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音乐,与作者、作曲家等建立了联系,当下的那片刻感觉通过耳朵进入血液,最终流向了心脏。爱国情怀也是,尽管1937年出生的爷爷从未提及过去年少的历史,但我的血液里仍然流淌着那份民族仇恨和浓厚的爱国情怀,这份情怀不会因任何言语而产生动摇。
这是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
如果要剪辑这部电影,我认为Jacoo的《Towards the light》(向着光明)更合适。由于版权问题,无法将歌曲下载,不打算使用视频来表现,有点可惜。
一个题外话,之前网易云起诉腾讯,告诉腾讯国内在线音乐已艰难,让它不要把功夫用在邪道上。对此,只能说,腐烂物的结局是腐烂、发臭、消失。总有一天,腾讯会因为他的行为而自毁前程。到那时,一鲸落,万物生,也是个好事。
座头鲸
观后感导演吴京的《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都去电影院看过了。看《长津湖》时落泪了,而看《长津湖之水门桥》时,只有哽咽。
为什么看《长津湖》落泪了,而看《水门桥》没有?
在电影《长津湖》中,最令我动容的是雷睢生的死,车辆被炮弹轰中的时候,眼泪不停落下。还有女孩照片出场时,也很令我动容。壮烈牺牲是为了孩子,为了国家,只要还有孩子,就还有希望。而在《水门桥》中,影片的重心都放在了煽情、眼神和战斗场面上。而令我动容的,只有末尾时,老杨(老梅?)嘴里叼着女儿的照片,开着装甲车从山上驶下来的那一幕。
《长津湖》看完,我对吴京的印象就是,他内心应该有一个英雄梦。《水门桥》看完,觉得他是个会将时代的接力棒交给年轻人的人。这里我发散思维想到了职场,个人观点,职场需要正确的接力。
言归正传。
我无法与电影《水门桥》建立情感的桥梁,战争的残酷性从我爷爷的缄默和年仅2岁的二爷坟墓中便知道了,我希望看到的是战争中的希望,到底是什么样的希望才能够顶得住长津湖的寒凉呢?因此,我没有落泪,只是哽咽着。
吴京在电影中真的很努力想通过眼神来表达人物的内心,这点很好,不过使用太多次了。不是每个人的情感都会这么表达的,有些人表达情感是通过语言,有些人则是通过动作,光是眼睛的话,只能说明两个灵魂在对望。
在我有限的知识眼界里,《长津湖》有78分,《水门桥》只有69分。国外的电影也看过一些,在人人视频上看过的一部影片,讲述的是儿子带着患有战争后遗症的父亲和儿子四处躲藏(好像他们是犹太人),影片名字不记得了,当时看的时候边哭边擦眼泪,那部影片,按照我自己的标准会给80分。
无论是哪种媒介,最终都是要唤醒人们心中的情感,才能够建立起桥梁连接彼此。
题外话讨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时常内省,因为别人对自己最多的评价便是太过于理想化了。最近才想明白,理想化代表着一种幼稚的状态,这种状态为现实主义的人所不齿。然而,我坚信这是一种独特的品质,是理想主义者的内核,也是现实主义者所不具备的。
反思了20多年来的经历,从高考选择语言专业,做服务员,发传单,跑腿,做家教,代写课堂论文及制作PPT等,到毕业后找工作,做过跨境电商、服务员、图文编辑等,我的初心始终未改——语言。这种隐秘的热爱使我拒绝了任何职场pua,使我一路跟随心前进,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更大的平台(深圳),我越来越明确自己内心的目标和热爱。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一点也不冲突。理想主义者能够认清现实,同时保留自己的初心。现实主义者则可以从现实的角度去看理想主义者的观点,各有各的好处。不过,大多数人让一个理想主义者变得现实,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些人就是有异食癖、有些人就是变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克服心中的恐惧,尊重他,告诉他们:“你可以喜欢任何东西,但是你不能因此伤害别人。”记得有一句话说,最大的善举便是不阻碍别人前进。
有些人也许会觉得这个观点很幼稚很理想化。我想,也许理想主义者真正想说的是,在能够保护好自己、能够识人、了解人性的前提下,去做这些事。如果没有任何能力,暂且就缄默不言,明哲保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