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踏上神往已久的古巴首都哈瓦那的热土。到处是婆娑摇曳的椰子树、棕榈树,到处是热情奔放的古巴人,尤其听说我来自中国,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比着“V”字手势与我合影。

哈瓦那分旧城与新城。新城的高楼与别的城市并无二致,旧城却凝固着往日的历史与文化:石子路,色彩斑斓的外墙,宽大而敞开的阳台,雕花黑漆铁栏杆,一派西班牙风情。

哈瓦那风景名胜有哪些 哈瓦那街头风景(1)

1492年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首先发现了这个加勒比海第一大岛。古巴的原义是好地方,肥沃之地。西班牙占领了这个好地方,西班牙语成为古巴的官方语言。

我漫步在哈瓦那街头,闯入眼帘的奇特景象,令我万分惊讶。这是我走过那么多城市从未见过的:街上驶过一辆辆色彩鲜明的轿车,或玫瑰红,或湖绿,或天蓝,或桔黄,扬辉耀彩,争艳赛丽。世上有什么亮丽的颜色,这里应有尽有。更加令人眼花缭乱的是五花八门的稀奇车型,往往四角翘起,车身宽大而且敞篷居多,一辆比一辆古老,我仿佛置身于汽车历史博物馆之中,又如同在观看一部好莱坞老电影。

哈瓦那的马路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爷车?

1898年之后,美国取代了西班牙,成为古巴的统治者。美国视古巴为后花园,大批富豪在这里建豪宅,驾豪车 。1959年元旦,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者推翻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大批富豪闻风丧胆,弃豪宅豪车于不顾。此后美国与古巴断交,实行经济封锁。古巴无法进口汽车,便把那些豪车加以修理使用。随着古巴对外开放,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那些豪车挂起了黄地黑字的TAXI牌子,成为外国游客的游览车。

见到我这“老外”,一辆桃红色的敞篷车翩然而至,停在身边 。白色的人造革座椅,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司机络腮胡子,操流利英语。老爷车不打表,车价比普通出租车贵得多。商定价格之后,我和家人一起上车。这是一次兜风之行。轿车驶过海滨大道,巨浪滔天,撞碎在海堤的礁石上,那碎雾撒在敞篷车上,一脸清凉,如同穿行在上海的黄梅细雨之中。轿车驶入古巴的天安门广场——革命广场,那是卡斯特罗多次向百万古巴民众发表慷慨激昂的长篇演讲的地方。广场四周是高大的政府大楼。古巴英雄格瓦拉英俊而又冷峻的头像占据了一整面墙。车过哈瓦那新城,那里的塔楼虽说也是方方整整,但是每一层的颜色各不相同,色彩缤纷,显示热带国家的风情……司机说,古巴由于长期遭受经济封锁,老百姓生活还不算好,但是教育、医疗全民免费。

司机告诉我,他四十多岁,这辆老爷车的年龄比他还大。古巴的汽车修理工,是世界上最棒的、最聪明的,能够把各种各样的老爷车修好,所以几十年前的旧车照样奔走如飞。中途休息时,他打开引擎盖,让我看到七拼八凑的机器,有的零件来自拆掉的旧车,有的从邻国辗转进口。虽说耗油量大了些,但是毕竟能够上路。

司机指着街上来来往往的漂亮、新款的公共汽车说,这些全都来自兄弟中国。经他提醒,我注意到公交车上的中文“宇通”两字。他还说,古巴的警车,是中国吉利轿车。在路边一辆正在装货的重型卡车上,我则见到四个黑体字“中国重汽”。他说,中国是古巴最好的朋友。

从老爷车到中国车,古巴街头的风景折射着古巴的历史光谱。(叶永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