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jiǔ dǐng,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不是一言十鼎)(1)


引证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

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一言九鼎”这个词语中的“九鼎”究竟有什么样的来历呢?

原来,“九鼎”的来历,与我国历史上夏朝的开国君主夏禹有关。夏禹,姓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大禹治水”故事的主角。

夏禹的父亲,名叫鲧,是尧帝手下的官员,负责治理黄河水患,因为采用“堵”的方法,劳民伤财修建河堤,却导致河水越涨越高,肆虐为患,历时九年仍未完成,最后被尧帝所杀。

鲧死后,夏禹继承父志,担任司空职务,仍然负责治理黄河水患,在总结父亲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大禹改堵为疏,疏通水道、引河入海,平息了水患。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赢得了民众的爱戴。

后来,帝舜将王位禅让给大禹,自此开启了夏朝的统治。大禹称帝后,为人不骄不躁,十分谦卑,还专门在涂山召开大会,检讨自己的过失。

大禹对诸侯们说“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这件事,史称涂山之会,一般被史学界认为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为了纪念涂山之会,大禹用各方诸侯进贡的青铜,铸造了9个大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九鼎”,分别象征着大禹划分的九州: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此后,“九鼎”,就成为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九鼎”历经夏朝、商朝,传到秦朝的时候已然不知下落。秦始皇听闻传言“九鼎”沉没在泗水之下,还专程派人打捞,可惜徒劳而返。

一言九鼎的来历是什么(为什么不是一言十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