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以“孝”治天下,“孝”也是封建社会道德内容重要载体,有个人,他能以“孝”垂之竹帛,碑之人口,受后世敬仰传颂,他叫闵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学生,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十哲之一,古代二十四孝之一。

闵子骞简短故事(古人崇拜的至孝)(1)

闵子骞画像。

闵子骞是鲁国第4代国君鲁闵公的后人,闵公在位仅2年被杀,为纪念闵公,后人以闵字为姓,闵子骞便是鲁闵公9世孙。《论语》一书记载,闵子骞幼年丧母,父亲闵世恭续弦娶了后妻,还生了2个儿子,再婚家庭的通病又来了,这个后妈偏心,只喜欢自己2个儿子,对闵子骞很冷漠。

平时吃喝都只顾着自己亲儿子,对闵子骞不管不问,到了冬天给孩子们缝棉袄时,自己亲儿子是厚厚的棉絮袄子,给闵子骞的却是芦花做的,芦花是一种野草,长出的穗像毛,稀疏,根本无法保暖,闵子骞只是默默承受。

闵子骞简短故事(古人崇拜的至孝)(2)

闵子骞单衣顺母图。

一次父亲出门,闵子骞驾车,冽风吹过来,冻得直哆嗦,手僵硬无法掌握马车,父亲责骂他偷懒,闵子骞只是把泪水往里咽,父亲抓住动手打他时,发现闵子骞穿的衣服,明白了原委。生气的父亲决心回家休了后妻,而闵子骞哭着求父亲不能赶后娘走。

他说,家里都是后娘照顾,后娘赶走了,两个弟弟就没人照顾了,现在只需我一人受寒,能让两个弟弟过得好,就知足了,此事让父亲很感动,休妻作罢,后妻听闻此事后,也产生悲悯之心,从此好生对待闵子骞。

闵子骞简短故事(古人崇拜的至孝)(3)

闵子骞墓址上建有孝文化馆。

闵子骞的孝从此流传开来,当孔子听说此事后,赞扬“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并把他收为弟子,闵子骞一生专心作学问,不做官,有多次机会请求出任,都被婉言拒绝。纵观孔子的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唯孝者,孔子仅推崇闵子骞与颜渊二人,可见其孝之出名,历史上也留下了“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典故。

在漫长的岁月中,闵子骞的故事还在经久传播,《论语》、《史记》、《太平御览》等史料均有记载,有《二十四孝图》、《芦花衣》等文学作品,也有《闵子单衣记》、《单衣顺母》、《鞭打芦花》等文艺作品。

闵子骞简短故事(古人崇拜的至孝)(4)

图为孝文化馆内的闵子骞墓。

古人有以埋葬历史名人为荣,于是出现了伪造名人墓地的风气,很多历史名人身后出现多处墓冢,闵子骞也一样,宋朝以前出现三处闵子骞墓,一处在萧县,一处在范县,一处在济南,直到宋朝开挖小清河时,挖出一具石棺,确认为闵子骞真墓,重新安葬后,世人继续祭祀。

闵子骞简短故事(古人崇拜的至孝)(5)

安徽宿州的闵子祠堂,门口有株树龄2000年古柏。

宋朝神宗时在闵子骞墓前建祠祭祀,由苏辙撰写碑文《齐州闵子祠记》,苏轼勒石;元朝时,闵子骞墓旁建有闵子书院,每月初一、十五两日专讲《孝经》;明朝时,当地集资重修闵子骞墓祠,并建讲孝堂、芦花馆,闵子骞,成为了几千年来,古人心中至孝偶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