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 都 搜 神 记
探 寻 福 州 神 明 生 活 史 」
•••
神将,即神偶,是依据神祇的模样制作的大型竹「骨」神像,每位开过光的神偶都代表一位神明。
神将是游神不可或缺的阵头之一,通常配合锣鼓等来巡境或进庙。在福州长乐,顶着神偶巡游被称作「挺神将」,神将少年,指的就是那些「挺神将」或者敲锣鼓游神的少年人。
正月初八清晨,空气清冷而干洌,长乐乡间的田野上,空旷静默,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响鞭炮的炸裂声,年还没有过完。
乡路上忽然传来一阵喧闹,远远地,从祠西方向,一辆货车载着一队少年,向岱灵方向开来,车上置放着三面大鼓,少年们手里拿着锣或镲,一路敲敲打打,嬉闹着,让沉睡的山野醒了过来。
△长乐厚福乡祠西村鼓队
祠西是厚福乡的一个村,村里一直有游神的鼓队,鼓谱也是很多年传下来的。前几年,村里的一些年轻人蛮去打着玩,玩着玩着就认真起来,日常在一起训练,整理新的鼓谱,渐渐由爱好形成了一支相对固定的鼓队。
从长辈那里耳濡目染,这种做平安的事情,大家都愿意多出一分力,做大一点,也热闹。慢慢地,周边村的朋友每年游神时,也会邀这支年轻的祠西鼓板队去助阵,今天就是岱灵村的朋友请他们参加正月里的「排暝」。
△「暝」在福州本地话中是夜晚的意思,「排暝」即指在正月某日的夜晚,设供祭祀祖先或诸神,祈求福佑。图为长乐厚东村「排暝」
岱灵村,原名灵山岭村,旧属芳桂乡从化里二十一都之六图,龙波境,以「叶」为大姓。灵山叶氏尊沈诸梁为肇姓始祖。沈诸梁原是楚国贵族,受封于叶邑(今河南叶县),因邑得姓,史称叶公。
现今灵山岭村与洋傍、溪尾、上元等3个自然村组成岱灵村。主村为灵山岭,通常也叫岱灵,这次祠西鼓板队要参加的,就是「廿一都龙波境」岱灵叶氏的正月「排暝」。
上午九点,镲手阿斌和祠西鼓板队的伙伴们就在叶氏新祖厅(现挂牌岱灵文化中心)前开始排练了。鼓板队并不是每个村都有,队伍人数也没有特别固定,一般由十几、二十个队员组成,村里年轻人多,就可以多一点。
一支鼓队由鼓、锣、镲三种乐器组成,鼓为中心,一架鼓配两名鼓手,配两个镲,锣可以配一个,也可以多个,并没有限数,人多则多。按长乐这边的规矩,请出去的鼓只能单数,不能双数,所以这一天祠西鼓板队配了三架大鼓,阵势是相当热闹了。
△镲手阿斌(左)与鼓手森磊(右)摄影/陈铤宇
△镲手俊杰(左)与鼓手腾涵(右)摄影/陈铤宇
阿斌是02年的,在鼓板队年纪居中,森磊跟他同岁,俊杰大一岁,是01年的,而腾涵则是07年的,是鼓板队中的小弟。总体来说,这是一支00 后的队伍,队员都比较爱好民俗文化,算是很复古的年轻人。
阿斌小时候很爱去听村里的老人讲古,从前的故事听上一整天都觉得很有意思。现在他在扬州工作,春节才能回老家过年,鼓板队里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虽然一整年都在外地见不了面,但回来一拿起锣镲或鼓槌,故乡的记忆和友情,就一下子全回来了。
△新祖厅内各家供桌的供品,鸡鸭鱼肉海鲜干果一应俱备
在鼓板队排练的同时,叶氏新祖厅内人来人往,各家各户都忙着摆放自家的供桌。这些供桌都面向礼台,下午迎神请回的神像,就会安放在礼台上休息,而这些供桌上的供品,正是为神明们准备的。
△长乐独有的刀上搁盐习俗 (作者手机拍摄)
每桌的供品品类上会略有差异,但都会在一块方形猪肉上搁一把刀,刀上撒一撮盐,这是长乐独有的形式。有一种说法,说刀和盐的组合为「刀盐」,在福州话里的读音,「刀盐」与「多钱」近似,寓意生财。
即使拍照没有标明是哪里,但只要看到这把撒了盐的刀,长乐人大都会知道这是自己家乡的祭神仪式。
