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方式采用了19世纪上半期发现的物理现象。大家都知道,电流流过线圈时,周围会产生磁场。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发现了这种电磁效应。

电磁感应,则是在 1831 年由法拉第发现的。让一块磁铁或其他的磁场来源靠近一段没有电流的线圈,线圈上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称为电磁感应。值得注意的是,电磁感应的成立要点是磁场要有变化,例如磁铁越来越靠近,越来越远。外加磁场若是一直保持不变,是不会有感应电流的。

无线充电是什么原理(无线充电的原理)(1)

感应线圈

利用电磁感应来充电,现在的无线充电设备,都包含一个充电座,电座正是线圈。将充电座接入电源,线圈周围会因为电流磁效应而产生磁场。要充电的电子产品,里面也都有一个线圈,当它靠近充电座时,充电座的磁场将透过电磁感应,在电子产品的线圈上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导引到电池,就完成了充电座和电子产品间的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是什么原理(无线充电的原理)(2)

充电原理

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接收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使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接受设备供电。为提高供电效率,需要使线圈之间的位置对齐,不产生偏移。因此,厂商在拉长充电距离开始研究。

无线充电是什么原理(无线充电的原理)(3)

充电设备

利用共振拉长充电距离,为了增加无线充电的长距离与充电效率,设法利用磁共振的原理进行无线充电。在电路中加入一些电容、电感等特殊的元件,适当连接后,会形成谐振电路。这就好像乐器行一定会有的调音工具---打音叉一样。轻敲打音叉一次,可以持续保持振动一段时间,同样的,对谐振电路短暂通电,电路中也会产生维持 一段时间的电能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