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张漫子)继上海沪剧院原创沪剧《敦煌女儿》走进北大校园之后,上海沪剧院的经典沪剧《雷雨》于16日和17日晚先后登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喜爱。
17日晚,沪剧《雷雨》来到曹禺先生的母校清华大学演出。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戏曲进校园”的蓬勃开展使沪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2016年,上海沪剧院先后携《邓世昌》《雷雨》《敦煌女儿》三部力作走进北大校园,不仅赢得了“好口碑”,还通过举办“从《敦煌女儿》看沪剧的创新和坚守”“听上海声音,讲敦煌故事”等主题讲座,在北大青年学子中成功为沪剧“圈粉”。
此番进校园的沪剧经典《雷雨》,曾于1938年由沪剧前辈艺人施春轩以幕表戏的形式进行演出,从此以“西装旗袍戏”闻名的沪剧版《雷雨》的改编演出就没有停止过。沪剧名家丁是娥、解洪元、王盘声、杨飞飞、石筱英、邵滨孙等的成功演绎,为沪剧版《雷雨》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打下基础,滋养并提升了沪剧剧种的人文品位和表演品格。
2013年上海沪剧院重新修改排演该剧,在尊重原著、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做了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现实、贴近观众的改编,强化了戏剧性与音乐性,做到了抒情性与思想性、可看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和统一。
17日晚,很多学生观众早早排队进入剧场,在观众席拿起说明书与票根“合影”,纪念在北京校园观看沪剧的特别经历。八个人物,两代人的爱恨纠葛……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沪剧版《雷雨》情节环环相扣、矛盾冲突此起彼伏。茅善玉、陈瑜、王明达、朱俭、钱思剑、凌月刚、洪豆豆、金世杰等演员以沪剧形式对经典文本的生动刻画,一步步将现场气氛推入高潮。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姜超说,在中学教科书上学习语文课文《雷雨》的时候,无法深入理解其中思想内涵,而在现场观看艺术家们的演绎,方才更加感受到沪剧不同于文字的生命力和穿透力,也更能透过舞台艺术的表现力体味到如朴园的关窗和繁漪的开窗、侍萍的不幸和朴园的悲哀等剧情背后经典作品更为深邃的艺术价值。
上海沪剧院表示,2020年是曹禺先生诞辰110周年,上海沪剧院将携沪剧电影《雷雨》再度来京,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剧迷学子们见面。
,