下午两点,叶氏新祖厅前鼓乐齐鸣,鞭炮震天,神将云集,迎神的队伍出发了。
主礼人大声安排着出发的顺序,左手拿酒壶、右手持竹鞭开道的保长打头,后面跟着「敬神如神在」的神牌,随后依次是各尊神将、塔骨,迎神的罗伞、执扇,扛香炉的,扛灯的,着黄衫的童子手拿叉、棍,上面贴着「清道保境罡」和「合境平安罡」的红纸。
祠西鼓板队、四海乐队、吴庄大型文工团、琅岐红旗文艺队穿插其间,队伍浩浩荡荡,向村外远山处的冯法院进发。
游神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了解祖辈生活仅有的几种方式之一了,很多场景会让我记起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的描写。比如19世纪居住在福州的美国传教士卢公明,在他1865年出版的《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书中对于福州游神的记录:
卢公明所描写的塔骨与长柄灯笼,在现在的游神队伍中都能看到,用下面的照片对照卢公明的描写,简直就像图说一样细致准确。
从村里出来后,游神的队伍转入田间小路,曲折蜿蜒地向冯法院(岱灵村供奉神明的境庙,冯法院为此间主神)进发,人们沿路不停地向田野里扔各种各样的鞭炮,这些震耳欲聋的声音一刻都不停歇,天地间的各种神灵此刻应该都被震醒了。
祠西鼓板队走在队伍中间,每架鼓上都贴着一张「祠西鼓谱」,上面标注着节奏和鼓点。我抄录了一节如下:
阿斌解释说:鼓谱上的字是是按照祠西本地话翻译过来的拟声词,「車」是锣打的 ,鼓除了「得」都要打,而镲则是所有的字都要打。
△祠西鼓板队队长,2004年出生的林航,是队里公认锣鼓镲都会的全才
岱灵每年「排暝」迎的神有太上老君、石岩五灵公帝爷、狮公、大王爷、公婆嫲、普安、临水夫人、玄天上帝等。
旧时,岱灵「排暝」分天进行,从正月初六一直排到正月廿五,时间既长,所费糜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改为正月初八晚上一并进行。
今年,迎神队伍到达冯法院,将迎回的六尊神明,分别是田都元帅、冯千金、齐天大圣、华光大帝、冯法院、石岩五灵公。
△迎神队伍抵达冯法院
△用全新的毛巾为神明拭尘
△为神明装上銮驾及法器
△主礼人在确认起驾细节
人们用明黄色的纸钱包裹枝叶插在神明手中,并为另一只手安放上法器,有桃木剑、折扇等等。
华光大帝手中被放了一个三角形的金块,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阿斌说:那是金砖,并念道:一称元帅二华光,眉生三眼照天堂,小小金砖藏神那。
△华光大帝手持金砖(作者手机拍摄)
后来百度华光大帝词条,里面果然写道:「常见的华光大帝形象为头戴金盔,身穿金甲,左手拈金砖,右手持月牙长枪。」
而他念的那几句偈语,出自《三宝郑和西洋记》:「一称元帅二华光,眉生三眼照天堂。头戴攒顶帽,五金砖在神儿藏。」这届年轻人果然懂得很多呀。
△銮驾齐整的各位神明
又是一阵鞭炮齐鸣后,神将开道,銮驾启程。
神像要由村里的壮年男子来抬,而这名男子必须生过男孩。回程路线继续沿着专门为迎神修建的道路行进,这条迎神道从新水库,经冯法院,至牛巷,总长两千三百多米,耗资十二万元,于2013年5月完工,并做《迎神游灯道路修建记》碑刻,以誌纪念。
沿途会经过村民备好供品的供桌,游神队伍经过时,每尊神明都会停下来略作休息,而村民则会点高香燃放礼花敬神祈福。
游神队伍回到村里后,人们在鞭炮和欢呼声中,快跑着将神像抬进叶氏新祖厅,放在神位上供奉,每家每户都会进来敬香跪拜。神明将会在这里一直待到晚上游灯开始。
晚七时许,游灯开始,众人手持彩灯,鸣锣开道,护拥着诸神像,从祠堂出发,环村绕经冯法院、牛巷、岭坪顶、祖厅、大王宫、溪尾、菜堂等处,一路锣鼓喧天,花炮轰鸣,灯火摇曳,场面壮观。
