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网站(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1)

图一:优美的校园一角。(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 供图)

就在暑假开始的第一周,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又传来好消息。继6月30日在集美区少儿讲故事大赛中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后,该校桐语社社团学生又在厦门市第十二届少儿讲故事大王比赛中获得小品组金奖,第三次冲进福建省少儿讲故事大赛省赛。

其实,这只是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取得成绩的一部分。近两年,该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屡获佳绩,获得区级及以上奖项就达497人次,其中国家级31项。除了竞赛成绩,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近三年来,该校初中部中考及市质检、小学部六年级质量抽测成绩均名列区前茅。

可能让人想不到的是,六年前的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还是一所没有围墙、没有大门、没有操场的“三无”学校,而如今已成为集美区乃至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他们靠什么取得如此优良的成绩?

“高位嫁接”

合作办学带来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前身为集美区西亭小学,在旅居缅甸的陈锦帆等13位爱国华侨发动捐资兴建下,创办于1926年,至今已有90多年办学历史。

但是西亭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的生源大多是农村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再加上教学设施陈旧、老师干劲不足,教育质量一直不高。2014年8月,为进一步加快集美区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教育品质,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引领作用,在集美区委区政府、厦门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集美区教育局与厦门外国语学校合作开办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从此学校走上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总校高度重视分校发展,多次到校调研、指导学校工作,委派精干师资团队传经送宝。学校领导班子在面临师资队伍年轻、校园环境差等困难下,充分借鉴吸收总校的先进办学经验,秉承总校“进德修业”的校训,研究确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最终目标是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沃土”。

目标明了,方向正了,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在总校的引领下,日常管理、教学教研等都实现了总校的理念和方法传承。亲身经历、见证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成立、改革、发展的该校校长黄宁艺回忆起学校的发展历程,充满感慨。他表示,双方的合作是实质性的,不是停留在协议和牌子上,总校定期派来中层干部和名师,把办学思路和措施都带来了。给黄宁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分校的班子成员、教研组长每年都会到总校跟岗学习,从学校管理到学科教研,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六年的发展,学校也从一所不被老百姓信任的学校变成了人民满意信任的学校。”黄宁艺说。

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网站(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2)

图二:教师上公开课。(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 供图)

“师徒带教”

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合作办学的关键还是要带出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分校充分利用总校资源,为教师们搭建成长平台,助力教师进步,同时也推动学校的发展。

郑雅鑫是中学部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入职三年就把两个语文成绩在全区倒数的班,带到正数第一名。回顾这些年的成长历程,郑雅鑫说,是学校提倡的“师徒带教”让我成长得这么快。学校每一位年轻教师都会有学校、区里和总校的师傅进行辅导,这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指明方向。“特别是总校叶老师经常来听课指出我的不足,让我受益匪浅。”郑雅鑫说。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教师的成长,再多的付出都值得。总校、分校的合作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黄宁艺说,“分校的青年教师纳入总校的培训范畴,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分校和总校签订了带教协议,9门学科的年轻老师都向总校的老师拜师学习。”

学校还柔性引进两位总校专家,帮助青年教师强内功。近六年来,成长起来的市、区级骨干教师达29人,占教师总数的25%,教师队伍呈现梯队发展格局。

全面锤炼

为孩子成长提供均衡发展的机会

提升教育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合作办学的初衷。学校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利用总校资源搭建平台,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锻炼。

“在读小学之前,主持人和我不沾边,进入学校加入桐语社团后,老师发现了我的潜质。”五年级学生童心语说,“现在获得的奖项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没有老师细心的指导和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入学五年来,她先后获得了10多个省、市、区级的奖项,在学校社团活动中收获很多。

桐语社的指导老师范永钦说,学校在场地、资金上都给予大力支持,让老师无后顾之忧。社团的郑晨芳老师也表示,孩子们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得到了全面发展,社团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成长平台。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近两年来全校学生获得区级及以上奖项共497人次,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17项。

学校除了搭建自身的平台、为孩子们成长提供均衡发展的机会外,还充分利用总校的优质资源让孩子们得到锻炼。“总校发起亲子阅读活动,我们全校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参与其中。”郑雅鑫说,“我们学校的一个家庭最终在总校比赛中获得第三名,通过比赛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变融洽了。”

学校与新加坡南华中学结为姊妹校,通过总校的资源引进纯正的外教走进课堂,在一二年级开设外语校本课程,让孩子们有了努力的方向。黄宁艺说,学校沿承厦门市外国语学校总校的校训“进德修业”,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胸怀”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阳光、健康、大方地成长,在以后拥有更广阔的空间。(记者 冯立东 来源:集美报)


来源:集美报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