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古代历史文化有好几个传奇,我国就占据了好几个,最有名的则是在秦朝时期。无论是宏伟壮观的秦长城,还是兵马俑,亦或者是暴君秦始皇,这个朝代对于我国历史来说都是一个极其富有神秘色彩的时代,有很多考古学家一生都在研究秦朝的历史,但是最终还没能将其挖掘出来,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就是秦朝时期的兵马俑。

关于兵马俑的故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秦朝时期的一种殉葬用的东西,虽然有人说它是用真人造的,不过经过专家的技术认证和CT扫描下已经得知兵马俑内部是中空的,但是兵马俑的神秘可不仅仅仅限于此地哦,它的作用,它的颜色,它的制作手法等等,都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个奇迹。

寻仙的秦始皇竟开始建造陵墓

早年的秦始皇并未想建造陵墓,因为秦始皇认为他可以找寻到长生之法,于是他接纳了许多装神弄鬼的人,这些人就有、、徐福、侯生,这些人利用秦始皇想要追求长生的心理不断给秦始皇出馊主意,秦始皇也在这些人的引诱之下不断派人寻找仙人、炼制仙丹。

兵马俑主要用什么烧制(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1)

秦始皇命徐福出海寻求仙人

不过最终秦始皇也没有找到仙人,就连他派出去寻找仙人的徐福在第二次出海寻找仙人之后也在也没回来过,有人认为他可能是死于海难,也有些人认为他是偷偷渡到了一个无人的岛屿,带着那些童男童女开始了新的生活。也是因为这些原因,秦始皇开始将陵墓的建造放入了自己的日程当中。

秦始皇为何将兵马俑作为陪葬的物品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发现了人行石头的碎块,直到1974年3月才真正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过向来追求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为何要开始修建陵墓,造大量的兵马俑做陪葬,这个问题在人们的想法中呈现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则是其秦始皇已经知道长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他为了给自己留有后路开始修建陵墓。作为一个极具野心的皇帝,生前为王死后亦为鬼雄,因此这些兵马俑实际就是他在阴间的军队,在很多小说当中,都有记载的阴兵借路可能就是秦始皇当时的想法。

兵马俑主要用什么烧制(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2)

极为庞大的兵马俑葬坑

第二个观点则是古代流行的殉葬制度,这种制度当时不仅仅需要各种牲畜,同时需要人来殉葬,秦始皇自认为是千古最厉害的皇帝,那么陪他殉葬的人应该是不计其数。当时的丞相李斯为了天下众生的考虑,上奏于秦始皇,告诉秦始皇如果使用人来殉葬可能会动摇秦朝根基,希望秦始皇才采用兵马俑的形式满足于殉葬。秦始皇听后认为既能不动摇根本又能满足自己在阴间称霸的需求,自然也就答应了。

虽然两种观点只是考古界的两种猜测形式,不过从道理上来说却是说的过去,因此关于此点的看法考古界很多人对此都保留意见,等待科技的发展去开启秦始皇陵。

展现于我们眼前的兵马俑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既然兵马俑并未是用真人进行制作的,那么其选材和制作对于历史来说都有其意义。在材料的选择上,兵马俑使用的是陶土,这种泥土有着耐高温煅烧,并且其韧性和光线程度相对其他的泥土来说都有一定的优势。

关于兵马俑制作首先用模具制作出兵马俑初步的外观,值得一提的是兵马俑并非一次性造出来了,而是通过不同部位一步步拼接而成,相对于直接造出来来说这种拼接的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因一部分地方不完美而被迫重新制造,同时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兵马俑的肢体的组合。这就是为什么兵马俑的姿势和表情神态等等外观都不重复的主要原因。

兵马俑主要用什么烧制(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3)

外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陶像

在初步的外观制造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雕刻了,人物的表情,人物的外观,人物的职位,以及身上佩戴的东西、东西上的花纹,哪怕是细微的眉毛之处都被工匠们雕刻的极为细致,可见兵马俑耗费了多少工匠的精力。在这些步骤完成之后工匠们就开始将兵马俑的躯体连接到一起,为了使兵马俑身体的连接不会显得很是突兀,因此工匠会用泥浆将其接缝抹平,并在此之后在接缝用雕刻加以装饰,这样使整体呈现出完整的人体形象。

兵马俑主要用什么烧制(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4)

外观各不相同的兵马俑

在制作的下一步就是进行煅烧,这可是一个极其富有技术性的活,如果火候时间少,温度低那么可能会导致内在的陶土没能全干,如果火候大时间长,可能会导致兵马俑出现爆裂,据专家猜测当时的煅烧温度可能是94度,但是有关于煅烧的时间还没有具体的分析得知