因「灯」与「丁」谐音,因此旧时游灯,家有若干男丁,才可提若干盏灯,游灯寓藏着男丁兴旺之意,近年来这种古礼已经打破,游灯时不分男女老幼,均可提灯参与。
月上中天,岱灵的「排暝」结束了,祠西鼓板队的少年们却无心睡眠。这两年长乐各乡村停办游神,曾经规模盛大的厚福游神也已两年没有举行。
今年正月初十,厚福游神即将重启,据说游神队伍将达到十八个村、一万多人、两百多尊塔骨神将的惊人规模,这种场面,只要想一想,就会让人热血沸腾。阿斌他们也将不再打鼓击镲,而是挺自己村的神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将少年。
△正月初十厚福游神
正月初十晚上,我们到达厚福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一片人神共欢的场景,祠西鼓板队已经换由村里的成年人担任。
△成年版祠西鼓板队
年轻人顶着自己村的「塔骨」,挺着自己村的「神将」,夜色中,他们头上的LED灯闪烁不停,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和鞭炮声中,踏着摇摆的步伐,在信众云集的各村道路上,不知疲倦地向前。
阿斌挺的是马元帅,隔着面具我们辨认不出,但在队伍中,我们发现了鼓板队员森磊的身影。他穿着与旁边塔骨服装相配的裤子和鞋子,应该是与人轮换顶这尊塔骨。
一尊塔骨,重的会有七八十斤,一个人顶十几个小时,没人吃得消,是要有人轮换的。而这样轮换的小哥,很多塔骨旁边都可以看到。
厚福游神狂欢一直持续到凌晨,同现场参与的数万人相比,聚集在各种直播APP里观看的人数更是惊人,动辄都是几十万人在线观看的规模。
微博上也有很多人同步在图文直播,这些新媒体渠道上的转播,充满了颠覆传统的新角度和新元素。比如开始进行神将们的美貌度PICK,宛如一场「神将版偶练大赛」直播。
张世子的帅气让他成为最受欢迎的神将,所到之处宛如追星现场。
而当晚顶着几十斤重的塔骨,疯狂转圈圈的神将「二郎神」,更是大出风头,成为直播爆款,被誉为「长乐羽生结弦」。
直播中我们还看到了「小小神将」的身影,他稚气未脱却毫不怯场的「神将摇」,让人忍俊不禁,大呼可爱。
长乐作为著名的侨乡,厚福游神的直播,更是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从评论留言中可以看到,或许山水可以阻隔,或许岁月可以蹉跎,但故乡的风俗人情,仍是最直击人心的情感。
早上七点起床,凌晨一点结束,阿斌这一天走了两万八千步。游神过后,阿斌说他想买一台相机,「我买相机也是想拍拍民俗文化的,想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我忽然想起之前问他,我能不能体验挺神将的事,他回答说:「只要喜欢游神都是可以挺的,我们民俗文化都是很宽容的」。
这种文化的宽容,应该吸引了许多人的加入吧。就像这次为我们担任摄影的许玉敏先生,他生长在长乐,70年代开始爱好摄影,退休后开始系统学习摄影的理论和技能。这次游神他拍了神将们的脸谱,整理出来应该是很好的神俗资料。
△我偷拍的许玉敏先生的工作照
△许玉敏先生在这个位置拍摄的游神队伍
阿斌和许先生在做的事,我都挺喜欢。我也决定在平话开一个专栏,暂且叫做《闽都搜神记》。
人们常说福州是「半城烟火半城仙」,我就写写这些神仙的故事吧。如果大家读完,下次看游神,能说出那些神祇的故事和来历,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
均为许玉敏摄影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