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要乐观(悲观是本能乐观是信念)(1)

中国有句老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是人们经过千百年的生存繁衍总结出来的经验,凡事多想想最坏的后果,才能做最早的打算,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但是,很多人也往往被这种思维所裹挟。

忧虑过多,导致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丁点的风险就会在脑海中无限放大,因此,也会错失很多机会。

所以,很多人把悲观视作一种缺点,一种有缺陷的性格。

其实,悲观并不是一种缺点,它只是人类的本能。

当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身边那些倾向于悲观思维的人,往往看问题一针见血:他们有远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会为了不适合的工作凑合,也不会为了不喜欢的人将就,这样的智慧使得他们避免跌入种种陷阱。

然而,单单居安思危是不够的,悲观可以发现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乐观的信念,才是每个人能好好生活下去的源动力。

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病毒、战争、饥饿、气候恶化、经济下行……正所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这种情况下,乐观愈发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能够把悲观化作乐观的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加乐观?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的人?

“成长型思维”理论的提出者Carol Dweck曾经给父母们一个建议:多和孩子说“not yet”(尚未)

孩子为什么要乐观(悲观是本能乐观是信念)(2)

悲观的情绪,容易让人陷入“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的错觉。

比如,当孩子试着自己接一杯水、试着自己穿衣服、试着自己上厕所,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果我们总是批评他,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确实做不好,不愿意再尝试自己做事。

但是,一味鼓励和表扬就会有用吗?不一定。

他明明把一杯水打翻了,你还要说,宝宝做得好!

他明明骑自行车摔疼了,你还要说,骑得真棒!

……

这样虚假的乐观是无用的,因为孩子很清楚现实情况是什么,他很清楚自己“不够好”,如果我们只是违心的说谎话,孩子是不会相信的。

所以,我们要懂得对孩子说“not yet”。

当孩子说自己不会做这个时,你要告诉他,你不会是正常的,因为你只是现在还不会,多做几次,你就会慢慢熟练。

当孩子失败了一次,又失败了,你要告诉他,你只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我们可以一起分析分析,说不定下次就成功了。

当孩子沮丧,他下棋总是输给隔壁小王,你要告诉他,你只是没有发现你比他强的地方,你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所擅长的事物,我们试着去发现吧!

聪明的父母,总是懂得和孩子说not yet,这不是一种好或坏的评价,而是一种正向的预期。这样的话,既不会让孩子自怨自艾,也不会盲目乐观,从而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化解自己的忧虑,悲观仅仅是我们的本能,我们可以拥有乐观积极的信念,支持着我们好好生活。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