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堂说华山 7、大孝子闵子骞为啥被供奉在华不注

(王庆华根据在济南广播电台《方言客栈》长篇专题历史文化讲述录音整理,共85章)

翻开中国的历史,尤其是结合古代齐州的历史(我们济南古称齐州)和老济南的历史,咱们可以看到——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文人雅士,他们来到济南,都以能登临华不注山为荣,甚至是还有一种朝圣的感觉。拜祭千古第一忠臣逄丑父,就是一种对忠臣的敬仰,也可以说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忠孝双全”,这在封建时代,是士子文人很重要的、普遍认同的人生信条

闵子骞的孝体现在哪(喜雨堂说华山7大孝子闵子骞为啥被供奉在华不注)(1)

一提到孝,济南人很可能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闵子骞。有一条闵子骞路,在洪家楼附近。过去在大明湖秋柳园附近,还有闵子骞的祠堂。那么,闵子骞与华山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话说起来就有点长了。

闵子骞,在历史上他是“二十四孝”的一个重要孝子,也是以孔子的一个比较得意的门生而著称。闵子骞的故事被人们所熟知的就是“鞭打芦花”。

相传,闵子骞小的时候生母去世很早,他父亲给他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给他生了一个同父异母弟弟。继母对他不是很好,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

闵子骞的孝体现在哪(喜雨堂说华山7大孝子闵子骞为啥被供奉在华不注)(2)

有一天,闵子骞的父亲要到别的地方去会见他的朋友。天气比较寒冷,他父亲年纪也比较大了,就坐在车上,让他这两个儿子拉着他前往。在这呼啸的冷风中,两个孩子拉着一个老人吃力地往前走。老人一看,这个小儿子尽管身上穿的很单薄,但是一运动就出汗。而这个大儿子闵子骞穿着是非常厚的衣服,看上去也很臃肿,却在瑟瑟发抖,拉车不使劲。老人心头不禁就有一阵恼火,“啪”的一声,拿鞭子打了他一鞭。这一鞭子落下去,闵子骞身上这个衣服就打开了一个豁口,里面“呼啦”飘出来一些芦苇花,被寒风一吹,都吹散了,并不是能保暖的东西。我说这个故事,就叫“鞭打芦花”。

老人再把小儿子身上的这件衣服撕开一看,“哎呦!”他小儿子衣服里面蓄的是丝绵,尽管是比较薄,但是它比较保暖。他父亲这时候心头不禁生怒,立即脱下自己的衣裳给儿子穿上,回到家就要休掉他的夫人。闵子骞跪在他父亲面前苦苦哀求。他父亲说:“哎呀,你这个老大,你这个后妈都这样对你了,你为什么还要给他求情呢?”闵子骞说:“宁愿一子单,不愿二子寒”。就是说,如果你再休了我的这个母亲——继母,我弟弟也成为孤儿了。

闵子骞的孝体现在哪(喜雨堂说华山7大孝子闵子骞为啥被供奉在华不注)(3)

闵子骞大约公元前的五百三十六年到四百八十七年在世,他是鲁国人。二十四孝把他排在第三。孔子曾经这样的称赞闵子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就是说这个闵子骞孝顺呀,不被别人的语言所离间。

在现在的华不注山下的华阳宫,主殿叫四季殿。左右两侧的偏殿,一座叫忠祠,一座叫孝祠。忠祠里边供奉的就是那个前面讲到的逄丑父,孝祠里边供奉的就是我这里提到的闵子骞。闵子骞为何被供在华阳宫里,起初我也不太理解,他怎么会被人们祭祀在这里?如果简单的理解,就是已经有了一个忠臣了,那必须有一个孝子安排在这里陪衬,我当时也这么想。

闵子骞的孝体现在哪(喜雨堂说华山7大孝子闵子骞为啥被供奉在华不注)(4)

但是后来读了一段文字以后,才了解到其中的原由。

元代费县尹邵显祖《 重修费公闵子祠记 》“昔济南黄太守督开小清河于华不注山下,挖出一石棺椁,启之,只见棺头上有四句偈言:

孝哉闵子骞,

死后葬黄泉。

幸遇黄太守,

起我在高原。

黄太守惊讶万分,祭祀一番后,遂令人搬迁。行棺途中夜宿济南东部,夜半风旋成墓。问及土人,原来此地即为高原,于是封墓建祠祀之。这就是洪家楼附近闵子骞路上的闵子墓。

闵子骞的孝体现在哪(喜雨堂说华山7大孝子闵子骞为啥被供奉在华不注)(5)

这段文字大体是讲:古时候济南黄太守督开小清河,于华不注山下挖出一石棺墩。上写着四句话:孝哉闵子骞,死后葬黄泉。幸遇黄太守,起我在高原。

诶——,这黄太守就惊讶万分啊——难道就这么巧吗?哦这里埋的是闵子骞的坟,我又正好姓黄。他就认为这是冥冥中注定的一项工作、冥冥注定中的事情。这时也是因为挖河的需要,他们就想把这个闵子骞的这个棺材迁个地方。

他们就往南走,因为南边地势比较高嘛,再往北就是济水了。往南走的过程中,因为这个棺材是石质的、非常重,车轴也断了,绳索也断了。到了这时,忽然一阵狂风刮过,将石棺风旋成墓——就是风刮着黄土把它掩埋在这里。风旋成墓,这只是个传说。那黄太守这时候一打听,哎!这块地就叫高原。“葬我在高原”,正好这块地就叫高原,天意啊!这个位置就在现在的闵子骞路上的闵子骞墓,当时这个位置就叫高原。

读完这段文字以后啊,我才明白:原来华不注山下,最初埋葬着大孝子闵子骞。说到这里呢,就能自然的联想到大孝子为什么和这个千古的忠臣逄丑父他们并排着被供奉在华阳宫。

忠孝文化,正是华不注山的一个核心文化内涵。

闵子骞的孝体现在哪(喜雨堂说华山7大孝子闵子骞为啥被供奉在华不注)(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