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中华民族欢天喜地迎新年,而首当其冲的事情就是贴春联。俗说“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贴倒酉”。到了临近春节的这两天,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在大门两侧贴上红底黑字的新春联。在新岁伊始,将满满的希望与期盼寄托其中,不仅图个吉利,读之也有惬意与幸福。

贴春联上联是在右边还是在左边(上下联按上仄下平)(1)

春联,素以民间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民族风俗,来传达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人们的美好祝愿,传承中华民族春节的文化之魂,被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誉为“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春节最早源于桃符,根据在桃木板上刻门神的传统,自五代时便有人开始在桃符上题联语。而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春节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代,那时的春联依旧被称为桃符。王安石的《元日》中就有此记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客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宋代户户贴春联的新春盛况。到了明代,太祖朱元璋加大推广春联,挨家挨户察看、题赠,使春联在华夏大地上刮起了流行风,并流传千年,历久弥新。

贴春联上联是在右边还是在左边(上下联按上仄下平)(2)

春联是依托汉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融汇古代骈体文和传统诗歌而形成的一种对仗式文体。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调,结构一致,简洁精炼,是其显著特征。

我们拿到手的春联具备了以上特征,但贴春联应该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规矩,才能使其更完美地表情达意?无非有两点:一是上下联的判定,二是上下联的位置。

一、上下联的判定:

春联句式相同,对仗工整,没有明显的上下承接字眼,因此辨别上下联还是有所讲究。但普遍来说,从春联的上句和下句的音韵平仄中,可以断定。即根据春联平仄相调的特征,看每一句尾字的音韵:三声四声为仄,是上联;一声二声为平,是下联。如春联:“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此春联的上联尾字“绿”,四声调为仄声;下联尾字“新”,一声调为平声。其实大多数春联尾字都有平仄之分。所以按照上仄下平的方法,可以对大多数春联的上下联进行判定。如:

万家笑语(仄),四海庆新春(平)

瑞雪辞旧岁(仄),腊梅迎新春(平)

国强家富人寿(仄),花好月圆年丰(平)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仄),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平)

贴春联上联是在右边还是在左边(上下联按上仄下平)(3)

并非尾字是仄声的皆被认定为上联,也有一些特殊的春联,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或者上下联尾字同为平声或仄声的情况。那么这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进行上下联的分析判断。如:

1. 辞旧岁岁岁如意,迎新春春春快乐

2.喜鹊登枝喜盈门,春花烂漫大地春

春联1,上联和下联的尾字皆为仄声;春联2,上联和下联的尾字皆为平声。此时我们无法按照上仄下平的规则来区分上下联,只能认真读联,根据联句的内容来判定。

春联1中“辞旧岁”与“迎新春”相对仗,显然他们具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春联2,春节时喜鹊登枝喜盈门,与此后迎来的春花烂漫大地回春,也有时间上的先后之差。如此,上下联便很容易分辨了。

贴春联上联是在右边还是在左边(上下联按上仄下平)(4)

再如:春回大地百花吐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从内容上看,因为有了“春回大地百花吐芳”,才能“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因此上下联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如果贴反了,颠倒了事物间的内在关系,读起来令人费解,所传达的文化寓意也将大打折扣。

因此,上仄下平的上下联判别规矩,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是要根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在张贴的时候要通联阅读,明白联句的内容,在上仄下平的前提下,再审视一下是否出现了事物关系顺序的错置。

二、上下联的位置

这是人们每年贴春联时的纠结之处,有人说按照传统应该是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也有人说按现在阅读习惯应该上联居左,下联居右。其实贴春联时,面对大门,遵循传统习俗,上联为先应居右,下联为后应居左。但其有一个前提,就是横批文字的顺序,也必须是从右至左。

贴春联上联是在右边还是在左边(上下联按上仄下平)(5)

横批是春联的组成部分,且在内容上密不可分。它是春联的主题,升华,更是点睛之笔。因此,上下竖联的左右之分,要以横批文字的先后方向为统筹和基准。

因此,对于解放后汉字书写格式由左向右的转变,当下大多数横批的书写顺序是从左至右,那么竖联自然可以对应横批,使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此整体格式一致,联批呼应,相辅相成。但若将二种贴法混淆使用,造成春联与横批的格式错乱,只怕就被人当了笑柄。

贴春联上联是在右边还是在左边(上下联按上仄下平)(6)

和融华夏,美在新春。这份和谐之美更应渗透于春联内外,最美的祝愿就该寄于最美的艺术形式之中。

关注“拾月文化”:与您一同解锁那些熠熠生辉的文明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