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发展到元明时期,形成“北全真、南正一”的格局。天下道教要么归入全真,要么归入正一。特别在明朝,嘉靖皇帝崇信道教,邵元节、陶仲文等正一道士显赫一时,正一道进入全盛时期。不过历史上,正一道也曾被其他道派吊打。特别在南北朝时期,正一道被挤压得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从道教神仙的排位,便可看出正一道生存环境的尴尬。
原始的道教支派分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两支。太平道从黄老道发展而来,最高神为中黄太一,据此推测,中黄太一极可能是中华始祖黄帝。太平道被天公将军、大贤良师张角所利用,组织道众发动了黄巾起义。张角的弟弟张梁、张宝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三兄弟对应三才天、地、人。他们之下有八使、三十六方,起义部队达到三十多万人。
众所周知,黄巾起义最后失败了,太平道也消散在历史烟尘之中,中黄太一的最高神地位当然不再被承认。从后世道派的一些修行方法来看,像帛家道这些民间道派,或许是太平道的隐秘传承。总体而言,深受统治者痛恨的太平道消亡了,如冰雪消融,无迹可寻。
正一道就要幸运得多。正一道的前身即五斗米道。张天师所创建的道派,正式的名称应为正一道,即正一盟威之道的简称。因为道徒入教以交纳五斗米为限,所以教外人才称“五斗米道”。因其首领为“天师”,所以又称“天师道”。当然,也有不友好人士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直接蔑称“米贼”。为什么称“贼”呢?这倒不算冤枉五斗米道,因为五斗米道也参与了农民起义。按封建社会的标准就是“贼”。
在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时,五斗米道的首领张修在汉中也发动了起义与之相呼应。黄巾起义失败,张修见机投靠了割据四川的刘焉,才使得道派得以保全。再后来,第三代天师张鲁袭杀张修,在汉中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五斗米道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汉中政权没有官僚机构,直接用道教组织进行管理。其修行经典,最重要的是《老子想尔注》。这本书很可能是张鲁撰写。其中说神化的老子--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作为五斗米道的最高神,受到顶礼膜拜。
五斗米道产生于社会底层,并且结合了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巫教的因素。后来入道的社会上层精英,对五斗米道的修行方法和理念都有不满。例如南岳夫人魏华存,本为天师道祭酒。因对传统天师道修行方式不满意,创建了道教上清派,主要采用“存思”等修行方法。
为了凸显比天师道等派别更高级,上清派抬出元始天王为道教最高神。太上老君反而成了元始天王的弟子。元始天王后来被称为元始天尊。上清派宗师陶弘景编撰《真灵位业图》时,将神祇分为七等,太上老君只是第四等的正神。南北朝的时候,最大的道教宗派已经是上清派和灵宝派了。
《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元始天尊以后,便有了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说法。不过正一道的势力犹存,太上老君的地位在某些道士心中似乎牢不可破,逐渐道教中有了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因此,即便关于道教的最高神,说法其实并不统一。
不过神仙打架,终归是人间现实的真实写照。道教最高神的变化,实际反映的是不同宗派的历史地位。这个观点你认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