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问题豆瓣读书(人的问题2)(1)

“维度”

【个人作品·某种探讨·人的问题(2)】

触角·视线·向度·维度·彼岸·局限

人的问题豆瓣读书(人的问题2)(2)

“门”

且不妨忙里偷闲片刻,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吧?尽管我们好像真的非常熟悉了自己,那么,“我们到底都是谁呢?”是的,与其它动物们相类似,人当然也有着一些或灵敏或迟钝的“触角”,比如“眼睛”之类的“器官”;这种天赋其成的“装备”其“功能”当然是为了连接探测与己有利(喜欢)的东西而防止有害(讨厌)的东西用的了。

没错,人的眼睛(当然是由诸多外界介质-神经回路-大脑,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以验明我们的存在真相或者与其相关的复杂问题?幸好有大脑,这个人人都有的“东西”当然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主宰中心!)联结着内心的感觉,几乎时时刻刻在意探索以自我为中心的周围外部世界的种种变动不居的状况,而且其中最喜欢看到的又往往是那些异彩纷呈的外表景象和人的颜值,极力要回避过滤掉那些不忍目睹的丑陋、虚伪和邪恶的东西,宁愿相信其所看见的事尤其是人最好都是美的——自以为美的。

人的问题豆瓣读书(人的问题2)(3)

美妙的模型

可是,不得不说,很多人实在是一只只“短视”的小虫子,贪得无厌而又自以为是的小虫子。而“大千世界百杂碎”哦。

我们不光有“眼睛”,还有“其它器官”的,所以,除了“色”,当然还要搜寻“可以吃的食物”;只是对那些东西的需要,早已经远远不仅是为了“果腹”那么简单了。而实质意思,还是什么都想“吃掉”——“人心不足蛇吞象”已经不足以形容那些现象了。

是的,欲望总是创造着不可能的可能性,令我们痴迷不已乃至殚精竭虑。

人的问题豆瓣读书(人的问题2)(4)

创造思维

而一个个自己的真实需求的状况到底怎么样呢?似乎永远都是在不知满足与容量有限之间“拉锯、权衡和抉择”,其间,又总是竭力拒斥别人的窥视或探究,遑论把精心打扮的皮囊之内那些肮脏邪恶丑陋的东西示人了。漂亮高颜值的“伪装”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其包裹的内容究竟怎么样呢?各种运行良好的五脏六腑及其复杂的微生物世界?

通常不得不说,很多人实在是在“已知”与“未知”之间纠结不已的小虫子(哦,“裸虫”!)。虽然发明了“望远镜”和“显微镜”,可又能看到多少呢?——难道?真相就在其中吗?而过于“宏观”和“微观”总是挑战着“我们的触角和大脑”;极限想象实在是令人恐怖。

人的问题豆瓣读书(人的问题2)(5)

数字奥秘

若本能地回过头来看,不知道自己总是那么奇怪和讨厌,只是因为自己不愿意承认罢了;若要换成别的什么人,会怎么样看待“我们”呢?——天知道!实在是在“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徘徊彷徨不已的“可怜虫”;人总是容易陷入“自视甚高”的“尴尬之境”;而怎么样才能瞭望见什么——渡过此岸与边的“鸿沟”呢?“浮云漫漫迷障眼”;而浮云是很薄的,外太空无限遥远……而我们似乎是不足挂齿的宇宙尘埃。

虽然漫漫光阴总是会带走所有的“困惑”,但我们不会因为一道道“局限的障碍”而止步的……。而过于宏大或者过于细微的“世界”是否是我们的触角恣意“放大”和“缩小”呢?而我们自身是不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的,除非我们存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或转化;或者得以将我们的智慧种子播撒得尽可能遥远?

人的问题豆瓣读书(人的问题2)(6)

记录想法

无疑,我们和我们所正在经历的一切无不处于“弹性时空”之内,而某些可见可感的“介质”(比如弥漫宇宙之光)就是“令人头痛”的“深刻的明证”吧?——那么,我们到底都想要“证明”些什么呢?(——就算是那些追求“万物理论”的学者们比如约翰·巴罗等人的《使之终极之问》、马克·麦卡琴的《终极理论》以及汗牛充栋的文献著作所探讨的“物理世界”乃至宇宙种种问题的东西是否为其它生活领域的各色人等理解并接受呢?——毕竟,很多现实生活当中或者说可能不同维度当中的人还是或者说不得不有着自己的性子活着呢,而且,总是有其做不完的事情,还有做不完的梦呢;毕竟,宇宙宏观和微观的奥秘很多很多,而处于中观视域层面的我们自身的奥秘也不少哦。)

咳,还是慢慢来吧?虽然我们还难以左右光阴的步履,但总是可以把控各自的这一段时光吧?因为,我们还是生物圈的主宰不是?而问题在于,首先得运用好自己的触角和大脑,做好自己的主宰才行。

古蓝云 2022.1.16.

人的问题豆瓣读书(人的问题2)(7)

“抽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