在煅烧上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兵马俑的煅烧的方法与人站立的刚好相反,人站在地上讲究的是头顶天脚踩地,而兵马俑的煅烧则是头朝下脚朝上。这种原因是因为上半身的重量较大,下半身较轻,因此头朝下能够有效的防止头部坍塌,这种情况实际上已经证明我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发现了重力。

兵马俑主要用什么烧制(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5)

被展览于博物馆的兵马俑马车

不过当时的工匠们并未发现这种重力能够决定什么,因此他们设计完兵马俑后开始设计陶马,但是却出现了多次塌陷的事情,为了检测出是谁做的兵马俑,监督人员要求工匠在兵马俑上标记出自己的名字,虽然说这种方法起初只是为了有效的监督工匠工作的制作准度,但是在现在来说却阴差阳错的让我们认识了许多技艺高超的工匠大师。

兵马俑本身其实并非只是黑白二色

你以为兵马俑本身就是黑色和白色的吗?实际上这种想法真的可谓是大错特错,曾经不懂历史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想到,如果制造出来这样的兵马俑秦始皇会不会乐意,但是现在想想作为一项追求完美的秦始皇来说这样的兵马俑必然是不可以,他一发怒那制作的工匠们岂不是都要死,因此关于兵马俑的颜色一定不是简单的黑白。

实际上兵马俑是用红、绿、蓝、黄、紫、褐、白、黑、青这九种颜色彩绘而成的,如果要算上其他的相近色那么颜色就会不下于十几种了,经过专家的化验表明这些颜色都是矿物质。红色由辰砂、铅丹、赭石制成。绿色为孔雀石,蓝色为蓝铜矿,紫色为铅丹与蓝铜矿合成,褐色为褐铁矿,白色为铅白和高岭土,黑色为无定形炭。

兵马俑主要用什么烧制(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6)

实际兵马俑是由多种颜色搭配的

关于颜色的使用上兵马俑并未如此简单,它不仅仅是经过颜色包装的陶俑,同时颜色上它还采用了十分鲜艳的对撞色,这种颜色的对撞会使得陶俑看起来更具有活灵活现的样子。不过很可惜的是大多数兵马俑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山洪、大火、风化等等自然的侵蚀下逐渐丧失了颜色,只有仅剩不多的兵马俑保持着原有的颜色。

不过这些兵马俑最终也变成了黑白色,这是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还不够成熟,在发掘的无法将其完整的保留下来。因此很多考古学家都心痛这维持了两千多年的神秘色彩在土后的短短几分钟甚至是十五秒就已经面目全非,原本五颜六色的颜料在接触空气之后纷纷脱水、起皮、掉落。

不过关于对兵马俑的影响来说氧化只是造成兵马俑损伤其中的一个,微生物和可溶盐。微生物中主要是泥土中的霉菌孢子,它通过附着在兵马俑之上跟随兵马俑出土。这时温度和湿度都会达到霉菌生长的条件,随着霉菌的生长霉菌会分泌出一些色素和酸碱等腐蚀性物质,不仅仅影响兵马俑的外观样子,同时还会让兵马俑变得更为脆弱。

兵马俑主要用什么烧制(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7)

出土后发生裂痕的兵马俑

可溶性盐则是通过反复结晶和溶解的方式来对兵马俑造成损害,一般来说出土的兵马俑上面都会附着一层"白霜"这层白霜就是可溶性盐,它们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经常在液体和固体当中来回切换,当期在液体状态下流入兵马俑的缝隙中凝结成固体,那么就会导致兵马俑的缝隙增大,多次反复之下会使得兵马俑变得极为脆弱,这种情况下虽然是陶制的兵马俑,但起还不如纸糊的结实,一碰就可能成为一堆碎片。

最终历史学家和科学家达成一致的意见,将剩余的文物继续留在地下,等到科技足够先进的时候在以科学的手段将它们保护起来。虽然说这一时间可能还需要接近上百年,不过对于一个几千年文物的保护来说,这百年的等待是非常值得的。

结语:我们看到的无数文物实际上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它能够反映当时朝代人们的生活情况,朝代的发展情况和朝代的历史,这些文物都是人们对历史考究的一个重要参考。不过由于现在科技还并未达到更高的程度,因此对文物的保护还是有些欠缺,因此才有许多文物出土后被自然所损坏。

不过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高,当时的古人了解的不仅仅是物品的制造,他们对冶金技术,物理学,化学等等方面都有实际性的应用,虽然古人并未将其立为一种学术,但是其对现代人的震惊是极其之大的。如今哪怕是先在的纺织技术都无法织出金缕玉衣,真的为我国古代高超的技艺位置感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