”

原来是他:张云逸。

张云逸比李宗仁只小1岁,此时也已经是73岁的年纪了。10年前,他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

很显然,张云逸出现在机场,是周总理的刻意安排。这一点,李宗仁很清楚。毕竟,两人之间有着太多的恩恩怨怨。而对张云逸来说,此次前来接机,他一开始并不情愿。

一:周总理的突然召见

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大将中,张云逸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军界都知道,他有“三高”:

  1. 资历高,他早年参加同盟会,34岁加入我党前已经是国军少将;
  2. 高龄,当年被授予开国大将时,张云逸已经是63岁了。
  3. 工资高,他是唯一一个拿着元帅级别工资的开国大将。

新中国成立后,德高望重的张云逸,一直颇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

1965年7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家中休养的张云逸突然接到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电话那头说:周总理有事约见。

李宗仁回大陆后职务(李宗仁回国后找大将张云逸道歉)(2)

一听说是周总理找,张云逸马上开始准备。虽然工作人员在电话里没说是什么事,但从对方说话的语气听得出来,这事耽误不得。

很快,张云逸就如约出现在了中南海西花厅。

许久不见张云逸,周总理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周总理要年轻6岁,因此他一开口便问:“胜之兄,我们好久没见面了,近来身体可好?”张云逸听此话,赶紧回答:“我很好,只是您看起来比以前瘦了!”

周总理笑了笑,连日的工作确实让他很难得到良好的休息。两人边谈边走进了总理的办公室,等到张云逸坐好后,周总理才告之此次请他前来的目的:

李宗仁要回国了,中央希望张云逸能作为主要代表之一,去机场迎接。

一开始听到这样的任务,张云逸心里是颇为惊讶的:一方面,他不清楚为何“消失”十几年的李宗仁,会突然想到回来;另一方面,他和李宗仁打过那么多年的仗,从感情上,他当时并不愿意见到对方。

不情愿归不情愿,但最后张云逸还是答应了。至于原因,除了作为一个老革命的大局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此次给他下达任务的不是别人,而是周恩来。

如果大家翻看张云逸的戎马生涯,会发现:他的一生,有太多的重要关节,都是和周总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笔者只说两件事:一件是周总理救他,一件是他保护周总理。

先说周总理安排陈赓救他。

此事发生在1928年夏天,当时年轻的张云逸正在上海“活动”。经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下。

当时上级告诉张云逸,让他马上到广西去做兵运工作。张云逸二话不说,马上订好船票,回到寓所收拾行李。但他还是晚了一步,就在要出发前,4名警察突然闯了进来,把他按住。

张云逸当时的伪装身份是个商人,他自信自己没有暴露,便问:“你们这是干什么?”结果,那4个警察一口咬定他贩毒,而且顺势把一些“货”放进了他的皮箱里栽赃。

敌人摆明了有备而来,张云逸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了,只能跟着他们出去。结果,刚一出寓所,就见到另一伙警察,这伙人中的警察头目问:“干什么的?”

押着张云逸的4名警察一看是长官,马上点头哈腰地说:“抓住一个贩毒的!”张云逸见状,自然想抓住喊冤的机会,便喊闹了起来,称自己是被冤枉的。

李宗仁回大陆后职务(李宗仁回国后找大将张云逸道歉)(3)

结果,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人塞了一块手帕到嘴里。接着,那名警察头目又直接给了张云逸一巴掌,算是让他闭嘴。这一耳光,让现场的警察们都没敢再说话,那名头目便又吼道:“执行你们的任务去,看什么热闹!”

