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近期,曾经一直“站在”失落角落的充电桩行业走到了聚光灯下,按下了“加速键”,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特来电新能源充电桩项目怎么入手风口下各路资本加码建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特来电新能源充电桩项目怎么入手?风口下各路资本加码建桩

特来电新能源充电桩项目怎么入手风口下各路资本加码建桩

本报记者 陈茂利 北京报道

近期,曾经一直“站在”失落角落的充电桩行业走到了聚光灯下,按下了“加速键”。

不久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概念,借势于此,该行业有望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资本永远追着“风向”跑,当前充电桩行业已经吸引大量资本进入。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宣布2020年充电桩建设投资规模增加10倍,行业龙头企业特来电也完成13.5亿元A轮融资计划。同时,“新基建”又搅动带来一批新进入者,包括宁德时代、华为等,近日华为宣布推出旗下快速充电桩品牌HUAWEI HiCharger。

而身为充电桩行业龙头,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特来电”)的盈利情况一直都备受行业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行业龙头实现盈利,其他追随者才能有机会分得一杯羹。

“特来电已跨过盈亏平衡线,进入收获期,开始盈利。”特来电母公司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300001.SZ)董事长于德翔曾在2019年4月宣称。

但在近日发布的年报中,特来电运营的充电桩业务是否实现盈利?面对外界的提问,特锐德讳莫如深。记者向特来电品牌中心相关负责人询问公司的盈利情况,对方表示,“包括特来电以内的所有经营业绩,除了年报外,(特锐德)不再做任何披露。”

特来电的“盈利难”问题是行业的缩影,事实上,整个行业都饱受盈利之困。上述负责人也坦言,“50%的充电桩企业还没有盈利就死掉了。”不过,随着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各路资本高调杀入充电桩行业,充电桩行业势必迎来新一轮的混战。

仍未走出“盈利难”困局?

小米雷军那句“站在风口,猪都能起飞”如雷贯耳,而今,站在风口下的充电桩企业能否依靠市场的力量存活,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事实上,作为充电桩行业龙头企业,特来电盈利情况一直是“难题”。近日,特锐德发布2019年年报。2019年,特锐德实现营业总收入67.39亿元,同比增长14.15%;实现扣非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106.23%。

不过,特锐德并没有在年报中披露特来电净利润情况,仅表示,“2019 年全年充电量近21 亿度,较去年同期增长86%。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生态网业务实现营业总收入21.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87%;毛利润5.7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54%。”

毛利润不等同盈利,特来电是否如于德翔所说,“已跨过盈亏平衡线,进入收获期,开始盈利”,特来电品牌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特来电以内的所有经营业绩,除了年报外,(特锐德)不再做任何披露。”

与2019年4月大张旗鼓地宣布特来电充电桩业务实现盈利相比,特锐德在年报以及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的低调,让人很难不猜测,2019年特来电尚未走出“盈利难”困局。

事实上,整个充电桩行业都饱受盈利之困。“重投资”“盈利难”,充电桩行业在进入2018年后开始陆续洗牌。行业内,容一电动解散、新三板的富电绿终止挂牌、普天新能源55%的股权挂牌出售……

有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大概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2019年底,50%已经退出这个行业。还有30%的企业在苦苦挣扎,在盈亏平衡的一个基准线上挣扎。

“50%的充电桩企业还没有盈利就死掉了。”上述负责人坦言,“ 2014年行业发展初期,很多企业跑马圈地建了很多充电桩,根本就没有考虑布局问题。充电桩建在了位置偏僻的地方,利用率不高造成了浪费。而且过几年桩没有那么先进了,有些车主来充电充不进去,以后可能再也不来了。”

除了充电桩的利用率问题,商业模式没打通也是影响盈利的重要原因。于德翔曾多次公开表示,企业正确的路线应该是“充电网”而非“充电桩”,“ 充电桩仅能满足新能源车充电的基本需求,赚取充电服务费,商业模式单一;充电网利用本身规模化、集成化、数据化、互联网化的优势,在满足基本充电需求的同时,可衍生出数据增值、充电安全、能源交易、电商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有更大的价值潜力”。

引入战略投资者“输血”

“特来电从2014年成立到现在,6年的时间投资接近60个亿,我们也是2018年底的时候,刚刚实现了盈亏平衡。”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充电桩运营为重资产行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一家充电桩企业要想在行业中脱颖而出,除了坚持外,还需要持续资金投入。

研究特锐德的年报也可以发现,充电网建设是一门极其花钱的生意,其中涉及设备制造、充电运营、电力电子、智能调度、车的调度、大数据、能源管理等环节。于德翔曾表示,“要把充电网的技术体系完全打通至少需要持续投资三年时间”。

除了巨额投入,特来电还要面对亏损的压力。 于德翔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差点儿把母公司特锐德亏没了”。记者统计发现,2015~2019年特锐德累计扣非后净利润约为7.57亿元。对比6年时间投入近60个亿,仅依靠母公司特锐德盈利并非长久之计。

事实上,特锐德一直在筹划引入战略投资者。今年3月初,特锐德发布公告,特来电引进了A轮投资的战略合伙人,共募集资金13.5亿元。对于此次增资,于德翔表示,“将用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

对于特锐德此次增资,业内也多有猜测:这是特锐德将特来电拆分上市的前奏?对此,上述负责人回应称,“我们一直在关注证监会的政策,并没有进入相应的准备阶段。但不排除未来有这个可能性。”

不过,即便是想拆分上市,也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简单。2019年12月1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规定明确了分拆条件、规范了分拆流程和强化了中介机构职责。

其中,规定要求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扣除按权益享有的拟分拆所属子公司的净利润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不低于6亿元人民币。对于拆分特来电,归属于特锐德股东的净利润累计是否不低于6亿元人民币,还很难说。

各路资本涌入加码建桩

尽管充电桩市场尚未实现盈利,但是随着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包括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各路资本以高调姿态杀入到充电桩行业。

有行业摸底调查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年能够完成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充电桩大概20万个,新增私人充电桩能超过40万个,公共充电站达到4.8万座。这意味着充电桩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建设期。

目前,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一万台的共有8家,分别为特来电运营14.8万台,星星充电运营12.0万台,国家电网运营8.8万台,云快充运营4.0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5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8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3万台,上述8家运营商占充电桩运营总量的90.2%。

但随着各路资本的加入,势必会引起混战,行业排名或许会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要想继续保持行业龙头的地位,特来电必须应战。

3月5日,特来电对外宣称,公司获得约合13.5亿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特锐德在公告中表示,通过本次增资,将大幅提升特来电的资本实力和未来业务开拓能力,进一步推进及完善公司在充电领域的战略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