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4亿,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且增速最快的国家,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老年护理专题记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老年护理专题记录(专题策划老年护理专题)

老年护理专题记录

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4亿,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且增速最快的国家,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护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基于此,我刊特约北京医院孙超老师,策划老年护理专题,刊登于2020年第32期,专题内容介绍如下。

述 评

《出院准备服务在老年患者中的实施研究进展》

作者:孙超 奚桓 胡慧秀

【摘要】

出院准备服务的实施能够保证患者在不同居住场所之间所受照护的连续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本文对出院准备服务的概念、实施原则、服务内容、实施流程以及出院准备服务在老年患者中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实施成效进行述评,旨在推动出院准备服务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实践及在我国的推广实施。

专 题

《基于ICF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的构建》

作者:唐欣芝 顾则娟 汤一帆 王蔚云 高春红

【摘要】

目的 构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3月选取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北地区共计1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4名护理专家为函询对象。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以功能为切入点,通过系统评价、专家会议、专家咨询构建老年CHF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

结果 3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0%、100.00%、95.83%;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0.914、0.913;协调系数分别为0.348、0.451、0.752(P<0.01)。最终构建的老年CHF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包括心脏功能、呼吸功能、水及电解质功能、能量与驱力功能、情感功能、皮肤的保护功能、睡眠功能以及活动与参与功能8个ICF功能,14个护理措施,161个护理活动。

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老年CHF患者不同功能分级照护方案内容全面、系统,不仅可提高护士的护理决策性,规范护理行为,且可动态调整,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且能更好地满足老年CHF患者在不同病情时期功能受损的个体化差异的照护需求。同时,还为今后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框架。

《老年友善医院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金晓蕾 纪冬梅 罗昌春 邓宝凤 张丽 陈春旭

【摘要】

目的 了解某老年友善医院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现状,并分析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因素,旨在为制订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7月对某老年友善医院26个临床护理单元的360名临床在职护士采用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测评量表及护士心理契约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影响因素。

结果 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总分为(173.74±16.04)分;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总分与心理契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团队责任和医院发展责任是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总体较好,护士心理契约中医院责任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医院团队责任和发展责任,管理者应从医院管理支持团队行为及提供发展保障等方面着手,提高护士心理契约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促进护士形成积极的患者安全意识及行为。

《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持续监控体系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中的效果》

作者:黄巧 卢少萍 许智红 徐永能 任晓晓 赵雪琴 马慧欣

【摘要】

目的 构建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的持续监控体系,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质量。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14个病房的老年住院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将14个病房的护士纳入研究。随机将7个病房作为对照组、7个病房作为试验组。试验组患者151例,照顾者137名,护士68名;对照组患者151例,照顾者131名,护士57名。对照组采用护理部质控科—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的常规三级监控方法进行跌倒预防质量监控,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评价量表对跌倒的预防质量进行持续自我监控。采用跌倒效能量表(MFES)比较两组患者跌倒效能评分和住院期间跌倒的发生率,采用照顾者跌倒知信行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照顾者干预前后的防跌倒知信行情况,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比较两组护士的自我效能情况。采用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评价量表比较试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跌倒预防质量评价结果。

结果 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跌倒,对照组患者发生跌倒2例,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跌倒效能评分为(70.77±16.85)分,对照组为(62.77±1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9,P<0.01)。干预后试验组照顾者的跌倒知信行得分高于对照组,护士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干预后预防跌倒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构建的持续监控体系,能够提升老年患者跌倒预防质量及跌倒效能,提高照顾者跌倒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

作者:王贞慧 孙超 王霞 王蕾 李欣 王雪莲 戴雪松

【摘要】

目的 描述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为医院完善跌倒预防的护理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2月通过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的121例次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分析事件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

结果 121例次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中,白班累计45例次,夜班累计76例次;跌倒地点最常见的是床边60例次,占49.6%,其次为病房外的其他地点35例次,占28.9%;跌倒原因排序前3位占比近80%,分别为护士因素39例次,患者因素34例次,环境因素22例次;跌倒结局中,无损伤44例次,轻度损伤47例次,中度损伤6例次,重度损伤23例次,死亡1例。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大、发生率高、损伤程度重、风险因素和原因复杂,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护理管理要从多维度入手,重视健康教育效果的回馈和过程监管,调动老年住院患者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在老年患者功能锻炼和安全管理中找到新的平衡点,科学有效地保障患者安全。

《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

作者:张洁 张丹丹 吴娟 周娇 李虹 孙超

【摘要】

目的 探讨WHO提出的内在能力下降与老年人ADL的关系。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3—12月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病房住院的196例老年人,采用内在能力下降评估工具和ADL量表调查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情况和ADL得分,分析影响老年人ADL的因素。

结果 196例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得分2.0(1.0,3.0)分,93.4%的老年人存在内在能力下降。不同基础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的老年人的内在能力下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605,P<0.01),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的老年人内在能力下降程度较未受损老年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41,P<0.01)。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及内在能力下降是影响老年人BADL和IADL的主要因素。

结论 内在能力下降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内在能力与老年人ADL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