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世界风情画(ID:finkeeper)
作者:杂杂妹
每位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童鞋都知道,数学课意味着“背不完的公式、解不完的题、画不完的图、听不完的天书”,没办法,谁叫数学是元语言、是思维的高级体操,而且,每逢大考,拉开成绩差距的都是数学。于是,在高考这个人生第一个大转折点上,不会有多少人报考和数学息息相关的专业~~
(妤妤姐:因为数学系招生的名额也非常有限!)
这只是自我解嘲的说法,不过,许多在基础教育被数学碾压得体无完肤的人,一听说科学、艺术与和平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想必是暗爽不已吧:谁叫你当初这样那样为难我,还自我感动,天天把自己称作科学的基石,没想到,人家诺贝尔根本不给你发奖!
至于原因,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一个经常被中小学数学老师提起的都市传说是,相传,诺贝尔年轻的时候,曾经热恋过一位美女,没想到,有位数学家横刀夺爱,但是诺贝尔痴心不改,也就终身未娶,到了颁发遗嘱的时候,有意不设置诺贝尔数学奖,就为了报复当年数学家这样不给面子,这一报复,就报复了整个数学界一百多年……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
为此,数学家们表示,这可能与诺贝尔的科学观有关——诺贝尔在16岁时就终止了公立中学的教育,但他没有继续上大学,只是靠自己的领悟力在创办企业、搞发明的路上狂奔。由于诺贝尔是一位19世纪典型的天才的发明家。他的发明需要材料、果断和直觉,但不需要任何高等数学的知识,就可以为自己带来了隆盛的声誉和巨量的财富。诺贝尔的数学知识可能不超过四则运算和比例率。化学中使用数学的基本变化只是发生在诺贝尔死后,现如今,甚至1900年以后的不多几年,化学就不可能忽视数学的影响。
瞧这话说的,数学家的反击也真狠啊!
那么,数学界公认的国际最高奖项又是什么呢?
当然是菲尔兹奖(Fields Medal)!该奖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因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菲尔兹奖每四年颁发一次,在由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办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每次授予2至4名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获奖者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40岁,每人获得1.5万加拿大元奖金和金质奖章一枚。
截至2018年,世界上共有60位数学家获得菲尔兹奖,其中2位为华裔数学家,分别是1982年获奖的数学家丘成桐和2006年获奖的数学家陶哲轩。世界各高校的菲尔兹奖获奖人数依次为美国哈佛大学(18位)、法国巴黎大学(16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5位)、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4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4位)。不过,和诺奖的“财大气粗”比起来,菲奖更多还是荣誉性的金额,
不过,数学家因为掌握了科学和思维的基本语言,故钱数上的问题也不会计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