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包青天总共断了多少案子(包青天为啥如此清廉)(1)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提起包拯,想必大家都会想起清正廉明四个字,包拯的清廉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一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以包拯为榜样,或是用他来引导现在的官场风气,向他的清正廉明学习。那么,包拯为何能做到如此清廉呢?

铁面无私包青天

包拯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人人都称他为包公包青天,对于包拯这个名字,倒是很少提及。包拯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生于公元999年。在他二十八岁那年考上了进士,开始了他的当官之路。

历史上的包青天总共断了多少案子(包青天为啥如此清廉)(2)

称他为铁面无私包青天也是有一定理由的,他这个人审理案件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他在庐州府做官期间,有一个亲戚犯了法,被人告到官府。包拯依法处理,并没有因为是亲戚而宽容,照样打了他一顿板子。有些亲友本来想利用包拯做靠山,胡作非为,生事端。这一来,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自此,他铁面无私,清正廉洁的名号便开始流传了出来。

包拯一生清廉正直,对于权贵也不例外。因为他的铁面无私,所以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权贵大臣都无法在包拯那里走后门。在端州府(今广东肇庆)做官时,端州出产一种石砚,名叫端砚。

端砚石质坚实细腻,有着精美的雕刻,属于名贵的工艺品。以前在端州做官的官员,都会以向皇帝进贡的名义,趁机带走几块端砚,去奉承权贵大臣。他们带走的端砚,甚至要比进贡的数量多几十倍,逐渐形成了惯例。而包拯到了端州,只向百姓收取向皇帝进贡的数量,自己却一块都不拿。端州人民看到包拯这样清廉自守,都十分敬佩,也更加爱戴他了。

历史上的包青天总共断了多少案子(包青天为啥如此清廉)(3)

作为一个文臣,端砚的吸引力对于一个文人来说是十分大的,理论上来讲,包拯对其应该也充满了兴趣,并且过去在端州做官的官员已经形成了惯例,就算他带走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可是他不为所动,依旧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该拿的不拿,尽自己的本分,实在是值得尊敬啊。

北宋经济繁荣的背景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北宋时期重文轻武,虽然在军事上北宋相比前朝弱了些,但是因为文化的繁荣,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皇帝本身就对社会经济发展很重视,宋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抑商的朝代,再加上对南方经济的开发,整个宋朝在当时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历史上的包青天总共断了多少案子(包青天为啥如此清廉)(4)

农业方面,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并注重农具改进,使农业发展迅速。手工业上,矿藏丰富,丝、麻、毛纺织业发达,造纸材料丰富,印刷业发达,宋代的刻书以纸墨精良、版式疏朗、字体圆润、传世稀少等闻名于后世。并且宋代的造船业发达,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商业更不用说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就是在那时出现的。总的来说,国家繁荣昌盛,这样的经济条件下,身为宋朝官员的包拯,又怎么会为金钱而发愁呢?

不仅仅是包拯,其他的官员也因为经济的发展获得了不少的俸禄,宋朝的清官相对于历史上其他时期来说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们都知道了,包拯对于钱财的观念,与当时的历史背景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工资惊人的包拯

作为宋朝的官员,到底有多少俸禄呢?想必这也是大家都很想知道的。宋朝官员俸禄丰厚,朝廷变着法子地给官员发钱、发东西,禄米、俸钱是基本的收入。他们的待遇可以说是几千年以来当官的待遇最好的了。

历史上的包青天总共断了多少案子(包青天为啥如此清廉)(5)

于包拯来说,身为开封府一把手的他,还兼任了其他的一些职位,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等。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包拯做开封府尹每年的俸禄为:铜钱19200贯(公使钱18000贯,添支钱1200贯),粮360石(米、麦各一半),柴禾240捆以及干草480捆。除此之外,他还有2000亩田地,只凭这田地,就可以让他大富大贵了,更别说这些田地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价值。

那么,折合起来,包拯一年可以挣多少钱呢?大约有1300多万人民币!有这样的薪资,在当时的社会,虽不算顶级富贵,却也是大富大贵。不愁吃喝,那他对他的工作就更加认真严谨了,这也是别的一些官员无法与之比较的。有的官员因为得到了丰厚的薪资便贪图享乐,只求安逸,对于朝廷之事,便提不起很大的兴头,反而是对一些潇洒享乐的事情如鱼得水,这也是宋朝后期出现的一些现象。

历史上的包青天总共断了多少案子(包青天为啥如此清廉)(6)

他虽然有着丰厚的工资,可是他对他的工作仍旧能够做到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令人佩服。他自己的生活是十分俭朴的,与平常百姓并无多大区别,柴米油盐,粗茶淡饭,也时常为了工作废寝忘食。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在家训中他也写到过:后代子孙做官贪污的,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包家的祖坟中。可见他不但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子孙后代,也希望他们如此,为官清廉正直,对得起朝廷,对得起自己。

包拯的名字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被世人传颂。他断过的案子也被后人反复推敲学习,他刚正不阿,不惧权贵,有着自己要坚持的美好品质。包拯死后,后人给其8字赞评:杲杲清名,万古不磨。其"包青天"之美名流传千古。

历史上的包青天总共断了多少案子(包青天为啥如此清廉)(7)

今开封市博物馆藏有一著名石碑,学界称之为《开封府题名记碑》。碑上有一个小坑,刻的便是包公包青天的名字,因为包拯廉政爱民,为民做主,故而深受百姓爱戴。人们看到这座碑,都在敬佩这样的清官,人人发出感慨,并情不自禁的就伸手去触摸包拯的名字,久而久之,名字便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当今的中国也有许多官员像包拯一样,一心为国,看淡功名利禄,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为百姓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共同打造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希望我们的社会在他们的带领下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