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年11月27日已击败金帐汗国、德里苏丹国、马木路克王朝、奥斯曼帝国等强国达到其征服巅峰的帖木儿,仍不满足于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为他心中一直以来最宏大的理想是重建成吉思汗帝国(帖木儿是突厥化蒙古人),而为了完成这个震惊世界的理想就必须得征服中国明朝。

为此年近七旬的帖木儿亲率一支80万人(一般说只有20万)的大军,开启了进攻东方最伟大的国家——中国明朝的征途。当帖木儿出动重兵向明朝大举进军时,刚刚在“靖难之役”的血雨腥风中惨胜的“永乐皇帝”朱棣才即位不久,皇位还没坐稳,却又要面对一个更强大更危险的异族挑战者。然而事事难料,也可以说是天佑大明,帖木儿竟在1405年2月18日死于东征途中,让“永乐大帝”朱棣虚惊一场。

帖木儿为什么灭明朝(1404年帖木儿东征大明)(1)

帖木儿

600多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回头再看帖木儿东征这段历史。为什么我认为1404年帖木儿东征大明,当时明成祖朱棣可能会不敌?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第一,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了明军中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这对明军战斗力的摧残是空前绝后的,并且一直影响到永乐年间,逃过一劫的一小部分优秀明军将领又在“靖难之役”中死于内战,没有死于内战的属于建文帝的明朝中央军的将领,对于刚刚夺得大位的朱棣来说又并不信任他们,而他们对“新君”朱棣也充满疑虑,如果让这些将领上战场与帖木儿军队作战,势必会军心不稳,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然有的人会说,可以不用这些人嘛!很简单。不用这批将领,那仗就不用打了。因为只靠朱棣自己带的北方燕军嫡系部队,实力太弱小了,建文帝的中央军队才是明朝的主力部队,国难当头时中央军队的这些将领必须得用。

帖木儿为什么灭明朝(1404年帖木儿东征大明)(2)

朱棣

洪武二十六年(1393), 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借口凉国公蓝玉欲图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名将。因蓝玉案被株连杀戮者逾1.5万。另外朱元璋以蓝玉案为契机,不仅诛杀蓝玉一门,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公侯在内,一律牵连。此案被诛杀的绝大多数为明军中的武将,其中不乏很多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老将。而此前的“胡惟庸案”中被诛杀的3万人主要为文臣。

朱元璋这次对明军中武将的大肆屠戮,距离1404年帖木儿大举征明,时间才过去11年,这么短的时间明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恢复元气的,被诛杀的明军中的优秀将领,绝非短期内能培养出来的。

而这在短短十一年间,还有四年时间明军在打内战。这就是“靖难之役”。在这场帝位争夺战争中,朱棣的燕军参战总兵力约30万,建文帝的中央军队参战的兵力达到了100万,其中燕军伤亡6万余,中央军队伤亡50万余人。巨大的内战伤亡,让原本元气大伤的明军更是雪上加霜。

帖木儿为什么灭明朝(1404年帖木儿东征大明)(3)

明军

第二,假如为了对付帖木儿的东征大军,明朝把主力部队调往西部迎敌,而作为明朝死敌的北方草原的蒙古人(鞑靼、瓦剌)则趁此良机,配合帖木儿的东征大军,出动数十万铁骑突破大明长城防线,南下中原,大明危矣!就算大明军事实力再强,永乐皇帝再能征善战,同时面对两线两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骑兵部队的进攻,恐怕也是无可奈何、回天乏术。

帖木儿为什么灭明朝(1404年帖木儿东征大明)(4)

帖木儿帝国的军队

虽然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于1368年被明朝灭亡,蒙古人被赶回了草原,但并不意味着蒙古人就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

从1370年——1396年,明太祖朱元璋针对元帝国的残余势力进行了八次北征。明太祖北伐之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他们依然时时威胁着中原地区,仍然被明成祖视作心腹大患。即位的明成祖朱棣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决定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先后五征蒙古。

帖木儿为什么灭明朝(1404年帖木儿东征大明)(5)

蒙古骑兵

那明成祖朱棣对蒙古的征讨规模到底有多大?从征讨规模又能看出什么问题?

我们据《明史》记载:“明年(永乐八年,1410年)帝自将兵五十万众入塞。本雅失里闻之惧,欲与阿鲁台俱西,阿鲁台不从,众溃散,君臣始各为部……”如果史书记载是真的话,永乐大帝北征蒙古的规模之大让人咋舌。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真实反映出蒙古的实力强大,不然明成祖朱棣何必出动如此规模巨大的兵力前去打击呢!

我们设想,如果实力如此强大的蒙古人与西部东征的帖木儿麾下的实力更为强大的突厥人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大明,大明的胜算能有几何?以上这些原因,正是我认为1404年帖木儿东征大明,明成祖朱棣可能不敌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