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三国时期,中原大地一分为三,魏、蜀、吴三国鼎立,名人将士层出不穷,这段时期的历史是历代研究学者和历史爱好者都非常乐意查阅的一段。且不说享誉全球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中学生必读精品书籍,单说这段时间的轶事都让人兴趣激增。

三足鼎立之时,有这么一位名士,以他名义留下来的故事不可谓不多,有些谚语歇后语时至今日我们仍在用,比如说最简单的“说曹操,曹操到。”没错,这位名士就是三国时魏国国君,曹操。

曹操乃是一代著名的政治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典型的奸佞形象,甚至后来的戏剧之中,曹操先生也成了小“白脸”。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件曹操先生的小八卦,那便是——咱们读了多年书,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曹操竟然并不姓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其中缘由。

曹操为什么那么信任夏侯惇(读了这么多年三国才知道)(1)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曾任东汉丞相,而后加封魏王的曹操,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虽然曹操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从周瑜那句「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起,千百年来,一顶“汉贼”帽子就再也摘不下来了。可是曹操实际上对东汉,对汉献帝却并不差。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大汉疆域四分五裂,割据势力四起,周遭邻国也纷纷踏入大汉国土想要分一杯羹,汉王朝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境遇。曹操借大汉天子名义四处征讨,最终凭借着精锐部队、精炼兵法,以优秀的战争头脑平定天下,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对大汉王朝也算是做出了卓越贡献。

曹操为什么那么信任夏侯惇(读了这么多年三国才知道)(2)

但是曹操的本命不姓曹,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曹操的原姓是夏侯。 此应追朔到汉朝开国之时,当时刘邦跟前有个名臣是曹参,也是历史有名的贤臣,在他手下有个姓夏侯的将军,对其忠心耿耿,后来曹参让其改姓为曹的。

事实上曹操和夏侯渊,夏侯惇是一个祖先。和曹仁,曹洪却是同姓而已,就象刘备和刘璋一样。 曹操之父曹嵩,原本是夏侯氏的子孙,而后因为做了宦官曹腾的养子,方才改姓了曹。说起这曹腾,也是个厉害之人,他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在汉桓帝时还被封为费亭侯,自其死后,养子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及《世语》二书:“(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指曹操)于敦从父兄弟。”从血缘关系来看,曹操其实就是夏侯氏的后代,他手下的头号大将夏侯惇就是他的堂弟,另一员大将夏侯渊也是他的族弟。

曹操为什么那么信任夏侯惇(读了这么多年三国才知道)(3)

而说起夏侯惇呢,也不可谓不出名。他是曹操起兵之时,最早跟随他一同征战沙场的的将领之一。他少年时就以勇气闻名于乡里,跟随曹操之后更是勇猛无敌,在与吕布军交战之时,还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包括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可谓功勋卓著。

甚至连《三国志》之中,都有专门的一片传记写他的故事——《三国志·魏书·夏侯敦传》言他:“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可见他当时的受宠程度,那都是可以进到曹操卧榻前的人物,放到现在,你感想那地位有多高。

长期的独当一面让夏侯惇在江湖上留下了赫赫战功,也留下了赫赫威名。不止是他,其族弟夏侯渊也是多次领兵出征的大将,所谓“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也是留名青史的人物,极受曹操的信任。这其中,除了他们自身的才干勋业之外,与曹操的亲族关系乃是他们如此受宠且声望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为什么那么信任夏侯惇(读了这么多年三国才知道)(4)

因为二人同为曹操真正的本家——夏侯家的同族兄弟,多多少少算是有些亲戚的,而且这亲戚还算是挺近的,所以,备受荣宠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小编对三国也是刚刚开始尝试了解,所以有许多事可能不如大家通透,如果是说了什么不当的话,还望大家可以包涵指正。另外如果有什么感兴趣的,可以评论出来大家一同讨论一下,小编也会加深了解,后续跟大家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