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

文✎简史说

编辑✎简史说

1959年,天安门广场上,一座大气磅礴的建筑基本完工,毛主席欣然前往参观,看到这样威武庄严的建筑后毛主席满意极了,问这个建筑叫什么,陪同毛主席的万里同志回答:“我曾经问过总理,总理说一定要请一国领袖来命名才行。”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

毛主席

毛主席问:“你们是怎么叫这个建筑的?”万里说:“工人们都叫它大会堂工地,也有人叫人民宫。”毛主席想了想说:“‘宫’嘛,有点封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我看,就叫人民大会堂吧,这是人民建造的,应该属于人民。”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3)

万里同志

毛主席十几年前的梦想

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十大建筑,其中主要就是人民大会堂,以此展现自建国起10年来的建设成就,作为对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

这个决定是在1956年才确定的,但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心中就放着建造大会堂的希望。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4)

毛主席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是我们党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本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了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的政治路线;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以来的经验;奠定了政治、思想以及组织的深厚基础。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5)

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这次会议的地址是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在中国共产党来到这里之前,杨家岭只是个贫困的农村,村里有十几户人家,党中央来到这里后贯彻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与当地人民一起努力,很快解决了吃住的问题。

中共七大召开前,为了让与会代表有地方开会,党中央派建筑学家杨作材主持修建了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6)

杨家岭大礼堂

但因为当时条件的限制,这里名字叫大礼堂,实际上是一个相当简陋的房子,简陋到什么程度呢?整座建筑是一个简单的砖瓦房,房子内部最前边搭了讲台,其余的地方只有一些长条板凳,代表们坐下后连伸懒腰的空间都没有,一些代表甚至只能站着开会,整个会场仅靠星星点点的煤油灯提供照明。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7)

七大会场外

这次伟大的会议就在这个狭窄昏暗、闷热不通风的礼堂召开了,代表们人挨着人,大汗淋漓,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8)

七大会场内

会议结束后,主席看着简陋的大礼堂,深有感触地说,将来革命彻底胜利以后,我们一定要建一个万人大礼堂!

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共产党各个部门搬迁至北京工作,各个部门聚集在一起,使得中南海十分拥挤。但当时我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党的重点放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当时的科学技术也不足以建造万人大礼堂。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人民更加相信中国共产党,广大人民群众希望直接听到党中央的号召,从这时起,国家开始筹划在北京建造一个大礼堂。之前在莫斯科开会时,苏联的会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为了建造我们自己的大礼堂,北京市规划局专门前往苏联,去考察莫斯科的大礼堂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9)

毛主席在开会

1958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明确提出要在北京建造一个万人礼堂的计划,同年,党组织决定,为了给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以及在未来更好地协调工作,到1959年,要在北京建成一批建筑,人民大会堂正在此列。

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的畅想,在新中国成立近10年后,终于开始实施。

人民与人民大会堂

建造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不过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此时距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典只有不到400天,为了留一些时间在人民大会堂中做准备工作,这个时间还要提前到9月1日。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0)

天安门广场

按照以往的各种建筑物的建造经验来说,这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要知道,建成美国的白宫用了8年,建成瑞士的万国宫用了8年,建成联合国大厦用了7年。除了时间问题,工程难度也很大,因为我国在此之前完全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建造。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全程参与,任命周恩来担任总指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彭真担任副总指挥,彭真在建设过程的都会向领导人请示,以保证万无一失。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1)

毛主席和周总理

为了建造出最合适的建筑,北京市委邀请全国各地优秀的建筑学家前来商讨,拿出最合适的建筑方案。建筑学家们绞尽脑汁想出的方案都被一一否决,在他们一筹莫展时,周总理提出了“中国不古,西方不洋”的理念,是指设计人民大会堂要做到中西结合、取长补短。最终,年轻的设计师想出了“凸”字形的方案,大会堂长336米,宽206米,总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紫禁城还要大,这个方案兼顾艺术与实用,让人眼前一亮。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2)

毛主席在看设计图

1959年,周总理在座谈会上说,大会堂的安全性一定要有保障,如果出了问题,在国内外都会产生影响,他要求“大会堂的寿命起码要比故宫长,不能少于350年。”“请毛主席和周总理放心,一定会达到要求!”与会人员说得掷地有声。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3)

周总理参与人民大会堂设计

人民大会堂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意义非凡,所以周总理要求,建造人民大会堂所需要的材料必须全用国产的,虽然当时中国生产力相对落后,物资匮乏,但总理的号召点燃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各界人士都投入到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中;福建的花岗岩铺设工匠、海南的木匠……因此,人民大会堂一开始就与人民密不可分。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4)

施工现场

建造人民大会堂是神圣的任务,但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似乎需要奇迹发生,还好中国大地上从来不缺少奇迹,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善于创造奇迹!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5)

毛主席看建造方案

人民大会堂的选址是当时天安门广场外的闹市区,这里有繁华的商业街,坐落有致的民宅,以及大量机关单位,要建造人民大会堂,首先要做的就是拆掉这些建筑。拆除机关单位势必会影响这些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过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比较麻烦的是民宅和商业街的拆迁工作,因为需要取得所有相关百姓的一致同意。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6)

