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的怨歌行赏析(玉颜不及寒鸦色)(1)

班婕妤三首

王维

其一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

秋夜守罗帏,孤灯耿不灭。

其二

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

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

其三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笑语声。

历史的车轮还在汉朝的宫殿里徘徊,红花便落了一地。南飞的大雁,把哀怨的歌声还给大地,梦坐在落叶上和雨水一起飘零。秋风与一只寒鸦对话,那个手握团扇、眼含悲伤的美丽女子夜夜与幸福对话。而那个绝色美貌的女子内心也明白,人生最大的苍白与无奈,就是眼看着幸福在指间流失,你却无力挽留。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这组《班婕妤三首》中所说的班婕妤,就是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汉成帝刘骜的妃子班婕妤,班婕妤的真实名字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她姓班,被汉成帝封为婕妤,所以大家只记住了她的封号班婕妤。王维这组诗歌所描绘的主题与意境,正是班婕妤在后宫生活的真实写照。

班婕妤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驱逐匈奴的将军班况,班婕妤是班况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的一个女儿,他在连得三个儿子,急切盼望一个女儿的时候,班婕妤就这样及时地出生了。班况夫妻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尽最大能力培养着这个集美貌、聪慧于一身的女儿。班婕妤更是不负众望,小小年纪便能吟诗作赋,出口成章,同时,她又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真的是一个集万千美好于一身的女子,她有良好的修养,有超人的才艺,再加上纺织女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样的极品女子,一出生便注定是为皇家而生。

作为朝中大臣,带家眷进宫赴官宴或参加宫廷里的重大活动是常有的事情。这日在宫廷的酒宴上,各家小姐都走向舞台献艺,班婕妤在众多浓妆艳抹的姐妹之中,如一朵出水的芙蓉卓然独立在胭脂俗粉之中,当她纤指轻弹琴弦并用温婉的歌喉唱出自己独创的歌曲后,汉成帝望着眼前女子婀娜的腰肢,细腻如凝膏的肌肤,他的眼睛直了,心也跟着荡漾开来。

当班婕妤以秀女的身份进入永巷,进入西汉的未央宫,别的秀女费尽心思想要见龙颜的时候,她的脸色始终是那么的平淡,看不出有任何的紧张和不安。是的,因为在她没有当选秀女的时候,皇帝便已经为她倾心,她之所以被选为秀女,那是因为汉成帝钦点。她怀着美好的愿望走进皇宫,她以为,在她花一般的年纪里,会遇到美好的爱情,她的王定会用全身心的爱来呵护她的一生。

自悼赋(节选)

班婕妤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

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为后庭。

蒙圣皇之渥惠兮,当日月之圣明。

扬光烈之翕赫兮,奉隆宠于增成。

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

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

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

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

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

当长信宫的皇太后看到自己的儿子对新入宫的她情有独钟的时候,便来到未央宫,想亲眼看看自己儿子钟爱的女子的样貌。皇太后如深宫中的赢家一般,总是淡淡地观望着这宫里的女子,她是太后,她恨妩媚女子的魅惑之术,出于对国家大计的着想,品德端庄的女子才有资格陪在他儿子的身边。

当皇太后望着眼前这个可人儿的优雅、端庄、贤惠与不骄不傲的气质,听着她如口吐莲花一般的话语,皇太后被眼前的女子折服了,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有眼光的,眼前这个女子定是一个有分寸的女子。皇太后从内心对眼前的女子喜爱不已,并把她领回自己的长信宫,与自己日夜相伴。

班婕妤每日帮太后念诗题字,穿针引线做精致的女红。当太后累了的时候,她更是弹起六弦琴,为太后排忧解闷。她是个聪明的女子,也是一个识大体的女子,她知道只要她耐心等待,她一定会得到她所期许的一切。作为儿子,汉成帝给太后请安是必须的,而好美色的汉成帝怎会忽略太后身边的那抹倩影呢?何况班婕妤之美他早已领略,她入宫也是自己钦点,当他知道自己钦点的女子,也是母后喜爱的女子时,心里更是生出了一份欢喜。

顺理成章的,班婕妤与汉成帝走到了一起,她成了汉成帝最疼爱的女子,并被封为班婕妤。腹有诗书,芊芊丽影,让汉成帝彻底倾心于这个气质非凡、才气过人的女子。因为她随口说出最爱圆月,最爱月下与君团圆,汉成帝便命人立即制作了一把精致的像圆月一般的扇子送给她,因为这把扇子是她和汉成帝爱情的见证,她为这把扇子取名为团圆扇。这把扇子是她爱情的寄托、爱情的见证,她看到了汉成帝眼中的疼惜,她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圆满下去。

