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敏“夯实基础”,原是一个建筑方面的用语,现在语文教学中常用,所包含的意思自然有所不同,但仍然与原初的含义不能无关一般来说,用建筑术语来比喻各种社会、文化现象,这在西方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西方人认为上帝就是一个建筑师,世界是他建构的马克思表述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时,曾想用土壤与植物、以及骨骼和肌肉来比喻经济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但他最后仍然用了建筑方面的比喻,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说法西方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也常用“建构”之类的词语,如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就被称为“建构主义”,这一理论认为知识是“建构”的用“基础”、“建构”等词语,描述人的心理现象,说明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这已是司空见惯现代教育体制和思想、理念,本身就来源于西方离开了西方的话语,我们简直无法表达教育方面的思考了不过,用“夯实基础”来表述语文学习中师生的活动,还是有一些不够合适我们应该想到,这一比喻,毕竟是出于建筑领域,而“建筑”是用“死”的材料,搭建同样是“死”的东西建筑物的“基础”,只是“承载”着上面的建筑主体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的作用与沟通、交流而人则不是建筑物,人的所谓基础,即最先学习的那些重要的东西,与后来所学习的东西是相互影响与交流的,并通过交流而融为一体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教研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教研过程(语文教学的夯实基础)

以读促悟提高语文素养教研过程

唐晓敏

“夯实基础”,原是一个建筑方面的用语,现在语文教学中常用,所包含的意思自然有所不同,但仍然与原初的含义不能无关。一般来说,用建筑术语来比喻各种社会、文化现象,这在西方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西方人认为上帝就是一个建筑师,世界是他建构的。马克思表述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时,曾想用土壤与植物、以及骨骼和肌肉来比喻经济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但他最后仍然用了建筑方面的比喻,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说法。西方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也常用“建构”之类的词语,如皮亚杰的心理学理论,就被称为“建构主义”,这一理论认为知识是“建构”的。用“基础”、“建构”等词语,描述人的心理现象,说明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这已是司空见惯。现代教育体制和思想、理念,本身就来源于西方。离开了西方的话语,我们简直无法表达教育方面的思考了。不过,用“夯实基础”来表述语文学习中师生的活动,还是有一些不够合适。我们应该想到,这一比喻,毕竟是出于建筑领域,而“建筑”是用“死”的材料,搭建同样是“死”的东西。建筑物的“基础”,只是“承载”着上面的建筑主体。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的作用与沟通、交流。而人则不是建筑物,人的所谓基础,即最先学习的那些重要的东西,与后来所学习的东西是相互影响与交流的,并通过交流而融为一体的。

与西方古代的机械宇宙观不同,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是一种有机的宇宙观,即把万物看做是活的,不断成长的。而在教育领域,更是把受教育者看做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认为教育并不是“搭建”起某个个体,成长是个体生命自己的事,教育只是为个体的成长提供充分的外在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水分、肥料,需要经过树木的吸收,树木吸收这些营养之后,自己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变化,树根不断深入土壤吸取更多的水分养料,而枝叶会更高地伸向天空以吸收更多的阳光,最后结出甜美的果实。这“果实”是树木自己所结,而不是农夫、园丁爬到树上,在树的枝头“制造”出来的。这就是韩愈所说的“养其根而俟其实”。“养根俟实”的说法,比“夯实基础”的说法要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