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选题方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1)

今年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的第70周年,我有幸获得一本专属于我的纪念本,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本书。第一印象,我是不喜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没有具体统计过本书到底出现“他妈的”有多少个,从霍尔顿、出租车司机再到他所遇到的大多数人,这三个字似乎成为口头禅式的贯穿全书。这位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从学校开除后三个日夜里,不同场所、城市的经历,渴望被当成成年人,过自己希望过的生活,格格不入碰钉子,让他想隐姓埋名走天涯。霍尔顿是兄妹四人中,最不具才华,也让父母最不省心的一位,不过对可爱的妹妹菲比最上心,在远走他乡前一定要见妹妹菲比,故事在霍尔顿看到妹妹在旋转木马上快乐的情形,在大雨中仿佛突然顿悟收尾,留给我们无限瞎想的空间。

大概十六岁的年纪,都会有过如此迷茫和求索,只不过我在这个年纪时,还是如今而立的年纪,也没有全部经历过主人翁霍尔顿三天的所遇。这是庆幸或者也是缺失,我只是一直在按合适的年纪做恰当的事步骤,做一个寻常的让老师、家人、社会都省心的普通人。

书中的语言,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可能面临的形形色色,无数次的被问及年龄多大,而假装起来早已成年,喝酒约会,寻欢作乐,总是无法掩藏心中的孤独,数次要给惦记的女孩简打电话,但种种顾虑之下,电话终究没有打,或许与简的过往,都是属于他的美好记忆。电话打通了,大概记忆的美好,也消散了。

他数次询问,纽约中央公园湖里的鸭子,在画面结冰之后,会去向何处。当醉醺醺的抹黑去公园探索之后,他发现湖面结冰,鸭子不知在何处?他仍然有着纯真的想法,他希望做一个哑巴在加油站里挣钱,遇见同样的女孩结婚生子,建一个木屋,只允许哥哥还有妹妹去探望他。他充满着爱心,毫不犹豫的把十元钱,献给两位修女老师;他又是不畏强暴的,他看不惯室友的作为,对电梯工的敲诈,哪怕力量悬殊,他一样的敢抗争,宁愿被挨揍的鼻青脸肿,也奋起反抗。他崇尚美好,课堂上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行为,霍尔顿不愿与之为伍。你会分不清,霍顿这几天不分白天与黑夜的混沌着,关于睡觉的描写几乎很少。反而,他在不断的拜访着入睡的人。是不是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

书中,妹妹菲比不止一次的教育霍尔顿,不要说脏话,这也说明霍尔顿眼中纯真、可爱的妹妹形象,她知道哥哥的想法,甚至想到与哥哥一道去西部。菲比与霍尔顿的对话,堪称书中灵魂的部分,通过几天遭遇以及家庭经历,霍尔顿有着最纯真的理想。

麦田里的守望者选题方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2)

“律师还行,我想是吧——可是我也没兴趣。我是说如果律师一天到晚到处去搭救无辜人们的性命什么的,那样倒还不算坏,可是真当了律师,你就不会去做那些事了。整天所做的,就是挣很多很多钞票,打打高尔夫球还有桥牌,买名车,喝马提尼酒,让自己的样子像是个有头有面的人物。”

“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就整天干哪种事,就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得了。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但这是我唯一真正想当的,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

此外,老师安托利尼,是霍尔顿最崇敬的老师,面对霍尔顿的求助,他敞开怀抱,接纳并耐心开导着:

“我觉得你再这样下去,吃到的不是一般的苦头,是要命的苦头。吃苦头的人感觉不到,也听不到什么时候苦头就这么大了。而只是一直吃下去,吃下去。对一个人来说,一辈子里注定会不时去寻找一些他们自身周围所不能提供的东西,要么他们以为自身周围无法提供,所以放弃了寻找,他们甚至再还没有真正开始寻找前,就放弃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选题方向(读麦田里的守望者)(3)

“首先就会在学校里用功学习,你必须这样,你是个学生——不管这点对你来说有没有吸引力。你追求的是知识。”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

与霍尔顿一样,我也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至于《永别了,武器》还没有读。记得听一位朋友说过,想想还是可以的,说不定哪天实现了,如果连想法都没有,那大概永远不会实现。除了书中太多的“他妈的”这还是一本很不错的书,愿年轻过的你我,都还有纯真的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