而后宫的嫔妃们望着班婕妤手中那把精致的圆扇,把这个美人衬托得越发光彩照人,便纷纷效仿,制作起了团圆扇,从此团圆扇在后宫便流行了起来。

最初的婚姻是甜蜜的,也是幸福的。汉成帝真的很疼爱这个透着灵气的女人,爱到一分一秒都不想与她分离,想随时都可以跟她在一起,他便命人制造了一辆豪华的大辇车,以便能够和班婕妤坐在里面一起游山玩水,同出共进。

班婕妤虽然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但她良好的修养,让她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她知道一个君王首先要以国家大事为重,她对自己的王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班婕妤的这首长诗《自悼赋》,分前后两部分,四百五十多个汉字。主要写自己从入宫之初与汉成帝之间的恩爱,再写到赵飞燕姐妹进宫后自己受到的冷落。这里节选的是《自悼赋》的前半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这首诗歌的意境开阔,灵动干净。在诗里,班婕妤旁征博引,更是在此首诗歌里明确表达自己的心愿,自己不愿做红颜祸水的褒姒,以及自己一心想效仿娥皇、女英,想让自己深爱的国君不要迷恋儿女私情。

可班婕妤却忽略了一点,她越是沉稳冷静,她与汉成帝之间的距离就会越远。后宫的女子为争宠总是千方百计想俘获君心,可班婕妤却以古代女子为例,拒绝与汉成帝同出共进。她不与千万后宫佳丽争宠,只为国家大计着想。她的话得到了皇太后的赞赏,并对左右亲近的人赞扬班婕妤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但作为皇帝,他想要的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在他下朝后,能给予他轻松快乐的女人,而班婕妤一本正经的说教,让汉成帝觉得她是自己的知音、知己,却不是可以带给自己身体极度快乐和痴迷的女人,汉成帝的心对班婕妤已经有了芥蒂。

越是有权势的男人,越不能容许别人左右他的思想,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妻子或者母亲。班婕妤一心想让皇帝以国事为重,自然就少了一份取悦皇帝的心,浪漫情怀、妖媚柔骨的本领她更是学不会。进入皇宫的女子,就是供皇帝享乐的,班婕妤虽然多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却少了妩媚与妖娆。汉成帝把她当成妻子,当成朋友,当成红颜知己,两个人可以谈古论今,吟诗作赋,但是,汉成帝无法把班婕妤当成可以勾引自己魂魄的美艳爱妃。

皇帝的新宠总是会在后宫盛大酒宴中出现。又是后宫酒宴,此时两个舞姬的身影一下吸引了汉成帝的注意,她们就是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谁也没有想到,汉成帝会迷恋舞姬。最开始的时候,班婕妤应该也是不屑的吧,赵飞燕那样的舞姬,顶多只能算是跳梁小丑,如何能与她争辉?她拥有显赫的家世,皇太后的扶持,满腹的才华,美貌的容颜,还有帝王的宠爱,除了皇后的宝座,她什么都有了。再加上她不争不抢的性格,她把天下女人都想成如她一般贤惠,包括对赵氏姐妹,她也是这样以为的。

当汉成帝整日与赵飞燕姐妹歌舞时,班婕妤应该是游走在她的诗书中,她告诉自己,汉成帝不过是贪恋一时新鲜。当汉成帝的龙床上只有赵飞燕姐妹的胭脂香味时,她冷静地抄写着诗文,她告诉自己,嫉妒是妇德的大忌。当后宫成为赵氏姐妹的天下时,她只能抬头望着孤单的明月,告诉自己,这么多年的恩爱,汉成帝的心里,应该还有自己的位置。

而此时,把劝自己儿子以国事为重的职责赋予到班婕妤身上的皇太后,也对她不满意了,她原本欣赏的是班婕妤的骨气,但是却没有办法接受她的听之任之、随遇而安的性格。皇太后训斥班婕妤:“你为什么不去争?难道你就这样眼睁睁地瞧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被别人抢走?”

集单纯、善良和贤淑于一身的班婕妤,怎能明白“世间无情最是帝王家”的道理,有些爱与伤害是自己无法躲避,也无法左右的,汉成帝对她的爱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昔日那恨不得天天相守在一起的爱情,一夜之间都变了模样。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桂露朝满,凉衿夕轻。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班婕妤《捣素赋》(节选)

《捣素赋》是班婕妤留存世上的唯一一篇辞赋,这里节选的是《捣素赋》的第一段,这段话的大致含义也是浅显易懂的:测算平分的月份可知岁月的转换,估算北斗星的位置便知秋季来临。眼看笼里禽鸟羽毛美丽的颜色,耳听霜天长空传来秋雁的叫声。迎着秋风,在凭栏处久久观看,面对秋云飘浮沉落的瞬息变幻。在这秋日里,松树、梧桐虽然一个坚贞而繁茂,一个柔弱而凋瘁,但它们的向往是一样的。

显然,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是充满悲情色彩的,从景入情,从情入景,把自己所有的心事和对皇帝的相思都融入了这首辞赋里,季节的转换、人情的冷暖,读来怎能不让人心生爱怜?