就这样,张云逸被警察头目套上了头套,押上车。警车一直开,把张云逸带到了一处偏僻的宅子里,才给他拿掉了头套。

突然,张云逸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怎么搞的,还绑着?” 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周恩来。他再仔细打量了一下那个警察头目,原来是陈赓扮的。

想起刚才的一耳光,张云逸跟陈赓开玩笑:“你小子真会装神弄鬼,也不怕我跟你拼命!” 陈赓没办法,只能说这是苦肉计,不然旁人也不会信他们。

此次,是张云逸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次之一。若非周恩来巧妙安排、陈赓的急中生智,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自此次事件后,张云逸一直对这两位战友感激不已。

再说张云逸保护周恩来。

这件事发生在1937年,当时周恩来受派从延安出发前往西安,谈国共合作的事宜。而张云逸也要经西安去香港,谈统一战线的事。于是,两人便顺道坐同一辆卡车出发。

谁知,车子刚进入延安与甘泉交界处的劳山山坳时,突然遭遇到袭击。身经百战的张云逸一听,知道这是中了埋伏,便立刻和卡车后坐着的战友们一起,协助周恩来指挥作战。

期间,张云逸一边开枪,一边命令警卫陈友才掩护周恩来转移。当时,敌方共有200多人,而我方仅有20余人,关键时刻张云逸冲着周恩来喊:“周副主席,你们先撤,我来掩护……”

但周恩来不同意,要求大家分头撤,钻进丛林里。就这样,经过一番苦战,最后这20余人仅剩下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3人。警卫员陈友才等人,因保护首长英勇牺牲。

此次事件后,周恩来特意跟张云逸、孔石泉拍了张照片,并在照片后写上了一行小字:劳山遇险,仅剩三人。后来,张云逸曾跟周恩来说:“您要是有个闪失,我这个老警卫员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应该说,经过以上两件事,让张云逸和周恩来的关系不仅是单纯的战友。以周总理的话来说,他们还是“难友”。在那些烽火岁月里,张云逸长期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

李宗仁回大陆后职务(李宗仁回国后找大将张云逸道歉)(4)

建国后,张云逸曾多次跟孩子们说起:“当年在武汉,我经常跟周恩来在路边的小摊子上吃锅贴”。每每回忆起这些,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也正因如此,此次周总理安排张云逸去接李宗仁,不管是出于大局观,还是出于个人与周总理的感情,他都必然会接受。

二:为何偏偏要派他?

周总理安排事情,都自有他的道理。而他此次非得请在北京休养的张云逸出山,原因无非是:张云逸和李宗仁是老相识了。

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就是:曾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又曾在战场上拔刀相向。

先说,他们当年在同一个战壕时的守望相助。

张云逸是广东文昌人,16岁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不久,他就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填写志愿书那天,他在手指肚上划了一下刀,算是滴血作誓。

而李宗仁则是广西桂林市人,考入的恰好是广西的陆军小学堂。而且,就在张云逸加入同盟会的第二年,李宗仁也于1910年10月,成功加入。

都是同盟会成员,又都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后来又一起参加了北伐,那自然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同时,因为两人都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在战场上表现都很英勇,便都属于那个年代“最有前途”的国军军官。

后来,虽然两人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在西安事变后的国共合作时期,两人在抗日战场上仍有过不错的配合。

比如在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得知李宗仁在前方打得很艰难,张云逸二话不说,率部不断在津浦铁路南段附近袭击日军。此举,张云逸冒了很大风险,从战略和战役上配合了李宗仁。这一点,是李宗仁无论如何也否认不了的。

但同时,张云逸和李宗仁也是多年的仇敌。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桂系听从蒋介石的命令,积极反共。这段时间,李宗仁可谓是“翻脸不认人”,不但屡屡与张云逸部为敌,桂系就连他的妻儿都不放过。

李宗仁回大陆后职务(李宗仁回国后找大将张云逸道歉)(5)

1940年,张云逸的妻子带着孩子,赶来找丈夫。谁知,走到半路却被桂系扣下了。令人不耻的是,反动派还用妻儿的性命来要挟,希望在前线与反共顽固派作战的张云逸就范。

谁知,张云逸根本不受胁迫。他一面将此事公开,声讨蒋介石和李宗仁的无耻行径;一面继续在前线指挥作战,绝不手软。最后,还是周恩来亲自去周旋,张云逸的妻儿才获救。而此时,母子俩已经被扣押了半年多。令张云逸痛心的是,当初他派去护送妻儿的部下们,已被反动派杀害。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解放战争期间,张云逸打得很猛。到1949年12月份,广西全境解放,桂系最后的十几万残匪也被端掉了。

