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和本土佛教是几千年来我国信仰的归宿,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已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哲学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几千年来,佛道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的教义。
佛教
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公历纪元前,印度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道教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道教是在汉代黄老道家思想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及鬼神信仰,于东汉末年形成的。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成熟,在隋唐北宋达到鼎盛。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出现新的教派,教义和道法都有改变。明清时期,道教随着中国传统社会进入晚期而日益衰微。
佛教和道教的不同之处
1、佛门不言空而悟空,道门不悟有而言有。
佛教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无色亦空;“凡物之过程,成住环空,终归于空”,有亦是空,无亦是空;禅宗顿悟,只有悟空。
道教教人存有:天地有道,由无生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万物”,即有万物。万物有生,自然因动而生变化,长生长化,而无止境;有则恒有,不会再返于无;天地有灵,灵亦永有;道为有根,则为有道。
2、道教修今生,佛教修来世
道教相信今生,主张修心炼性,希望得道成仙,白日飞升,肉身成圣,神仙是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现。
佛教主张慈悲,修心明心见性,希望涅槃成佛,死后成真,归于极乐世界。
3、道教比较积极,佛教比较消极
中国有这样一句话:“乱世道士下山,和尚关门避祸。盛世道士归隐,和尚出门化缘。”
道教是一个多神论宗教,富强烈民族色彩,无末世论,积极应世,救度世人。
佛教讲的是因果报应,将希望寄托于来世转生。
4、住所称谓不同
道教以宫、观、庙、府、殿、坛为道士、女冠祀神阐教之所,乾神称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坤神则称元君、母、后、妃、夫人;护法神称灵官、天君或元帅;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称大王、千岁或王爷。
道教信徒以传度或奏职为入教之阶,号称三清弟子;高道则称真人、先生、某某子或仙子,神职人员名为某某仙官或某某仙卿,用法名,但冠以本姓,以拱手为礼,仪轨称为斋醮,不尚血食之祭,修者功行圆满时称为飞升或羽化,家居时设神位及祖先位。
佛教以寺、庵、精舍、兰若为僧尼礼佛修持之所,礼拜对象为佛、菩萨、罗汉,护法为韦陀或伽蓝。
佛教信众以皈依为入教之梯,自称三宝弟子;高僧则称大和尚,出家男众曰比丘,女众曰比丘尼,在家男众曰优婆塞,女众曰优婆夷,出家人用法名,去本姓改姓释,以合十为礼,其教义称为佛七或法会,不拜神及祖先,功满则圆寂或涅盘。
总之,佛家提出了明心见性。道家提的是修心炼性。儒家提的为存心养性。从这些与心跟性的问题上,也可以看出佛道的区别和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