天安门广场

在工作人员看来,附近的居民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突然让他们搬到其他地方,肯定让他们难以接受,负责拆迁工作的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出乎意料的是,事情远比他们想象的简单得多,附近的居民商户得知拆迁是要建造天安门广场后,纷纷响应号召,积极配合工作。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7)

民宅

在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些拆迁时的录像,其中有一对小姐妹,姐姐李萍和她的妹妹李明,拆迁时他们只有五岁,据他们回忆,1958年,她们的妈妈接到拆迁通知,身为街道治安主任的母亲没有犹豫,主动起带头作用,号召街坊邻居搬家,邻居们也没有一丝一毫抱怨,纷纷响应。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8)

天安门广场未拆迁时

在这么短的时间拆除大规模民房,为居民安排住所是一大难题,周总理决定,暂停原计划与人民大会堂同时进行的科技馆、国家剧院等建设工作,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解决居民居住问题的工作中,还要求把一些政府部门腾出来供居民居住。一些百姓担心给国家添麻烦,主动要求自己寻找住处。

在政府和人民的通力合作下,原计划用一个月完成的拆迁任务,仅用了10天就彻底结束。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19)

大礼堂开工

百姓们热情高涨,主动加入建造劳动,后来由于人数太多,变成了必须排队登记才可以进入工地,很多人为了能义务劳动,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到工地门口排队,害怕来晚了没机会做贡献。

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似乎在举行一场劳动比赛。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0)

施工现场

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300余人昼夜不停,仅9天就完成了正常工期1个半月的工程;立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研究出“推车式”铺地板的方法,用8天完成了原来45天的任务。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1)

施工现场

值得注意的是,雷锋同志那时也打算参加人民大会堂的建设,不过当时辽宁地区只招瓦工、木工和钢筋工,雷锋同志不会这几项工作,他说“没能为大会堂建设添砖加瓦,是我一生的一大遗憾。”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2)

雷锋同志

当时科技水平远不如现在,大多数工作都靠人工,就这样,在工人们汗水的挥洒中,在各界人民的努力下,1959年8月31日,人民大会堂正式竣工,前后共10个月,如果去掉设计方案的两个月,我们建设人民大会堂仅用了8个月。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中国人民可以靠自己创造奇迹。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3)

施工现场

就叫人民大会堂吧

竣工后,周恩来和陈毅来人民大会堂验收,并返回中南海邀请毛主席参观。

1959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市副市长万里等人的陪同下,到大会堂视察。

看到工地上进行收尾工作的工人一个个满面春风,毛主席也露出了笑容,工人们看到主席后,纷纷邀请毛主席参观。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4)

人民大会堂模型

在工作人员和工人簇拥下,毛主席一行人登上主席台,看着宽敞明亮的大厅,心情大好,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支烟,问工作人员:“可以抽烟吗?”工作人员笑着回答:“当然可以,这里完工了,主席,你是不是检查消防的?”众人哈哈大笑,毛主席准备点烟时无意间抬头,注意到了大礼堂的天花板。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5)

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

大会堂穹顶正中间是一个镶嵌在葵花座上的五角星,周围分布着500个满天星灯和100多个换气孔,像璀璨的星空,五角星大灯和群灯交相辉映,象征党指引着全国百姓走向光明。从大厅顶部中间开始,是环环相套的三环水波式暗灯槽,一环大于一环,如众星捧月,象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胜利走向胜利。同为白色的穹顶和墙壁巧妙连接,使大厅显得朴素典雅。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6)

人民大会堂

主席指着天花板问:“这个设计很不错,是谁的主意?”工作人员说是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设计的。天花板最初的设计不是这样,周总理在看到当时的设计图时,觉得如此大的会场用传统的灯,会让人感觉压抑,他说:“我们能不能让大家在这里感到渺小呢?你们想想站在海边的感觉。”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7)

人民大会堂穹顶

毛主席一行人参观结束后到北京厅休息,大家闲聊时毛主席问这个建筑有没有名字。

万里说:“工人们都叫它大会堂工地,也有人叫人民宫。”

毛主席想了想:“‘宫’嘛,有点封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我看,就叫人民大会堂吧,这是人民建造的,应该属于人民。”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8)

毛主席在参观

从此,人民大会堂有了名字,同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等一样,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

从此,我国各项重大的会议都在这里举行,有无数重大决策从这里确定,并传到全国各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指导。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29)

人民大会堂内部

在这里,我们再也不用向从前那样,挤在昏暗紧凑的小屋开会,再也不用大汗淋漓腰酸背痛。

庆祝建国10周年(参观完建国10周年献礼)(30)

人民大会堂

时至今日,人民大会堂已经陪中国人民走过60多年风风雨雨,每个中国人在面对她时都会心生敬畏,不自觉地降低声音。

因为人民大会堂是一座伟大的建筑;

是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神圣殿堂,在这里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现实;

是一部史书,记录着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敢于创造奇迹的决心;

是中国共产党信仰,她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