三:李宗仁登门道歉,张云逸让家人回避

其实按理来说,如果1965年李宗仁不回国,那自新中国成立后,李宗仁和张云逸几十年的恩恩怨怨,算是基本结束了。但此次既然李宗仁回来了,而他的回国显然对于祖国统一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因此张云逸自然也不会为难他。

但这并不代表着,李宗仁自己心里能过得去。自回国后,李宗仁一直忙着跟昔日国民党旧部、诸多起义将领见面,每每聊起新中国的变化,他就愈发觉得自己回来是明智的选择,同时也为过去的种种行为觉得内疚。

一天,他突然主动提出:无论如何,一定要拜访一下张云逸大将。他对统战部的同志们说:“我俩相识近60年,我很想看望他!”

统战部的同志们认为,如果能借此机会,让两人正面解决一下多年的恩怨,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于是,在他们的安排下,李宗仁终于来到了张云逸的寓所:北京南池子大街18号。

当然,这件事工作人员也是提前通知了张云逸大将的。得知这一情况,张将军做了一项非常周道的安排:把家里人都提前安排出去了,只留下了秘书、参谋以及必要的服务员。

而这些家里人,不但包括儿子,也包括当年被桂系扣押的妻子韩碧。当年韩碧被扣押期间,一直坚贞不屈, 被释放后见到丈夫,才忍不住掉眼泪。建国后,韩碧被分配到广西保育院、总参管理局等单位工作。

很显然,张云逸让家人们离开,既是出于对谈话的保密原则,也客观上让李宗仁能少一些压力。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宗仁的汽车开进了张家院子,张云逸则早早地在房前相迎。

李宗仁回大陆后职务(李宗仁回国后找大将张云逸道歉)(6)

此行,李宗仁还带来了秘书程思远等人。大家都落座后,张云逸让服务员把茶点等端了上来,招呼李宗仁不用客气。大家谈着谈着,李宗仁突然站了起来,朝着张云逸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

“胜之兄,抱歉,过去的事对不住你啦!”

李宗仁的这一举动,多少让在场众人都有点儿不知所措。听到他这个道歉,张云逸的回答颇为高明,他提到了3点:

第一点,新的一页已经掀开,我们以后都共同为国家尽一己之力;

第二点,新中国成立后,我曾在广西任职,现在广西变化很大,希望你回老家多看看;

第三点,今后广西还需要做些什么事,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就是新中国开国大将的格局。3个要点,都是肺腑之言,却句句都蕴含深意。

第一点,算是宽慰李宗仁,也算是对其当面道歉的一个回应:让过去的过去。

第二点,则是因为李宗仁本就是广西桂林人,他对故乡是极有感情的。

在美国的十几年里,家里人都学吃西餐、学英语,李宗仁却一直是一口浓重的广西话,还总是念着要吃桂林饭菜。他常对家人们说:外国人那些“蚜虫文”,怎么跟汉语比。

而张云逸,则同样跟广西有着解不开的缘分。1949年9月份,张云逸被任命为广西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同时还担任广西军区司令员。

彼时的广西,可谓是一穷二白。张云逸见状,特意写信给老战友陈毅,从上海把一大批工业企业整体搬到广西;同时,他还特意向中央申请,为广西这个传统内陆省“要”了一块海,即后来的北部湾。应该说,这些事为广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现在提到张云逸,了解这些情况的广西百姓仍感激不已。

张云逸对李宗仁说的第三点,说让李宗仁对广西的工作提提意见,既是自谦,也是给李宗仁面子。听到这些,李宗仁还能说些什么呢?此后,两人愉快地交谈了许久,才结束这次会见。临行时,李宗仁连连道谢。

尾声:

1969年年初,李宗仁病危,临终前他在病床上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了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很显然,这是李宗仁的肺腑之言。

李宗仁回大陆后职务(李宗仁回国后找大将张云逸道歉)(7)

1974年11月,张云逸病重,邓小平亲自赶到医院看他,紧握着他的手。11月19日,张将军病逝,享年82岁。

张云逸将军半生戎马,既有悍将的勇猛,又有儒将的大智慧。毛主席曾评价他:老成持重,威望颇高;陈毅元帅提到他亦是满满的赞叹。得此良将,是国家之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