当这首辞赋被送到汉成帝的手中时,读着这样的字句,想起昔日的恩爱,汉成帝心动了,也心软了,再次召见了班婕妤。当汉成帝的手抚向她时,内心生了许多爱怜,昔日自己深爱的那个班婕妤,瘦了,也憔悴了。

一晌贪欢,却是种下孽缘,更是成为班婕妤一生最大的疼痛与遗憾。只是一个夜晚,却成了班婕妤幸福的筹码,她竟然怀孕了。这是皇宫最大的喜事,皇太后一直担心汉成帝没有子嗣,这下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赵氏姐妹为了保持自己的美好容颜和娇媚身姿,乱服一种美容养颜药而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权倾后宫的赵氏姐妹,自己不能生育,她们也是绝对不会允许皇宫其他嫔妃怀孕的。

身体羸弱的班婕妤成为皇太后重点保护的对象,皇太后深知班婕妤的单纯,深知赵氏姐妹的德行和她们争风吃醋的本领,所以在班婕妤怀孕期间让她一直住在自己的身边,任谁也无法伤害到她和她腹中的胎儿。有皇太后的庇佑,赵氏姐妹再怎么猖狂也奈何不了她。可是她在意的,却是自己深爱的男人的关怀。但深陷温柔乡里的汉成帝,哪里还会想到班婕妤的苦和疼?他知道班婕妤在皇太后那里定会得到最好的照顾,她不用自己担心的。

十月怀胎的辛苦,得到的却是最彻底的悲伤与失望。在孩子百日的时候,整个宫殿都是喜庆的,可这喜庆背后却有一个巨大的阴谋酝酿而成,也正是这个时候让心怀叵测之人有机可乘。百日宴才刚刚结束,孩子便莫名其妙地生了病,这病蹊跷,更是无法医治,不久,孩子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间。皇帝的冷落,孩子的去世,双重打击,让班婕妤从鬼门关里转了几转,才又回到了人间。可身体再也无法恢复从前的健康,心情再也无法恢复从前的快乐,脸色也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此时,被专宠了快二十年的许皇后也因失宠而心生不满。而许皇后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偷偷用巫蛊术诅咒赵氏姐妹。结果事情败露,许谒被赐死,许皇后被打入冷宫。赵氏姐妹成功扳倒许皇后,并诬陷班婕妤是巫蛊之术的同伙。班婕妤的反应还是淡淡的。她笑了,笑得那么无奈,那么悲哀。她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对皇帝说出了:“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她说的这番话振振有词,或许汉成帝的心里对班婕妤的为人再明白不过了,他知道她的单纯与简单,于是,最后还是没有牵连班婕妤。成帝心里也明白,如班婕妤那般的女子,又怎么会做出巫蛊之事呢?而以后的事实证明了,赵飞燕姐妹心肠之歹毒是无以复加的。再后来,汉成帝的两个嫔妃虽然分别给他生了儿子,却分别被赵飞燕姐妹害死,更不可思议的事是汉成帝最后一个儿子,是赵合德硬逼着汉成帝亲手掐死的。

经历种种,或许是下意识的自我保护,或许是在向赵氏姐妹明确表态,班婕妤再一次搬离了自己的寝宫,申请到长信宫永远伴在皇太后身边,再不会独守空房等待皇帝的到来。在皇太后身边,她烧香,读诗,扫地。但无论身在何处,她都带着那把团圆扇。

转眼已是深秋,待在深宫的班婕妤一个人手里拿着团扇坐在一池残荷的亭榭上,望着远行的大雁悲伤不已。此时,几片金黄的落叶随风轻轻飘落而下,班婕妤伸出团扇,接住了飞舞的落叶,那落叶在团扇上如无根的浮萍一般,在忧伤与落寞里不知所措。想想此时的自己不正是这片秋后的落叶吗?容颜已衰,青春已去,禁不住心生悲伤,她低低吟咏而出:

团圆扇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词叫《团圆扇》,也叫《怨歌行》,是班婕妤的代表作,其中这句“裁成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又作“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作品一经问世,便被传唱开来。《团圆扇》中班婕妤自比秋扇,感叹着自己未来命运的悲伤与无着落的凄凉。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再也不会被主人问津。

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从此,团圆扇被称为“班女扇”。团扇出现在西汉时期,又称绢宫扇、合欢扇,是当时妃嫔仕女的饰品。因为班婕妤的这首《团圆扇》的影响,之后历代,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势的象征。

在古代后宫你死我活的激烈争斗中,班婕妤能明哲保身,能得以终老,与她的才气、温良、贤惠、超然有关系。由于汉成帝晚年的昏庸,政治局面非常动荡,当汉成帝驾崩后,班婕妤便要求去守皇陵,从此离开了纷争的皇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