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山农40、一磅328.2公斤、水分19.4,二磅310.3公斤、水分19.6,三磅351公斤、水分19.5........”,6月14日下午,禹城市辛店镇洪旗种植专业合作社麦浪滚滚、机器轰鸣,省市专家正紧锣密鼓对参加全市“粮王大赛”种植大户孙洪旗的麦田进行实打验收,认真仔细进行称重和水分测试,伴随着专家一次次报数,现场人们的心情也紧张到了极点。称重完毕后,经过专家紧张的计算,实打结果终于“面世”了。

禹城最有名的玉米(816.7公斤禹城)(1)

“我宣布,经过专家严格监督、现场实打,禹城市洪旗种植专业合作社最终亩产为816.7公斤”。专家组成员、青岛农业大学穆平教授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阵阵欢呼声,禹城市粮食单产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吨半粮”建设实现了“开门红”。

禹城市作为鲁西北平原的大粮仓,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受去年秋汛影响,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秋汛,田间泥涝严重,小麦播种期推迟15天左右,导致小麦“土里捂、一根针”等现象普遍存在。在此关键时刻。2月14日,全国“三下乡”和冬小麦“科技壮苗”活动在禹城举办,中央、省级农业科技力量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专家实地查看苗情,现场指导农户,提供技术指南,送来了科技赋能的东风,用科技激活了“希望的田野”。

禹城最有名的玉米(816.7公斤禹城)(2)

禹城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11个技术指导组,通过“保姆式服务”,一包到底、直至麦收。通过冬小麦“科技壮苗”行动,禹城市小麦“一类苗”占比由不足30%增至90%左右,今年小麦预计增产20%,实现了“以夏保秋、高枕无忧”的开门红。作为禹城市高素质农民、科技示范主体的孙洪旗就是“科技壮苗”活动的受益者之一。他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利用沼液沼渣,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在技术指导组的帮助下,结合春季镇压保墒、改返青水为起身拔节水,发挥了循环农业的优势,促使苗情迅速转化,为今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禹城市还通过涉农资金整合,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优势,加大对全市农民培训力度,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提高广大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禹城市采取了“农民点菜、专家下厨”培训方式。根据农民需求,专家甘当“店小二”。截至目前,今年累计开展“科技壮苗”培训115场,培训种植户9600余人次、农机人员262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700余人。5月20日,禹城举办了德州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播现场会,通过辐射带动,该项工作在全市全面发力、夏播工作全面展开。

为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禹城市利用农民丰收节连续3年开展“全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放心农场”和“禹城粮王”的评选活动,并在农民丰收节进行隆重表彰,同时每人颁发5000-6000元不等奖金。自2019年德州市开展“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评选以来,禹城市共有5名同志摘得桂冠,连续3年居德州市之首。今年又有3人被评为“德州市乡村之星”、6人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提高广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禹城市形成了市级有专家团、镇街有技术员、村级有田秀才、土专家的农业科技支撑网络,为‘吨半粮’能力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助力绿色现代高效循环农业发展。”禹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周蕾介绍。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峰 贺莹莹 通讯员 张培强 白聪聪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